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姑娘今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19:16
米艾尼
1980年的春天,冬日的萧瑟过后,万物复苏。
北京大学校园内,欢呼声如海潮般一波波涌动,学生们把体育馆围得水泄不通。
“女排来了!女排来了!”越来越多的人流向这里汇聚。突然,不知是谁,把一名女排姑娘抬了起来,紧接着又有几个姑娘被热情的学生们举过头顶……
1979年底,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亚洲锦标赛冠军,立刻成为全民偶像。
当时,女排队员张蓉芳私下里说:“我们和冠军就差一个台阶了,一迈腿就可能上去。”她的话在那一年成为了现实。1981年,中国女排首获世界冠军。而在3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会上,她们拿到了奥运金牌。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句原本起自男排入围世界杯决赛的口号,因为女排的惊人战绩而传播更广、更鼓舞人心,成为上世纪80年代的最强音。
20多年后,这些昔日让举国若狂的女英雄,有的久居国外,有的成了商场精英,有的供职政府部门,也有的只是平凡的妻子和母亲。
超过一半女排姑娘选择海外生活
从1984年起,“老女排”的姑娘们便纷纷退役,走上了不同的生活道路。当年曾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冠的女排队员们,有一半以上选择了出国。
“铁榔头”郎平,1986年退役后,先到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学英语。1987年4月以公派自费身份到美国留学。
在争取到旧金山旅美华侨“新中国基金会”提供的奖学金后,郎平又到新墨西哥大学预科部英语补习班学习。1988年通过托福和GRE考试,开始攻读体育管理系现代化专业硕士学位。
1989年,郎平到意大利摩迪那俱乐部打球。1990年,她应邀回国带领中国女排参加第十一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第二年,她回到新墨西哥州,后来历任八佰伴全明星队和世界超级明星联队主教练,并应邀出任美国排球协会全美训练中心总教练,事业发展非常顺利。
1995年2月15日,郎平再次回到北京,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1999年3月,因身体状况不佳而辞职。如今,她又作为美国队主教练出征北京奥运会。
从国内到国外,从运动员到教练,多重身份的转换也让郎平丧失了很多东西。婚姻就是她心中的隐痛,她曾经说:“哪怕做个家庭妇女,有健康,有家庭,就是幸福。”
被中外记者称作中国队“秘密武器”的主攻手侯玉珠,也曾是“海外军团”的一员。
1986年退役后,23岁的侯玉珠就读于对外经贸大学。1990年,她去了德国,加盟斯图加特俱乐部。1994年底,在海外漂泊了近5年的她回到国内,任职福建体育中心副主任。现在她是福建省体育局竞赛管理中心主任,兼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
当年的二传手杨锡兰则长期住在国外。1989年,她于28岁时退役,被介绍到瑞士洛桑奥委会总部、国际奥委会的奥林匹克博物馆、联合国在瑞士的机构工作。后来,因身体原因,杨锡兰辞职,近两年她基本在治病,同时照顾家庭。
也有个别女排姑娘,出国之后,并没有重操旧业。
被誉为“天安门城墙”的副攻手周晓兰,当时被公认是最漂亮的女排队员。洛杉矶奥运会后,27岁的她退役进入上海体育学院学习,就职于国家体委。1995年,已经是副司长的她辞去公职,随丈夫定居美国。现在,周晓兰在马里兰州爱德华市的一家医疗器材公司做工程师,是公司部门负责人。
中国的“山口百惠”杨希跨出国门的时间,比她们更早一些。1982年,26岁的她就从国家队退役并结了婚,随丈夫到美国读书,获得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奖学金,攻读心理学研究生。回国后,杨希投身房地产,创办了“腾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如今,她已是老女排的首位“富姐”。
球场上是英雄,生活中是普通人
留在国内的“老女排”队员,有的当了国家干部,有的下海经商,大部分人已经淡出公众视线。
来自四川的张蓉芳,1987年曾被请回来担任国家女排的主教练。当年张蓉芳是“临危受命”,比赛两个多月前执帅印,当时她已经怀孕3个月。结果她带领老女排,获得了第五块金牌。今天的她已经是排协副主席。
女排第二任队长孙晋芳的为官之路比较顺当。1983年,因为严重伤病,有“神二传”之称的孙晋芳,在28岁时退出国家队。后来,她出任江苏省体委副主任,分管全民健身和体育推广经营等工作。
2001年初,孙晋芳开始主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管理中心。至2003年,中国体育彩票销售大幅度攀升,不到三年时间,销售总额就达570亿元,超过过去7年的总和。2003年,为备战雅典奥运会,体育总局又将她调入国家网球管理中心,担任主任至今。
热情似火的陈招娣,现任总政文体局局长,肩扛两杠四星,成了“陈大校”。
上世纪90年代初,尤其是在邓小平南方讲话后,全国掀起了“下海热”,刚退役不久的女排姑娘们,也有不少人赶上了这趟历史快车。
年纪大一些的球迷应该都还记得“笑面黑娃”梁艳,她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人缘也好。
退役后的梁艳,先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毕业后到《新体育》杂志社工作了4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海”,创办了“梁艳体育广告公司”。
“除了收入一般,其他还满意。”她曾开玩笑地说。实际上,在1992年和1996年两届奥运会上,她的公司都做过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广告代理。
“文革”后女排第一任队长曹慧英也被这股风吹到了“海里”。1982年,28岁的她退役后进入北京体育学院进修,毕业后分配到原国家体委的中国国际体育旅行公司任副总经理。
90年代初,曹慧英辞了职,随丈夫一起办公司,从事体育文化领域内的经纪业务。她还拥有一座颇有气势的“龙德行大厦”。2007年以后,曹慧英全家移民加拿大,如今,她是加拿大体育发展公司、美国体育发展公司的董事长。
还有太多大家曾经十分熟悉的身影,在你我的身边静静生活着……
陈忠和曾经在《笑对人生》一书中详细回忆了他和这些女排姑娘的往事。在书稿末尾,他说:“她们全部步入中年了,但是,在中国排球史上,她们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功臣。”
(摘自《 望东方周刊》20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