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菜”无聊?解药在游戏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4:32:56
“偷菜”无聊?解药在游戏外
2010-10-13
甘肃天水妇女李某受网上“偷菜”游戏误导,上演现实版偷菜闹剧因违法被拘留罚款,相关报道引起各界关注。10月11日,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执法监督处一名值班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因陆续接到市民投诉反映“偷菜”游戏的危害,将对此进行研究。这位工作人员称,互动“偷菜”功能属简单机械的操作,没有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益处,有可能对“偷菜”功能逐步取消或进行改良。 (10月12日《西部商报》)
我从未偷过菜——当然这里是指偷菜游戏,但不管是从媒体报道,还是朋友的痴迷来看,都能看出偷菜的影响力超越了这款简单的SNS(社交网站)游戏本身设定,已幻化为一种网络生活方式。
以至于“今天你‘偷’了吗”,成为见面时新的招呼语。此前还传出南京某医生上班偷菜,导致一名婴儿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新闻,后来此事得到了澄清。偷菜风头正劲时,还曾传出“偷菜”改为“摘菜”的消息。其实无论是“偷”是“摘”,游戏性质丝毫未变。代入感强的玩家,没准混淆虚拟与现实,以致线下
“偷菜”的刺激因此屡现报端。
只是没想到天水版偷菜的报道,引来了“文化部或将取消偷菜”的消息。经过网络“标题党”的放大效应,以及在频繁传播中的信息损耗,某工作人员一次采访中不太肯定的个人表述,最后就成了疯传的“文化部要取消偷菜游戏”。
我们相信在一个致力于建设市场经济的国家,一款市场上风靡的网络游戏,只要不触犯国家现有法律法规,没有一个公权部门会因为一些毫无可量化的客观指标,纯粹见仁见智的问题——比如说低级无聊、脑残、非益智——就粗暴干涉乃至悍然叫停它。就如某网友跟帖:“那不如把XX(某即时通讯工具)、XX卫视封了,还用这么麻烦!都是玩脑残、盗版,毒害青少年,坑害被盗版商家”。这句激愤的调侃中蕴涵的荒诞意味,一目了然,没人会当真。所以玩偷菜、抢车位的朋友,也大可不必过于担心。
当然,许多人痴迷乃至沉溺于“偷菜人生”不能自拔,自然有此类游戏设置的令人欲罢不能的“诱惑陷阱”等原因,但还有很多“上瘾”因素是无法从游戏本身中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人们并不是因为这款游戏才无聊,而是游戏方式迎合了人们某种情绪,从而加剧放大了这部分无聊
情绪。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也能看出不管是去年传出的文化部下令改“偷菜”为“摘菜”,还是如今盛传的“或将取消偷菜”的消息,都不可能治愈线上线下、戏里戏外的“集体无聊化”和“社会性焦虑”症。
曾有心理咨询师表示,白领中流行“偷菜”,是因为在现代都市中,白领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借助网络游戏,可以将现实中的压力、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通过“偷”安全地发泄;也有人从偷菜热中看到曾相识的一面,比如那句“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中暗含的久违的儿时温情与田园想象。
当然,偷菜不光是在白领中风行,它几乎占领了使用网络的各个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素养的人群普遍痴迷。若说是发泄压力,显然这里有着社会集体性焦虑。总之,游戏只是一个载体,顾名思义,“游戏”两个字字面意思就是它大受欢迎的最好注解,而“偷菜”自然隶属其中。所以说,借此遣怀,一浇心中块垒的,可以是偷菜,也可以是钓鱼,可以是任何一种契合社会心绪的游戏或文化产品。假如某款游戏真的被很多人认为催长了集体无聊化倾向,那么解药也肯定在游戏之外,而非一纸禁令所能解决的。
□本报评论员李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