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撒切尔:《通往权利之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4:47:03
玛格丽特·撒切尔:《通往权利之路》作者:董小荷 看名人传记,是我自能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观察世界以后,一个最喜欢的读书方式,相对于文学作品中的虚构性,传记特别是自传中的真实性是我认为最有价值的细节。
  
  读玛格丽特·撒切尔的自传《通往权力之路》时,一直有种欣赏和矛盾的心情同时在我内心交织。这位前英国国家首相、保守党领袖在自己的自传中文采飞扬,才华横溢,不愧被称之为政坛“铁娘子”,其文笔思路有当年执政时果敢、决断、泼辣的作风。也许是撒切尔天性的资本主义世界价值观使她对社会主义抱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在她的这部自传中充斥了太多对于社会主义的“仇视”之情,这使得我这个自打出生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度的中国人,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也不知道是羡慕还是忿恨她的这种不忌讳说出自己真实的观点的态度,特别是看到她这样写道“英国人民生活在一个自由社会里,因此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那些生活在共产主义制度下的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遭受的压迫”。我的心中腾就升出一种自卑感来,恨不能马上把这本书撕了去当手纸,以忘却撒切尔夫人对社会主义的“诬蔑”。可仔细看看,这部自传当中有相当多的可读的东西,其直言的勇气、面对反对的声音毫不妥协的思想、敢于坚持自己的政治的正确性的执着,都让人看到一个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伟人气度的政治领袖风采,给认真阅读此书的读者带来一些积极的意义,于是,我又拿起这部自传,一点一点慢慢读下去,一边读一边和时不时跳出来的批判社会主义的字眼交战,身心倍受折磨。
  
  那个如秀兰·邓波儿的女孩儿
  
  一个普遍的看法,一个人的成功大多数要归功于他的家庭、成长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基本上这个看法永远都是正确的,特别是它按在撒切尔夫人身上时。自传中有撒切尔夫人童年的一些故事,这个出生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食品杂货铺老板的女儿,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在格兰瑟姆小镇的童年大概是她一生中最愉快的记忆。自传上有一些她童年时的照片,其中有一张和姐姐合照的照片,年幼的撒切尔满头金发,胖乎乎的面容像极了美国早期的童星秀兰·邓波儿,她安静的和姐姐坐在一起,微笑着,似乎对世界好奇,眼神中有种想要把握世界的成熟。
  
  宗教在西方一直是很神圣的东西,西方社会无论是在生活领域还是思想领域,宗教观念都深入其中,以其至高无上的权威,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精神,如何看待西方世界的领袖和他们的思维方式,处理政务的能力,宗教可以做为一个切入点,宗教精神中敬畏、慈悲和仁爱的天性左右着他们的判断价值。撒切尔夫人的的家庭也笃信宗教,父母亲都是虔诚的卫理公会派教徒,各种宗教活动给了撒切尔夫人开拓视野的机会,从小给她的内心灌注了不因别人不同意或者不被人喜欢而改变自己的坚定信念、热情、乐观、勤奋、节俭的做人态度,对于后来撒切尔的人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生逢1925年的撒切尔,在最初的成长中,就像生于现在这个时代的我们一样,都常感觉有种生逢其时的幸运,我们所感谢的是生在了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电视、媒体、互连网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而撒切尔夫人当时所要感谢的是电影的兴盛,使的这个乡村女孩接触到了那么多的天才,戏剧形式、人类的感情世界、性的吸引力、各种潮流的冲击。广播电影的崛起,古老的传媒业《每日电讯报》、《泰晤士报》使她的精神世界不再因为生活在英国的一个小镇而陷入闭塞和落后的处境,启蒙了她的心智,为她打开了外面世界的一扇门,使世界在她面前永远是新鲜和多彩的。
  
  在格兰瑟姆接受小学和中学教育的撒切尔,是一个读书用功的好学生,用心的接受着教育带来的好处,她也喜爱阅读,也曾读过我们大多数人读过的勃朗特和简·奥斯汀的作品,吉卜林、惠特曼、狄更斯也曾是她心中的座上客,这些文学作品均给年少的撒切尔带去心灵的陶冶。如果你有兴趣追溯一个人一生成长的足迹,你会发现文化这个东西是如何给一个人带来足够她吸收的知识,日后是如何影响她去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做出决断的,对于我们来说,能够给我们一个启示,学习,不断的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这才是塑造一个人的最佳途径。
  
  在格兰瑟姆,父亲的参政经历使撒切尔最先接触到政治,这个食品杂货商,先后担任镇议员、镇财政委员会的主席、参事,在1945后至1946年间当了镇长,保守党人,其右翼思想坚定无比。撒切尔跟在父亲的后面,领略到了政治微妙之处,适逢二战爆发,十四岁的撒切尔对当时的战争背景有所了解,由于错误的货币政策而导致的经济大灾难,引发了三十年代的大箫条,此种景象牢牢的钻在撒切尔的脑子里。希特勒的纳粹野蛮行径被公布于世,在战与不战之间,英国人徘徊不前,绥靖政策使的英国最终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而这并没有阻止战争的来临。在那时,少年的撒切尔已经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敏锐性,“铁娘子”峥嵘已经预先埋藏在她年轻的心脏下面,对当时的绥靖政策持反对态度,主张如果有必要,哪怕是通过战争的手段,也希望看到希特勒的邪恶能够结束,并认为《慕尼黑协定》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五十年后,当她做为英国首相访问捷克和斯洛伐克并在布拉格联邦议会发表演讲时,她对捷克人民说:“1938年,灾难性的绥靖政策允许希特勒夺走了你们的独立,是我们辜负了你们,虽然丘吉尔很快废除了《慕尼黑协定》,但我们仍然对于这一羞耻没齿难忘。”并认为,如果英国参与出卖其他国家的领土,那就是它最糟糕的外交政策。做为一个有心胸的政治家,她的言论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直言、坦城和做为一个国家的领袖的责任感和勇于认错的精神。这使我下定决心不再和她在关于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较劲,她的言辞让我领悟到了直言、坦诚的可贵,相对于遮遮掩掩的“捂实”作风,让内心的思想毫不掩饰的表露出来,也许会冒一些得罪人的风险,但如若要到达一条和解的道路,坦诚是必须也是唯一可行的道路,因为它预先已经摈弃了虚假和为了达到目的而设下的暗沟,使一切事物朝着明朗化的方向前进。
  
  1943年,撒切尔夫人进入牛津大学攻读化学专业,并在这里参加了保守党,从此踏上了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政治道路,1979年5月4日,玛格丽特·撒切尔成为英国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连续执政长达十一年,蜚声世界。
  
  伟大的乌托邦
  
  做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在阅读她的自传时,她对于社会主义的攻击,总是逼迫人试图去她的自传中查寻她如此激愤的原因,除了她的坚定的右翼观点让她做这样的选择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一句“我永远不会对共产主义怀有同情之心,”使我的内心暗然神伤,我想起了小时候加入少先队时的宣誓词:“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时刻准备着,”“我们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那时候并不明白宣誓的意义,但共产主义是一个令人想往的地方,一个伟大的乌托邦,代表着当那一天来临时,人世一切美丽的东西都可以实现。
  
  撒切尔的这部传记《通往权力之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外一部著作,F·A 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看来撒切尔夫人在哈耶克那里学到了不少的东西,甚至于模仿他的标题,但当她抬出哈耶克为她的社会主义观点寻找最有力的支撑点时,我就知道她站住脚了,没有失去平衡。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对社会主义的成因和发展做了很好的描述。我最喜欢哈耶克书中的一段文字:“有许多人自称社会主义者,虽然他们关心的只是第一个意义,热烈的信仰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但他们既不关心也不理解这些目标何以才能实现,他们确信的仅仅是这样这些目标一定会实现,无论其代价如何。”我对这段话一直深信不疑,有天在理发店理发,理发店的电视中正在热播一部由余华的小说《活着》改编而成的电视剧《福贵》,剧中做为社会主义代言人的村长说了一句让我和理发师当场笑翻的名言“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怎样跑呢?大跃进来了,那天真的福贵就问村长,啥是大跃进呢?村长说就是炼钢炼铁,个人的私有财产统归集体所有,为了炼钢炼铁把一切和钢铁有关的物件,锅勺瓢盆全都扔进了炼钢炉里,害的家家没有锅做饭,只好全部都去集体开的食堂享受公家的伙食,可是跃进来跃进去,共产主义没进,倒引来三年大饥荒。
  
  做为一个执不同政见者,撒切尔夫人对社会主义的成见,多半来自她的深远的右翼主义思想,西方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深深扎根在她的心里。尽管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的不同概念,计划经济和自由经济的冲突,私有制和公有制的对立,成为东西方政治对抗的主要焦点,但似乎都不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的这样斗争惨烈,捷克的瓦茨列夫·哈维尔在他的著作《无权者的权力——纪念扬·巴托契卡》中这样写道:“一个充满假象的世界,只有祭祀的典礼,只存在一种形式主义的,与现实脱节的语言,一种祭祀、假装和伪造现实的语言。当权者做了自己谎言的俘虏,它歪曲现实,虚构未来,它捏造统计数字,它装作尊重人权,从不迫害任何人,它假装什么都不怕,它假装从不弄虚作假。”由这些字眼延伸进去,就看到了社会主义阵营发生的一系列与之有关的的事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捷克的布拉格之春,德国的柏林墙,前苏联长达数年之久的人民暗无天日的生活。
  
  八十年代末期,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动荡,柏林墙倒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消亡,苏联解体,撒切尔称之为西方的胜利,共产主义的垮台。1993年撒切尔夫人造访波兰,她理直气壮的对波兰人民发表演讲:“我知道,虽然真正的差异让不同的国家和具有不同文化的人民有所区别,但我们的基本需求和愿望还是非常相似的,一份好的工作、一个充满了爱的家庭、孩子们有更好的生活,一个人们能够支配自己命运的国家,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拒绝了人民的这些愿望。”看到这时我很厌倦,我很不想在这看到撒切尔夫人布道式的说教,我很确信她的这种对社会主义生出的无比优越感来自于她和西方主流共同操刀瓦解苏联的社会主义命运,萎缩东欧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当我看到余华小说中的“漏网地主福贵”在解放之后,由于自已的出身问题,在当时的方针政策下,受到历次运动的无情打击,境遇凄惨,以至于到最后自己挂着牌子喊着“打倒地主份子福贵,”都不再有那种耻辱感,不再对批斗的形式有任何的反应,认为这一切都是习以为常的事,逆来顺受时,我便哑然失声,幡然长叹,为了政治使命,使人民失去那种正常的生活状态,使他们不再能够去关注自己的肚子有否吃饱的问题,不再去在意自己是否拥有个体的思想,不在去在意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拥有几多的私有财产,与其说是撒切尔和西方战胜了社会主义,不如说是社会主义内部的意识形态毁了所有的一切。
  
  看过撒切尔夫人的《通往权力之路》,做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应该反省,是什么样的思想使社会主义走上了不归路?有人一定会说,这是一个过时的话题,或者说是一个多余的话题,时至今日,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对于世界来说不再是重要的力量,但正如撒切尔夫人在自传中暗示的,现在的世界虽然还不能说更加安全,但却比冷战时期更加自由了,然而,我们却正在失去政治上的取得成功所必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一种目标感,世界是由多极组成的,最后只剩下一种主义在那独自跳舞有什么意思呢?弗朗西斯·福山在做“历史的终结”这个命题时论证说:“我们可能正在目睹……这样的历史终结,既人类历史形态的演进的终结点和作为人类政府最终形式的西方民主制的普及。尤其是在中国和苏联,思想的战争已经终结,自由民主制已经获得全面胜利,未来人们将不再致力于令人振奋的思想斗争,而是致力解决世间的经济问题和技术问题,这将是十分令人厌倦的。”对于我们中国来说,相对幸运的是,在充满歧路和彷徨的道路上,由邓翁替我们把握全局,扭转了错误的政策,使一个国家最终走上了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道路,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成绩斐然。但是,在一切成绩的背后,你仍然不得不看到,一个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岁月长河所遗留的沉重陋习,是怎样让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背负沉重的十字架,道德的沦丧、人心的腐化、从贫穷的桎梏之下挣脱,转而成为拜金主义的奴隶,这样的人性扭曲不知道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得到纠正和改观?仅仅一个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开始活跃沸腾,就能使所有曾经遭受戮害的思想都拨了毒了吗?不,我不这样认为。
  
  撒切尔夫人最后在她的自传中总结到:“人类所有的成就都是建立在沙子上的,我们取得的胜利和我们遭遇的不幸都将转瞬即逝,我们不能预见未来,更不用说决定未来了。”由撒切尔的《通往权力之路》能够让我们一窥世人称之为撒切尔之路的政策路线,她曾大力限制工会的活动,鼓励自由市场,废除大部分福利政策,减免税收,减少犯罪,她不无自豪的说,英国人民更加自由了,更加富裕了,是的,他们拥有了自己的股票,他们的私人财产越来越多了。1990年11月28日,撒切尔辞去首相职务,黯然出局唐宁街,一个个体从普通的平民走向国家的最高统治地位,然后再由这个高度走下来,回归平民,都是不简单的转型,玛格丽特·撒切尔转化的不错,在她失去政治权力的日子里,她积极撰写回忆录、到各地演讲、辅助政府制定新的政策,或许我们还可以用她的另一个绰号来评价她的一生,“战斗的玛吉”永远都是一个不好对付的女人,无论是对社会主义还是欧洲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