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女人之上海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0:45:39
深圳女人之上海版


15岁:自习课上,穿着波鞋的女孩子和班上的男生一起“嘘”那个穿着格格响的皮鞋进来的
上海籍小姑娘,因为只有她才会穿和那些女老师一样的钉了钉子底的皮鞋,害得我们又虚惊
一场,以为老师来查教室。

16岁:我们回家听香港翡翠台粤语的劲歌金曲,看明珠台的930,但是实验学校规定,全体
师生在校应该讲普通话,不过那几个上海来的女孩子在一起还是旁若无人地讲上海话。

17岁:我们在课余谈论王杰和齐秦,而那几个上海女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居然是黎明和费翔,
多“奶”啊。

18岁:我的中学同学都报考那个建校只有9年的深圳大学,因为不想离开这个城市,而我的
复旦同学中相当一部分人是放弃北大、浙大的保送,却一定要留在上海读大学。城市的吸引
力在这时候出奇的一致。

彼时复旦的新生要在南昌军训,在那个12个女孩子中8个来自上海的一间宿舍,我还没到上
海就听懂了上海话,就知道复旦的位置是上海的“下只角”,“杨浦工人大罢工晓得哦?就
是在那个工厂云集的五角场旁边。”“上只角?要在静安,徐家汇,淮海路才可以的。”

19岁:我和我的中学同学在深圳的麦当劳N次聚会,讨论我们应该用假期去旅游还是打工。
我的上海同学则在讨论是要去南京路那家新开的肯德基排队尝鲜,还是留在宿舍打80分、拱
猪。我想上海女孩子之所以显得“小家子气”,大概就是因为见识不够吧,这一点从上海女
孩子吃零食、睡懒觉、逛大街的业余爱好就可看出苗头,她们几乎没有几个出过上海市。典
型的上海女孩子通常比较实际,没有很特别的梦想。她们好象没打算自己赚大钱似的。

20岁:上海的报纸还在讨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思想弊端,但是女孩子
们依然用自家居住的地段来分三六九,细着呢,一个在徐家汇附近的弄堂里烧老虎灶出身的
女孩子感觉远比杨浦区一个千人工厂负责人的女儿要好许多倍。更不用说彼时的浦东还在叫
川沙县呢。所有的外地人更都是“乡巴子”。在深圳,四海皆姐妹,都是各城市移民的后
代,就算是关内、关外也没有什幺两样的感觉。只有上海的同学才会问,你是住在关外还是
关内?

21岁:上海女孩子的眼光永远看着比上海更好的地方,精明起来,一个照面就能估量出对方
身价几何;他们肯给日本人和欧美人做中文家教,韩国人则次之,至于上海本地的小孩就留
给外地来的大学生吧。大学里流行考托和G出国,但是这种吃苦的事如果上海小姑娘没有在
中学阶段做,断不会在大学阶段补,那是乡巴子才做的,他们一等一的做法的是嫁给老外,
最差就做F2好了,所以那几年很多留美的学生流行回上海找女大学生相亲,通常灵光得很。
上海女孩子好像一落地就是不天真的,说得好听一点是人情练达,说得难听一点,就是世
故。

22岁:上海的女孩子做事喜欢扎堆,“小姐妹”是断不可少,但彼此之间攀比的多,一块难
为那个准备做人家毛脚女婿的多,一起讲口头禅“你看看人家”的多。她们最讲究平等交
易,不喜欢欠人家点什幺,也不喜欢平白无故给人家点什幺。不像深圳的女孩子,平时都特
立独行,偶尔聚会也是一起吃东西来排解感情,从早茶、下午茶到夜茶直落,绝对不会像上
海人那样搞AA制,谁买单都很自然。

23岁:上海的女孩在工作的问题上远没有深圳的女孩那幺重视,在那个年纪他们更渴望一份
爱情。上海女孩的聪慧是没有人会否认的,她们考托福不一定能全国第一,不过那腔美式口
语和一手漂亮的report,别地的女孩就没得比。所以她们打起工来,千伶百俐,比较游刃有
余,那是她们的本事。上海人称这种本事为“拎得清”。“拎得清”是上海女人待人接物时
的准则。想想也是,在五方杂处的上海生存,从小就得学会看人脸色。嘴甜是一回事,讲话
知轻重,时机抓得准,才是高招。

24岁:这个年纪无论哪里的女孩子一定是在谈恋爱。据说上海介于20至35岁年龄组的男女人
口分布,男的比女的多出10万人。从这一点看,上海女孩子比深圳的实在幸福得多。不过在
我看来那些被误认为最前卫的上海女孩子生活也并不是真的让人羡慕。其实她们大都来自一
个小康家庭,至多有一个兄弟姐妹,从小生活在上海。很多人不结婚的话就一直跟父母住,
哪怕已经30岁;她们相信单身女人买了房更嫁不出去;不结婚就不同居;没有男朋友就压
根没有性生活;她们之间流传着男女收入比例3∶1最利于家庭和睦,并为了这个比例甘守
“清贫”至今……上海女人把男友当成自己手足般地“调教”,希望有朝一日,他将是“完
美”的化身——有着她欣赏的优点与可接受的缺点,心甘情愿地成为他今生的新娘。

25岁:到了上海就知道,那些眉清目秀、吴侬软语、爱穿旗袍、爱吃雪菜炒毛豆、话梅、肉
粽的上海女孩随处可见,断不是卫慧那种毕业后才混迹于上海的没钱的大学生所描写的《上
海宝贝》的类型。她们的行止极为小心,不会有忘情的哭和笑,甚至脸上的表情都很标准。
其实如今正到“养眼”年纪的那些上海女孩,从小就是在弄堂里的普通人家长大的:在住房
没有改善前,夏天穿旧睡衣坐在马路边的躺椅上聊天的是她们,穿上花裙子逛淮海路的也是
她们;冬天里穿着缩水毛衣在公用龙头上洗头的是她们,在没空调的亭子间里试裙子冻得抽
气的也是她们。但是到了花季时能一下子破茧而出,羽化成蝶的也是她们。

26岁:上海女人最讲究穿,装扮是属于典型的“淑女型”风格,穿长裙,高跟皮鞋,一副婀
娜多姿的样子。想想也是,上海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是一个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虽然
中间休息了几十年,差一点凉了。但是那种骨子里的优雅和小资毕竟不是能够轻易消失的,
也不是别的城市可以一蹴而就的。她们一直有怀旧和崇洋的情结,所以她们非常挑剔,精致
而贴近时尚,华丽又注重细节。在无论多乱的人群中,上海女孩子必定是最先被人分辨出
的,原因是她们有自己的神态。她们的妆大多化得淡淡的;衣着多素雅,她们没有一眼就看
破的潮流,但决不落伍,尤其小饰品,更是上海女孩子的撒手锏。

27岁:懂得用最合适的价格去装扮自己的上海女人更充实。周末她们会经常出现在一些富有
情调的咖啡书店,茶房,或是各种各样的吧,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和朋友们聊天或是干脆
钻进陶吧、布吧。这个年纪的上海女人如果走在街上,无论如何你都无法察觉她是从洋房里
出来还是从弄堂里出来。这就是她们最动人的地方。其实上海女孩之所以为人艳羡,除了气
质上的原因外,主要还是瘦,给人的感觉像是清秀的桂林山水,上海微湿的气候氤氲得上海
女人个个白净水灵。

28岁:毕业5年,我的大学同学大都结婚了,结了婚的上海女孩子女人味更足,而且很“帮
夫”。她们中的不少人依然保持着传统的东方女性的禀性。即使像毕业于复旦这样学校的上
海女孩子也并不是非常在乎自己的事业,反而把丈夫的事业看得很重,我的同学中有博士毕
业也甘心去美国做F2,留守家里的他更多,颇有牺牲精神。骨子里,大部份的上海女人更希
望自己的丈夫“出人头地”,所以一旦丈夫的事业有了起色,她们大多能任劳任怨,做贤妻
良母。所以有人说,上海女人是将感情当成一生事业来经营,用情之深,无人能及。

29岁被卫慧哄得以为上海女人极其前卫,性解放,其实上海女人最保守。有调查显示,对
“家庭的本来形态是男主外女主内”赞成度最高的是上海女人,有65%的上海女人希望依
赖丈夫,所以在择偶时上海女人才最以地位、收入、家庭条件为依据。相比其它城市,她们
赞成未婚同居者最少,赞同独身主义也最低,“周末夫妻”也远比深圳少,离婚率也低。想
来也是,在高度算计、谨慎考虑基础上产生的婚姻当然会在统计的意义上相对稳定,即使这
样可能显得功利些、平庸点。所以,你注意一下各种报道,那种因为婚姻问题“要死要活”
的事,很少发生在上海女人身上。

30岁上海的女人在30岁前后显示了巨大的差异。30岁前的上海姑娘,差不多都是嗲妹妹;30
岁后的上海女人,却蜕化为“老菜皮”。有人说婚前的上海女人是“农夫山泉有点甜”,她
们的美带着香气,也有点霸气。但是这些娇滴滴的美女楷模一旦成长为妇人,整个事情就另
当别论了。这种时候她们就变成了一杯豆浆,过了30岁的上海妇人在穿着打扮上都有”曾经
沧海难为水”的豁达,也许是她们年轻时候实在过于风光了,所以到了中年穿什幺都无所
谓。一条睡裙屋里屋外随便穿,甚至能够穿了去坐公共汽车,这也要算上海一景。但是这也
是我们抗拒承认的上海女人,我们记住的只是那些外延和内涵都优美的上海美人,记住的是
阮玲玉和张爱玲这样的上海女人,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女人中的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