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情风”还能吹多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26:41

苦情戏中“哭”得涕泗滂沱的演员 资料图片

    黄名金    
 
    由浙江广电集团举办的“2009中国影视编剧塘栖雅集”论坛5月18日在杭州落幕。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特别指出,如今火爆荧屏的亲情伦理剧已经有些变味,进入了 “三破一苦”(指:破碎家庭、破碎情感、破碎婚姻以及家庭苦难题材)的怪圈,“继母,继父,丑娘”等题材流行,是一个十分不好的现象,应杜绝扩大化。(5月19日《浙江在线》)
 
    提及苦情戏,人们的印象往往是看了第一集就知道最后一集的内容,主人公哭哭啼啼、委曲求全,毫无可看性。即使广电总局不着手整顿,观众也早已陷入审丑疲劳状态。
 
    苦情戏模式窠臼,无疑是最大致命伤。这种模式窠臼体现在:一是人物模式化,寡妇型、后母型、伤残型是典型代表;二是事件模式化,疾病、车祸、自杀等情节雷同;三是主题模式化,面对“苦”难,一定要“忍”,一定要顽强;四是结局模式化,主人公一般都会苦尽甘来,赢得大团圆结局。就思想性和对社会的影响而言,这些模式会使影视作品呈现出一定的宿命论色彩,使人产生消极思想。

    回顾去年影视市场,苦情戏以《顺娘》、《芸娘》、《绣娘》为代表的“三娘”系列最引人注目。尽管收视率稳定,但其颓势已显现出来。这点从网友评论中可以发现,有网友批评其是“土到连渣都没得掉的情节+听得起鸡皮疙瘩的主题曲+做作的对白……”可以预见,“苦情风”不会吹得太久了。

    苦情戏表面上看是励志,实际上只是一种浅层次的情感体验快餐消费而已,更谈不上什么艺术性。虽然苦情戏在社会上掀起过一阵“哭”风,但也只是顺应形势的应景之作而已。毕竟艺术的发展不是靠“哭”来延续的,思想性才是让人留下恒久印象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