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对日关系新思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31:52
中国要避免对日本认识的误区
在17号小泉再度参拜靖国神社后,国内媒体在报道中强调日本在野党和日本民众对此事的谴责。在笔者看来,这方面的报道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起到分化日本各派的作用还待商榷,但是在国内引起的一些误解却是让我们有切身体会的。
长久以来,我们在谈到日本制造的种种损害中日关系的行为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这是日本国内一小撮右翼分子的作为,不能代表全体日本人民,大多数日本人民还是希望和中国友好相处的。现在除了一些经常关注时事的人,有多少是知道日本国内大多数国民是仇视中国的?又有多少人看到了中日关系已经走到十字路口?在我的一些朋友中,对日本还存在幻想的不在少数。虽然他们也在提起日本时很愤怒,但是在潜意识里已经为中日友好的高调所误导。现在看来,这种言论是一相情愿的看法。不能对中日关系起什么正面的作用,反而使国内长久弥漫着对日本的幻想。
小泉的连任是以比较高的票数获得的,日本媒体称其是历史性的胜利,自民党的影响力也达到了建党以来的最高峰。众所周知,日本是典型的西方式民主国家,他们的选举当然是代表了大多数选民的意愿。所以这点足以说明日本民众的思想倾向,就是在外交上强硬地对待中韩等国,尤其是对中国。要知道,这次选举是在中日东海问题日益尖锐化的背景下进行的,对外关系必然是日本选民必须思考的问题。也许有人说,这次小泉的获胜也得益于邮政民营化的政策的提出,这点不可否认。但是,邮政民营化对于日本普通民众来说不是他们最为关注的,换句话说,这个政策的提出只是小泉迎合美国的手段。为了获得美国对其连任的支持,小泉政府抛出了以邮政民营化为代表的一系列经济新政策,其共同点就是加大向国外开放日本国内的某些市场。这些新政策对于日本大多数国民来说,并没有什么值得特别关注的,生活依旧匆忙,对中国依然没什么好感。
据凤凰卫视10月18日消息报道,《读卖新闻》进行的调查指出,若中国不停止开采那些气田,约65%受访者认为,日本亦应该开始进行开采。我们还能认为和中国的东海之争只是日本政府的行为吗?说现在的中日关系不仅仅是两国政府间的斗法,而是深深搀杂进了两国民众的互相仇视的情绪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我们要认识到日本不断挑衅中国的实质
中日关系走到今天,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有对历史的不同看法、经济上的摩擦、政治上及意识形态的分歧,以及民间感情因素等,但这些都不至于中日关系能糟糕到现在的程度。从战后直到90年代中期,中日关系的发展虽然有曲折,但是总体是向积极方面的发展的。在此期间,以上所说的因素也一直存在,那为什么以前的中日关系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走到崩裂的边缘?
只要回顾一下日本自冷战以来特别是90年代后期的表现:积极着手修宪、向海外派兵、加速脱亚入美、在和邻国的领土争端上日趋强硬、联合国入常问题等,我们就能得出结论,日本正在积极推行其“正常国家化”的国家战略。虽然这个国家战略没有得到日本官方的证实,但是其隐性化的特点并不能否定其事实上的存在。这也比较符合日本的岛国特性,不是每个国家都像印度一样还没怎么样就成天到处喊着要做南亚甚至亚洲的霸主。相对于印度的“豪放”,日本的“婉约”更需要我们警惕。
日本的“正常国家化”战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要在国际社会中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在政治、文化、经济、教育以及军事各方面为国际社会作出贡献的广义概念。而是相对来说比较狭隘的概念,其实质就是在经济大国的基础上成为政治和军事上大国。所以有人说,日本积极寻求入常不是一种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其走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最终实现“正常国家”的必经阶段。
中日关系的今天就是日本在推行其“正常国家化”战略的过程中,不断损害中国的利益底线的结果。虽然日本从冷战结实后就开始修改其国家战略,但是直到中国新政府上台前,中国还一直在努力修复受损的中日关系,试图以温和的态度来处理。但是结果是日本却视中国的‘先礼后兵“为软弱,在美国的纵容下不断挑起争端,根本无意发展中日的友好关系。胡温上台后,基本放弃了对日本的幻想,转而以强硬的外交姿态来消耗日本本就不多的战略资源,今年来,日本在入常和朝核问题上都吃了亏。说明日本的“正常国家化”战略遭到中国的迎头痛击。
面对日本如此的国家战略,中国要针锋相对才是对日的可取之道。
只要日本不改变其国家战略 中日关系很难得到改善
既然中日关系的现状是因为日本推行的“正常国家化”战略,那么,要改善中日关系,只有从日本的国家战略上寻求突破。
从日本国内来看,“正常国家化”的战略经历了冷战后十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得到了日本国民的认可和支持。那种奢望日本会单方面修改或放弃努力的想法是不现实。日本之所以敢把与中国的关系恶化成如今的状况,无非是自认为有美国的支持和对中国国家战略重点的判断。
战后,日本一直在美国的羽翼下发展、壮大。现在,日本在推行其“正常国家化”战略的过程中也需要美国的支持和默许。当然,就现在日本国家战略推行的进程而言,还远远没有要美国让出巨大利益的时候。在日本看来,对其战略实施产生最大的障碍的国家首先是中国,其次才是美国。只有在和中国的较量中获得胜利,才有可能回过头来对付美国。恰好,美国要保持其全球霸主的地位要首先要对付中国,日美两国有了中国这个共同的敌人,自然一拍即合。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埋头发展经济,对外关系上是以“韬光隐晦”为主,其表现就是军费长期保持在较底的水平。新世纪后,“韬光隐晦”固然没有放弃,但是,更强调的是“有所作为” 。而日本在对中国作出的战略判断认为,中国依然要以发展经济为主,对日本经济的依赖性较大,中国是不敢和日本真正翻脸的。9月26号的香港《南华早报》有一篇马克.奥尼尔(不是NBA的大鲨鱼-_-)的文章,这个奥尼尔据说是著名经济学家,在其标题为《与宿敌共舞》的文章里认为,在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施以援手时,中日关系却近乎荒唐。意思很明确,没有日本,中国的经济将倒退。这位仁兄的看法很能代表日本的思维,实质上就是认为中国不敢冒经济受损的代价和日本硬碰硬。
基于美国的支持和以上的判断,日本在未来的可预见的时期内是不可能改变其“正常国家化”战略的。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中国应静观日本的走向 无须刻意去和日本改善关系
面对现今的中日关系,笔者认为中国应该在坚持自己立场的前提下静观其变,无须刻意去改善对日关系。
不管是从日本本身的客观条件还是从六方会谈中日本的作用来看,日本的战略资源的匮乏始终是其与中国对抗中的硬伤。综合国力的巨大差距从根本上决定了中日在战略对抗中的各自的战略裕度,中国进可攻,退可守。而日本就没有这么宽裕的战略空间了,进可能受到中国的强硬反击,要退却已经无路可退,先不说其“正常国家化”的国家核心战略不可能轻易变更或放弃,更是有美国在后面驱赶,不由日本不硬着头皮和中国较量。导致日本缺乏足够的战略资本的问题又恰恰是出在美国身上,一方面,美国极力鼓励日本和中国对抗,以作为美国遏制中国和试探中国底线的手段,又另一方面,美国又对日本设置了种种限制。在政治上是阻止日本入常,在军事上是禁止日本发展弹道导弹、航母等战略武器。实质上就是美国不允许让日本完全实现其“正常国家化”战略。
日本在战略上可以说是即受到美国的限制,又在与中国的对抗中消耗着有限的战略资源,致使日本没有可能拥有最大限度的战略力量,没有进行长期的战略对抗的资本。日本所能做的只有集中有限的战略资本放手一搏,如果日本没有这种魄力,那么只会在和中国的对抗中慢慢耗尽其战略潜力,最终是不战而败。
老毛的那句“在战略上要藐视他,在战术上要重视他”依然适用于今天我们处理对日关系。在战略层面上,日本是没有和中国长期较量的实力的,所以,我们更要提防日本利用战术上的突然性来改变战略力量对比的企图,要未雨绸缪,作好充足的准备。日本不冒进则罢,一旦有使用武力改变战略态势的意图,中国就应该坚决彻底地反击,把日本最后的那点战略潜力消耗掉。
这就是中国应该采取的对日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