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另一个日本":中国民间开启对日新思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2:04:58

5月17日,日本搜救人员向遇难者遗体默哀。当日7时25分,日本救援人员历经16个小时的搜救,在四川青川县乔庄镇一处倒塌的六层楼房废墟中挖出两具遇难者遗体。 新华社记者 李涛摄
发现"另一个日本":日本人默哀更是对自然的敬畏 并非那么"崇高"  发现"另一个日本":"对日观"大转弯过于肤浅 日本其实还是那个日本发现"另一个日本":日本人憎恨“爱国”
中国汶川大地震后,日本给予中国的援助,令知恩图报的中国人看在眼里,记在心头。随后,一场“感谢日本”的热潮出乎意料地发端于民间。很多民众在感谢之外,似乎恍然发现了“另一个日本”。
从“反日浪潮”到“感谢日本”,这固然是中日友好重塑和平的大势所趋,但我们一厢情愿解读的或许并不是真实的日本。当中国民间出现对日新思维的时候,我们尤其需要冷静下来,再次仔细审视一下我们的这个邻居,它或许并非之前我们想像的那样“坏”,但也未必如今日我们认为的那样“好”。
中国民间开启对日新思维
对日本援助表示感谢的同时,中国民众并没有忘记历史,反而更强调坚持原则
六年前,一名中国学者因提出“对日新思维”而遭到炮轰。网民们称他为“汉奸”,甚至将他的文章与汪精卫臭名昭著的《艳电》并列(后者提议蒋介石与日本和谈,并建议日本对重庆施以致命的轰炸),该学者当时不得不背井离乡远遁香港。
六年后,一场8.0级的大地震,让很多中国民众不知不觉间改变了对日本的看法。中日两国“灾难中的携手”,无形中拉近了中国人的情感距离。但十几天后,日本自卫队可能派军机来华的消息,又让很多谨慎的中国人回归到理性:“感谢并不意味着是一家人”。
积极面对现实,同时牢记历史。有别于学者言说的中国民间对日新思维,在2008年正呼之欲出。
破天荒集体感谢日本
5月17日,一幅日本国际救援队队员集体向中国遇难者遗体默哀的照片,占据了中国各大网站的重要位置。令人意外的是,照片后面的评论中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谢谢日本”之声。横亘在中日两国民众数年间的历史和现实纠葛,在那一刻,仿佛已经化于无形。
“谢谢日本!”如果这句话出现在一个月以前,无疑会立刻淹没在中国网民口水的海洋中。但这一次,自从日本救援队5月16日开始在四川展开救援行动起,中国人就再也没有吝惜对日本的谢意。“中国人一向都是投桃报李的,别人对我们好,我们也会对别人好。忠心希望今后能化解仇恨,改善两国关系。”天津的一位网友如是谈及自己感谢日本的原因。另一位则称,“中日两个邻国就像同桌一样,一天到晚打架对谁都不好。现在时代不同了,中日两国能够互利互惠相信大家都愿意看到。”
由于决堤和余震的危险,日本救援队在5月19日被迫结束救援工作。回到成都酒店后,面对掌声和致谢,日本救援队员都脸色铁青。这一场景经媒体报道后,善良的中国民众转而开始安慰起了日本救援队,“请不要自责,你们此行不辱使命”。
中国民间的善意,甚至还包括一些“合理想像”。有媒体将网络传说当作新闻发布,称因没能救出一名幸存者,一日本救援队员精神深受打击,并已决定辞职。尽管此消息并没有得到证实,但却依然令很多中国人“深受感动”。一网友除自己“内心深感不安”外,还挽留该名队员,称“人类不该因此而失去一位敬业的专业搜救人员”。
两次援助的不同待遇
中国人的感谢令日本媒体深感意外。但渴望来自中国的感谢声,日本人已经等了很久。
2008年是日本结束对华开发援助(ODA)的一年。这场自1979年开始持续30年的贷款项目,曾广泛用于中国的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文化事业的振兴上。但这个项目并未收获中国民间太多的感谢声,在决定结束ODA时,日本媒体和政府官员也反复渲染“中国人不领情”。
主动要求感谢与吝惜感谢,成了中日微妙关系的写照。对于ODA项目,中国网友更多的是质疑和不解。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中国放弃了战争赔款,但日本人欠中国的远远不是ODA所能偿还得了的。而且,日本的贷款不也是为了帮日本企业打开中国市场吗?
从对贷款“不领情”到今天突然众口一词的“谢谢”,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刘军红研究员看来并不奇怪。“中国遭遇危急关头,日本提供专业队伍救援给中国人带来一种期望,于是自然认为日本人没那么坏,这值得肯定。”刘军红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中国老百姓之所以对ODA没有太多的反应,和当时的历史阶段有很大关系,而且很多人至今还误解为ODA就是战争赔款,对其使用在什么地方民众也并不了解。
坚冰松动,但并未融化
形容过去十年的中日关系时,经常被引用的一个词是“政冷经热”。事实上,比“政冷”更可怕的,是两国人民心理的距离。突如其来的灾难,使中国人的对日的心理坚冰出现松动。但与此同时,另一种声音也开始适时出现。
“对小日本我就这么说了:以后你们国家受灾如果有人抱募捐箱到我面前我绝对捐,但是其他的,我们还是走着瞧。”网友“蓝色海洋”的观点,是最具代表性的反思声音——记得日本这次对中国的好,也会在日本有难时予以回报,但一码归一码,感谢和主权及历史问题是两回事。
还有网友表示,救援队不止日本一个国家,俄罗斯、美国、新加坡等都在帮助中国灾区,“为什么我们要单独美化日本?”网友“sqinjp”则发出警告:“警惕啊!中国人太善良了,人家对我们好一点,我们知道感谢就够了,怎么还弄得快成一家人了?”
因为担心“被媒体误导”,一些中国公众主动到日本互联网上寻找普通日本人的看法。而后得出的结论是,日本民间并非对中国一片同情,“幸灾乐祸的也不少”。
中日民间脆弱的信任基础和复杂的情愫,在刚刚过去的十余天里一览无余。
日本自卫队触动敏感记忆
5月28日,日本媒体迫不及待地宣布,中国已经邀请日本自卫队军机来华救援。这意味着二战结束后,日本战机将第一次在中国天空公开亮相。
敏感的历史记忆再次被唤醒,感情上一直尚未弥合的伤痛,令更多的中国人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我的情感已经受不了了!”一名网民称。
中国民众的这种反应,日本一些政客其实早有判断。日本社会党党首福岛瑞穗就表示:“日本过去曾把中国作为战场,应该考虑到中国民众的感情。民间能做到的就应该交给民间去做。不派(自卫队飞机)是好事。”
不仅如此,中国公众还将视野从地震救灾转向了日本最近的外交动作上。其召开援非大回、再次试图入常等举动,被中国网民再度质疑。
对于中国民间这种感谢和警惕相伴的复杂情绪,刘军红认为说明民众越来越成熟。“有人老说中国人素质不高,反应过激,事实不是这样的,每个民族每个国家对敏感问题都有自己的反应方式。”刘军红表示,日本一直没有对历史进行清算,而现在他们的外交动作也的确需要引起注意。(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