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赛” 先生今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33:54

“德”、“赛” 先生今何在?

——写在“五四”八十四年时

傅国涌

八十四年如一梦,无论是恶梦、美梦、狂热的梦、欢喜的梦,还是悲哀的梦,一个民族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只是做了无数的梦而已。梦终究只是一场梦,梦醒时分,“五四”已逝,“五四”的精神已死。历尽劫难,我们依然徘徊在前“五四”的黑暗、混沌之中,欲哭无泪。前面是雾茫茫一片大地,不知路向何方。后面是伸手不见五指的万丈深渊,所谓历史只不过权势人物任意打扮的小姑娘,我们实际上并无历史,老百姓从来都只是臣服现实的奴仆。在这个不死不活、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时候,突然媒体上又出现了“民主”与“科学”的字样,有人为此欢呼,有人为此叫好。我从来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在中国大凡读过一点历史,懂得一点现实的人,又有几个人真的乐观得起来呢?

 

但“民主”和“科学”的确是个好东西,它们曾经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是狭义的“五四”示威游行)的主题,如同连子星座闪耀在中国的夜空之上,陈独秀称之为“德先生”与“赛先生”。遥想陈氏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孔家店、文言文、故纸堆灰飞烟灭。可惜,这位率先在中国举起“德先生”、“赛先生”大旗的猛士,转眼就抛弃了这两面旗帜。从此,“德先生”、“赛先生”游荡、漂泊在中国近代史的上空,始终找不到落脚点。血与火的岁月,你死我活的年代,谁会想到它们呢?历史的每一页都写满了刀光剑影,那是权力舞台上走马灯似的角逐,胜者王,败者寇,铁的法则主宰了整个泱泱大国。手无寸铁的“德先生”、“赛先生”,在弥漫着血腥气的大地上,没有生根的土壤。在人性没有唤醒的时代,它们如何能找到自己的家园?

 

   一切都是苟活,一切都是过眼云烟,无奈的天空写满了一个个巨大的问号,所有的问号早已有答案,有了答案也没有用。从达官贵人、明星富豪到升斗众生,都以自己的方式活着并且死去。当一种被叫做“非典”的传染病降临的时候,国人对生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死的恐惧。京城内外,大江南北,一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生耶,死耶,都是自然规律。秦始皇混一宇内,吞并六合,何等不可一世,也不过与草木同腐,而今兵马俑依然,秦始皇安在哉?然而,人的生命终究是宝贵的,漠视生命是最大的罪恶。那些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献出了生命的医生、护士,永远值得活着的人们尊敬。那些为了挽救生命而发出的蒋彦永式的呼喊,将永远载入竹简青史。历史从来有两本,一本是老百姓的良心写的“野史”,却常常比所谓的“正史”透露出更多人性的光华,更具有文明的内涵。

 

   “德”、“赛”先生今何在?八十四年前,我们热血未冷,我们热情似火,八十四年梦成空,“德”、“赛”依旧在梦中。面对成灰的“五四”精神,面对冷却的民族血液,如何重新点燃起“德先生”、“赛先生”的火炬?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号。姑且活着,或者死去,也许,这就是一切。再也没有登高一呼的英雄,再也没有激动人心的时刻,再也没有一言足为天下法的《新青年》。所有的目标都那么功利,所有的目光都那么势利,所有的口号都带有企图,一个心灵被毒化的民族,要起死回生真是谈何容易。体制、典章,甚至信仰,这些也许都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但败坏的人心、风气却不是说变就能变的。中国啊,假如鲁迅活着会怎样?假如胡适留下会怎样?其实,这些问号早已有了答案。曾在“五四”巨人身上残存的“德”、“赛”精神,已被“山外青山楼外楼”的靡靡之音吹得七零八落。在“德先生”、“赛先生”无能为力的一个个夜晚,只有脑满肠肥的小丑、无耻的明星粉墨登场。在灯红酒绿中成长起来的少男少女,要懂得人的价值,要知道八十四年前到达中国的“德”、“赛”两先生,那将是何等的艰难。风萧萧兮易水寒,“五四”一去兮何时还?如果我们真的寻找“德先生”、“赛先生”,只有从重建生活开始,重建人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