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后IT时代的生物产业-张博士信箱-生物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52:10

—访生物谷创始人张发宝博士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9年5月 第3卷5期 Vol. 3, No.5, May 2009

技术经济人物 Characters of technology & economy

人物专访(封面文章)

记者:生物谷|BIOON是国内生物产业最有影响力的平台,是信息技术(I T)产业与生物产业(BIO)结合的典范。三十多年来,IT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爆炸式发展、稳定发展、与其他产业全面融合这4个发展阶段。这期间,有许多成功和失败的例子。请问张博士,对生物产业来说,哪些例子具有借鉴意义?

张发宝博士:十分认同您的观点。IT产业的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快速发展期,历约9年,其标志性事件是DOS操作系统的问世,从而电脑走向办公领域;第二阶段是爆炸式发展期,历约8年,标志性事件是windows操作系统和互联网的问世,继而电脑进入了家庭,真正意义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第三阶段是稳定发展期,历约7年,标志性事件是雅虎、谷歌等纯互联网业务公司一个个传奇般地出现。从此,硅谷和NASDAQ成为一个流行符号被刻在人类文明的基因库中;第四阶段的与其他产业全面融合期约6年,标志性事件是中国的盛大、携程、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和非互联网高度融合的业务公司成为产业明星。

目前,BIO正处于的类似IT的快速发展期的中后期,为什么这么说呢?2008年初到现在,我们走访了全国、日韩美近百个BIO类创业孵化园区、产业积聚基地、工程中心等,接触到了大批种子期项目,其中大部分园区具有如下特征:

(1)专注于价值链细分的企业越来越有竞争力。我们注意到,关注于价值链的某一个环节并在产品、服务、解决方案的层次上下功夫,而不是贯穿跨越多个价值链环节,已经成为一些明星企业的制胜法宝。如药明康德在外包领域,EXCEL 在临床CRO领域等等。未来3年,那些业务范围横跨多个价值链环节的企业,将最终败下阵来,这在生物产业中某些相对成熟的行业或子行业表现的尤为明显。

(2)行业或细分行业集群优势正在快速形成。拿IT产业来类比,广东、江苏、大连等地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行业或细分行业集群,在行业或细分行业集群内部,人才交流、技术转移、原材料调配、市场资源匹配、上下游协作等问题均得到高效率解决,企业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共生关系,对外则形成了压倒性竞争优势。就国内生物产业来说,这种行业或细分行业集群事实上也在迅速形成中。突出的表现是,部分先行者在园区规划和运营过程中已经充分考虑了原材料、人力资源、政策、文化等资源的和谐共生,这与几年前某个行业或细分行业热点突然爆发后大家一窝蜂扎堆上马并互相挖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认为,未来3年,国内有可能形成5~7个行业或细分行业生物产业集群,比如生物医药行业的治疗性疫苗子行业、医疗器械行业的体外诊断子行业、生物农业行业的生物农药子行业等。

记者:我国生物产业发展与国际生物产业发展的差距在哪里?有没有机会赶上甚至超越?

张发宝博士:生物谷|BIOON作为行业资源积聚平台,与国内外知名学者建立起高度信任关系,并于2008年中期建立起一个公益性组织---BioMaster,利用BioMaster,我们于2009年初组织了多个园区去美国、日本考察一些先进的生物产业基地。从整体来说,我国的生物产业发展势头很好,发展迅速,而且面临国际生物产业转移的机遇,但是与国际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从产业规模来看,目前我国的生物产业规模仅占全球4%左右,相对来说,比重还不是很大;从产业集群来看,在北美、圣地亚戈、波斯顿等少数区域产业集群化程度非常高,软硬件配套齐全良好。而目前由于国内生物产业园区发展时间短,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而且同质化还比较严重,尽管硬件条件、政策条件匹配都十分优良,但是软件环境还存在较大差距,包括人才环境、配套服务、融资渠道都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差距意味着机会,尤其是金融危机,也促进大批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加上国际生物医药产业面临新的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以及国内创业环境、政策条件和医疗改革等软环境的提升,这些都是中国生物产业面临的新机遇。我们遵循传统的"外包-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发展模式,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中国的生物产业上升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