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计算:普适计算_技术趋势_新闻_PC WORLD中国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19:19:02
第三种计算:普适计算 徐磊 PCWorld.COM.CN | 2004-07-25 15:10 | 《微电脑世界》2004年7月25日出版

引:综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史,计算模式经历了第一代的主机(大型机)计算模式和第二代的PC机计算模式,即将到来的下一轮计算则为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普适计算是当前计算技术的研究热点,也被称为第三种计算模式。

  普适计算源起 

  被称为普适计算之父的是施乐公司PALOATO研究中心的首席技术官Mark Weiser,他最早在1991年提出:21世纪的计算将是一种无所不在的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模式。他认为,最深刻和强大的技术是“看不见的”技术,是那些融入日常生活并消失在日常生活中的技术。Mark Weiser受到了该研究中心社会学家、哲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影响后,重新审视了网络计算模式,提出了这一属于后现代主义产物的概念。

  Mark Weiser及其同行在施乐公司的实验室搭建了普适计算系统的原型,但由于当时软、硬件技术的条件,这一系统并没有产生所期待的影响。随着定位传感器、无线通信尤其Internet的普及和分布式计算技术的进步,普适计算的实现条件越来越成熟,普适计算的概念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已有越来越多的普适计算应用系统问世。

    技术简要 

  什么是普适计算?从概念上说,普适计算是虚拟计算的反面。虚拟计算致力于把人置于计算机所创造的虚拟世界里,而普适计算则是反其道而行之——使计算机融入人的生活空间,形成一个“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又不可见”(Anytime,Anywhere,Invisible)的计算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计算不再局限于桌面,用户可以通过手持设备、可穿戴设备或其他常规、非常规计算设备无障碍地享用计算能力和信息资源。普适计算模式将对人们享用计算和信息的方式带来另一场变革。 

  普适计算可包括移动计算,但普适计算不是移动计算,前者更强调环境驱动性。 

  从技术上来说,这就要求普适计算对环境信息具有高度的可感知性,人机交互更自然化,设备和网络的自动配置和自适应能力更强,所以普适计算的研究涵盖中间件、移动计算、人机交互、嵌入式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等领域。普适计算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扩展性、异构性、不同构件的集成、上下文感知和不可见性(Invisibility)。其中不可见性对普适计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要求系统无需用户干预或只需要最少干预,也就是要求系统具有自动和动态的配置机制。

  目前的典型项目

  目前,业界和高校的实验室均有普适计算项目推出,其原型系统通常由一些可移动的手持设备动态构成邻近网络,以提供各种普适计算应用。一些较为典型的项目如下。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Oxygen项目。其寓意是:未来计算象氧气一样无处不在并可自由获取。该项目将固定计算设备和移动设备通过可自动配置的网络连接起来。系统采用了包括休眠环境的自动转换等8种环境驱动技术。

  ——Microsoft公司的Easy Living研究项目。致力于智能环境的体系开发,涉及中间件、几何世界建模、定位感知、服务描述等技术。其关键特点是:机器视觉、多传感器的自动和半自动校准,以及独立于设备的通信。

  ——AT&T实验室和英国剑桥大学合作的研究项目Sentient Computing。通过用户接口、传感器,以及建立资源数据等手段,为系统提供基于用户和位置的数据更新能力,系统可无缝扩展到整个建筑物。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Aura 项目。强调普适计算的中间件技术和应用设计,该项目包括3个子项目:Darwin智能网络,是Aura的核心;Coda分布式文件管理系统;Odyssey为资源自适应提供操作系统支持。该系统可容纳桌面、手持和可穿戴系统。

  ——此外,还有惠普公司的Cool Town项目、Everyday Computing项目;IBM的WebSphere Everyplace项目;华盛顿大学的Portolano项目等等

  未来应用场景描述

   ——场景一

  凯利,一个丢三落四的六年级小学生,常常会把他的滑板车拉在学校里。而一种称之为SPEC的小小的无线个人日常计算机可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将一个SPEC做在戴起来的项链上,一个SPEC拴在双肩背书包上,桓鯯PEC固定在跑车上,还有一个SPEC固定在家中车库的墙上。SEPC之间可以互相发现和识别,通过事先设定和加载的事件模式,一旦某件东西在特定的时段被丢失,其他SPEC便可发现并发出提醒信号。

  这便是HP实验室的Everyday computing项目所描述的未来应用场景。SPEC是其研制的一种大小只有4.0cm×1.5cm×1.4cm的无线小型个人日常计算机,它采用IR检测、IR发射技术,包含了微处理器、I2C头、Debug头、实时时钟、内存、一个缓冲和一个LED。 

  SPEC的最大技术特点在于,相互之间可以互相发现。这是通过使用一种称之为Rudimentary 的对等(P2P)发现机制来实现的,每个SPEC在每秒钟会发出一个32位的ID信标,并不断地监听附近其他SPEC的ID信标。每当SPEC发现另一个信标时,则利用微控制器和实时时钟产生一个带有时戳的事件记录,存入32KB的内存中,每个记录在ID生存期不断被刷新。

  SPEC之间通信的速率是40×32bps,通信范围是4~8m,该SPEC采用家电遥控常用的红外收发器芯片,具有简单和低功耗的特点。SPEC的应用界面则无比简单,仅仅采用一个绿色的LED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而输入只通过一个按键完成。

  ——场景二

  在一个智能教室环境下,如果投影设备的显示效果不是很理想的话,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PDA向学生的PDA发送电子课件。当教师走近学生讨论组时,其PDA会动态加入该组,下载该组的讨论材料。

  这便是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的智能教室环境,其普适环境由投影机、教师PDA、学生PDA组成,该系统通过可重新配置的上、下文敏感中间件,突出了对环境的感知和动态自组网络通信的支持。

  ——场景三

  一个普适医疗服务系统,提供一种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医疗服务访问——一辆配备有无线定位系统的急救车,可准确定位突发事故现场,利用无线网络获取实时的交通信息。在事故现场,通过便携式和移动式设备监测病人的脉搏、血压、呼吸等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访问分布式的医疗服务系统,下载有关病历数据等必要信息。除了基于定位系统的应急响应机制,该系统的功能还包括:基于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的远程医疗诊断、远程病人监护,以及远程访问具有患者病历信息的医疗数据库。

   如上所述,只是目前人们就普适计算所能预料的几个小小场景。而实际上,普适计算将以其“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又不可见”的强大优势,迅速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带来计算模式的全新变革。

  PCWORLD中国网独家稿件,转载请联系 editor#pcworld.com.cn(将#改为@) 原文出自:http://www.pcworld.com.cn/news/1/2004/0725/12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