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客观看待中国因素对油价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8:01:54
应客观看待中国因素对油价的影响 美国前总统布什(George W. Bush)的一位助手几年前曾说,“我们创造自己的现实”。拿这句话来形容华盛顿和北京目前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是再恰当不过了。

在石油库存居高不下、石油需求低于上年同期之际,石油价格却在大幅攀升,看重市场基本面因素的人为此迷惑不解。但市场人士总是看重市场前景和锁定获利。

Associated Press
中国浙江省的一家炼油厂最近,美联储(Federal Reserve)将利率保持在低位以及让银行短期融资充裕一直在向看涨大宗商品价格的人提供帮助。这两个因素既有利于大宗商品的交易,又能引发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随着资金流入石油期货,后者的价格开始以超过石油现货价格的速度上涨。这样,买入现货石油并将其储存起来,然后在市场上卖出石油远期合同,就成了一桩有利可图的生意。

能源经济学家沃勒格尔(Phil Verleger)道出了这类交易是多么赚钱。今年3月1日,轻质低硫原油的现货价格为每桶40.15美元,而12个月石油远期的售价已达每桶50.26美元。假设一位投资者买入现货原油,购油资金的80%来自贷款,贷款利率为3%,然后再卖出石油远期合约,每月支付每桶50美分的石油存储费。其结果是他每桶石油将可获利3.15美元,投资回报率相当于39%。

而在现实中,融资和石油存储成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现货石油的涨价速度高于原油期货的上涨速度时,石油现货和期货间的价差就会缩窄,上述业务模式就会变得无利可图。上周五,这类交易的投资回报率已经为零。

石油库存的迅速清理有可能导致油价大跌。金融服务提供商GaveKal估计,全球商业原油库存为60亿桶。粗率估算一下,这占用了4,000多亿美元宝贵的流动资金。

但油价一直在上涨。撇开人们对通货膨胀的担忧不说,经济复苏的“绿芽”论也在对油价提供支撑,虽然这是一种自我强化式的循环:人们对经济形势越乐观,油价就越涨,而这又进一步助长了人们对经济的乐观情绪。按照这个逻辑,去年7月曾升至每桶145美元的油价应该预示着经济会永远繁荣下去。

而最近,“脱钩”论又再度浮出水面。中国官方公布的经济增长数据虽然有所回落,但仍很积极。今年1至3月期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增长了近三分之一。麦格理银行(Macquarie Bank)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世界经海路运输的铁矿石有75%都运往了中国。

虽然中国对大宗商品的欲求是确凿无疑的,但从目前情形看,这种欲望被投资者强调过度了。首先,中国经济规模虽然庞大,但并不是那么庞大。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占全球石油需求的9%,而工业化国家的经济虽然普遍陷入衰退,但它们今年第一季度的石油需求仍然占了全世界总需求的55%。

至于铁矿石,虽然中国的消费量增长迅速,但世界其他地方铁矿石需求的大幅下降却夸大了中国在全球铁矿石市场占据的份额。铁矿石价格一直在下降。

中国大宗商品消费量的大幅上涨主要应归因于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举措,也可能与中国屯积自然资源有关。据Sanford C. Bernstein估计,今年3、4两月,由于中国开始实施战略石油储备计划的第一阶段工作,中国的原油日进口量可能因此增加了40万桶。未来几个月,中国预计会着手消化原油库存,石油表观消费量的增长将会放慢。

难以捉摸的油价推动因素是中国的国内原油消费,这块消费比战略石油储备用油要高得多,其短期和长期影响都难以确定。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使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近三分之一,但同期的消费者支出却只增长了不到10%。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说,中国经济依然太过依赖对外贸易,私人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只有36%。

与1998年时那类以往的经济危机不同,中国目前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刺激措施不大可能推动出口的反弹,因为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复苏将很缓慢。中国政府财力雄厚,中国因素有可能对大宗商品价格的骤降起到遏制作用。但对中国和看涨大宗商品价格的人来说,终究存在着一种风险,即北京的经济刺激举措无法完全抵消正困扰着全球经济的痛苦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