隔离日志(五):什么是隔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32:22

隔离日志(五):什么是隔离?

作者: 张继伟 2009年06月23日 14:44:32分类:未分类

  6月23日 晴 35.9度(体温)
 
   前面提到的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长姓于,从没见过他的庐山真面目,身形魁梧,口罩也显得尤其宽大。
   于局长属于一望便知的干才能吏,精力旺盛,事必躬亲。有一次去打饭,他也站在对面拎着勺子给大家盛菜,由于穿着白大褂,倒也像一名有板有眼的厨师。他会英、俄、日三种语言,可惜没有日本、俄罗斯的客人和他切磋,多数时候只能秀一秀英文。
   于局长善于做思想工作,老少通吃。一般是和老年人谈健康,和中年人谈工作,和青年人谈学习,有一次我看到他和一个混血小孩用双语打招呼,急得孩子妈赶紧解释,她还不会说话,不是没礼貌。
   从他口中得知,北京的强制隔离是由旅游局牵头,由公安、疾控和防疫三只队伍组成。从机场开始,就有流调(流动调查人员)去筛查——据说在飞机上查获的病人占到了总数的28%。确诊之后由各区县疾控中心和社区管理人员去联系密接(密切接触者,包括同机抵达人员、家庭同居人员、出租司机、餐厅服务人员等等,本人即属第一类密接)。最厉害的一次,在4个小时内将100多名密接“抓捕”归案。
   接下来这些人就被分派到三个隔离宾馆,最早的一个就是我所在的国门路宾馆,5月2日启动。我原来以为,只是我所在的一座楼和小院子被隔离,后来才知道,这只是小隔离区,在此之外还有半隔离区。这就像野生动物园一般都有两道门,作为缓冲地带不仅确保病菌不会逸出,也要防止附近的农民闯入,而且周遭都要喷洒药物杀菌。在半隔离区,驻扎着一只总数达六七十人的安保部队,24小时把守,三小时一轮岗,所以每天经常看到类于白金汉宫门前的换岗仪式。
   此外还有一个生活区,是用来运输食物、清理垃圾的区域。所有的垃圾都被用黄色塑料袋盛装编号处理,污水、粪便则专门处理,经过几道净化测PH值合格后才放出。这样一个如临大敌的防控体系,我原以为适合于拍摄Lost(迷失)的,现在看来更适合于拍Prison Break(越狱)。
   其实最难隔离的还是这些活人。毕竟隔离在宾馆的人都四体康健,症状全无。因此,如何防止交叉感染最伤脑筋。于局说开张三件事,清空原有房客,封上空调,员工培训。我第一次去食堂打饭,抓起勺子来就舀菜,后来被服务人员立即制止。原来所有客人都和改嫁过的祥林嫂一样不洁,捐了门槛也不能擅自动手。本来按照规定,所有被隔离人员都应该龟缩在房间,由服务人员上门提供饮食,但没有人能够承受这种禁闭。院子里总是门庭若市,看书、打球、散步、聊天的,不一而足。当然少不了国粹麻将,痴迷者中有一位九旬老妪,据传已有80年的牌龄。乖乖隆的冬,谁能禁得住这么资深的专业人士?
   无论如何,强制隔离还是在人们的心里打下了烙印。大家聚在一起,谈得最多的还是关于H1N1的种种传闻,而不是像《十日谈》里那样讲些应当被“绿坝”掉的故事。随着隔离人数的增多,强制隔离也已经成为了社会公认的对抗流行病的思维定式。有一种说法认为无论事态如何发展,强制隔离都会坚持到国庆之后。这其实和“花季护航”的道理一样,对于决策者来说,要么不闻不问,要么强制隔离,没有中间道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