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锐观察:姚明未过50+受质疑 MVP之争内线遭无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2:37:23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3月24日17:31  新浪体育


霍华德在本赛季MVP之争中也难逃被无视的命运

  新浪体育讯 MVP竞逐,长人在哪?

  在CBS的MVP网络票选中,科比、勒布朗、韦德瓜分92%的选票,其他人总共只得8%,其中霍华德占3%。Yahoo版调查中,三大后场则包揽97%选票。霍华德、邓肯、加索尔们对球队的贡献真的如此低微吗?从MVP的价值体系透射,内线的意义和角色正在被颠覆?

  文/周旭 张佳玮

  科比、勒布朗、韦德,如果他们最后霸占MVP选票的前三名——非常可能——那么,这将是一个纪录:自从1980年NBA改革MVP选票方式以来,这是第一次,得分榜前三位霸占MVP票选前三名。

  此前,有两个年份很接近这个“得分可以换算成MVP选票”的赛季:1997-1998赛季,得分榜前三位乔丹、马龙和鲨鱼,霸占了MVP选票榜前四(第三是加里-佩顿);1993-1994赛季,大梦、大卫-罗宾逊、鲨鱼,也是得分榜前三位霸占MVP选票榜前四(这次搅局的,是带着公牛55胜的皮蓬)。需要补充的是:1993-1994赛季是公认的“中锋复辟时代”:乔丹、托马斯、大鸟和魔术师消失,得分榜前五位有四位是中锋,总决赛在大梦和尤因这两位超级中锋中产生。而2009年与1994年的最大区别是:当初霸占得分榜的是中锋,而如今,三位最强势MVP候选、得分王前列,都是外线球员。地球上最大胆打赌徒都不会去下注,押今年的MVP来自内线。

  过去六十几年,内线球员在MVP价值体系中所处地位,从来没像今年这样尴尬,几乎彻底被排除在MVP候选者之外。

  巨人的背影

  对篮球运动而言,“离篮筐越近离冠军越近”似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善于轰炸篮筐,保护篮板的长人们长久以来心安理得的盘踞着NBA荣誉榜。NBA史上最具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中锋——乔治-麦肯、比尔-拉塞尔、威尔特-张伯伦、卡里姆-贾巴尔、沙奎尔-奥尼尔——包揽了过去62个赛季中的28个总冠军,53个常规赛MVP中的16个(麦肯时代尚无此奖项),4号位长人染指MVP的也不在少数——近20年最好的5个大前锋中有人没拿过总冠军,但都毫无例外的拿过MVP,甚至包括诺维茨基。事实上,自1955-1956赛季鲍勃-佩蒂特拿下NBA首个常规赛MVP,长人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统治了这个奖项,至少在魔术师和大鸟改变这个联盟之前,能获得垂青的外线不过两人——鲍勃-库西、奥斯卡-罗伯特森,各拿1次。

  1972-1973赛季,奈特-阿齐博尔德场均轰下惊人的34分、11.4次助攻,成为单季同时加冕得分王和助攻王的球员,然而常规赛MVP却颁给了场均20.5分、16.2个篮板的戴夫-考文斯。原因似乎很简单,考文斯率领凯尔特人在常规赛取下68场胜利,而阿奇博尔德的国王队却输了46场。然而,人们又是为何无视同样效力凯尔特人的王牌后卫,场均23.8分、7.1个篮板、6.6次助攻的哈弗利切克的?作为后拉塞尔时代的球队灵魂,“神偷”在MVP评选中仅列第五,获得的投票分竟不及考文斯的五分之一。

  1975-1976赛季,贾巴尔、麦卡杜、考文斯三大内线雄踞MVP票选前三名,“天勾”场均27.7分、16.9个篮板、4.1次盖帽的豪华数据背后,是湖人40胜42负的寒碜战绩。该年率领勇士取下59胜23负联盟最佳战绩的里克-巴里仅居票选第四(场均21分、6.1个篮板、6.1次助攻、2.5次抢断)。这真是绝妙讽刺,显然1976年的投票者对1973年的决定“颇有微词”,怎能只看战绩不看数据嘛!你说倒霉的总是外线?呃,这只是巧合……

  记者大人

  常规赛MVP无缘NBA第一阵容?至少在80年代以前并不让人意外。拉塞尔抱走了五座常规赛MVP奖杯,却仅有3次入选第一阵容。原因很简单,1981年之前,常规赛MVP由球员评出,而最佳阵容却是让记者评选。相比“指环王”每场十几分的枯燥乏味,张大帅动辄轰下30+20的伟岸数据显然更具说服力。

  1981年常规赛MVP首次改为由记者评选,“J博士”欧文成为第一个幸运儿。随后伯德、约翰逊和乔丹先后取走11个常规赛MVP,96黄金一代的“三个代表”艾弗森、纳什和科比也在千禧之后相继上位。记者大人将近28个常规赛MVP中的16个颁给外线。

  当外线球员用更天马行空的表演引领胜利时,长人内线统治力似乎光环不再。不仅约翰逊、伯德和乔丹作为领袖战绩彪炳,活塞双枪杜马斯、托马斯也两夺冠军。德雷克斯勒率领开拓者两度杀入总决赛,佩顿、米勒、威尔金斯等也各自将球队带上新的高度。事实上,若单就中锋位置而言,球员们将前25个常规赛MVP中的23个送给5号位,而记者们却吝啬的仅将后28个常规赛MVP中的5个颁给中锋。

  矫枉过正?

  如今,媒体对后场的偏爱更变本加厉了。

  原因有许多:曾经像恐龙一样强大的内线球员,被联盟用修改三秒区、增设三分线、联防、NO HANDCHECK等各种规则,拔光了牙齿,让他们只得看着针鼹般灵活的外围球员穿梭来去;这是个飞人倍出的时代,联盟喜欢那些飞天遁地能在8米外体前运球玩四十种花样还能远射的家伙,胜于那些每次采访都得弯腰鞠躬才够得到话筒的大个子。但这些因素在2005-2007赛季已经出现过:阿里纳斯、安东尼、卡特、麦蒂这些外围得分手,都曾受益于此,成为顶尖外围得分手,把内线巨人们踩在脚下。那时,“后卫得分手”时代已经到来了。但,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于此的:外围得分手垄断MVP选票的先例。或者你可以说,这是“后卫得分手2.0”时代。

  和80年代伯纳德-金、阿列克斯-英格利什、多米尼克-威尔金斯这些老牌得分手不同,他们不是纯粹的得分手,还兼任球队的组织者。科比在三角进攻的体系中球权偏少,数据还不算亮眼;而韦德和勒布朗的场均助攻,都高到7次开外。缮兵戍边边到柴米油盐,一肩尽挑了。当然不只他们三位而已。鹰队的乔-约翰逊、费城的伊格达拉、开拓者的布兰顿-罗伊以及网队哈里斯受伤期间独当大任的文斯-卡特——球队首席得分手、决策者,通常也是空间制造者,是机会创造者。

  在50年代,五人经手的篮球进攻是最合理最完美的,70年代初的纽约尼克斯甚至以此著称。但是,随着球员愈发高大、快速,篮球场显得越来越狭窄。20世纪70年代,阿奇巴尔德、皮特-马拉维奇和厄尔-门罗们,给世界一个这样的提醒:这个时代的球场越来越密集,犹如幽闭森林。那么,就来一个创造空挡的人吧。对控卫来说,一种全新的路线产生了,于是有了凯文-约翰逊,有了蒂姆-哈达维。他们的存在意味着另一种篮球理念:以至强的一点击破对手,令对手顾此失彼,为队友制造空间。

  在张伯伦场均50分的年代,他也不曾靠一个人的得分击败过凯尔特人。而80年代以后,伟大的得分手都能够利用自己的得分能力制造的威胁,来杀戮对手。1994、1995两年的火箭,奥拉朱旺所向无敌,但克敌制胜的法宝还是由他递送炮弹的外围火炮群;鲨鱼在1999-2002年吃人不吐骨头,但他对对手的毁灭性打击并不是他每场的30分、40分,而是对手穷于包夹他而为外围提供的空当。因此,最可怕的攻击手不是一场取30分的刺客,而是能够毁灭对方防守体系,使队友们浑水摸鱼的破坏者。

  21世纪,各种规则限制下,中锋内线杀伤能力的下降,使外围成为更好的进攻选择。而外围选手活动空间宽广,自由活动空间既大,可选择性增多。无论是科比与加索尔的二人挡拆,还是勒布朗利用大Z、瓦莱乔的高位掩护后外切强奔禁区,或是韦德与随便哪个内线做一个假挡拆后突破分球,其意义都不只是他们的进攻得分。这和克里斯-保罗与钱德勒的假挡拆后空中接力、罗伊绕掩护后切出与阿尔德里奇做高位挡拆、伊格达拉一对一切入后跳传弱侧意义类似:他们的个人攻击,是破坏对手防守体系平衡的第一步,是进攻的起手势,是在对手身上划的第一刀,而队友们则扑到对手的伤口上撒盐。

  一个细节:韦德、勒布朗和科比,不仅是联盟头三号得分手,而且分别是热、骑士和湖人的首席助攻手。

  在以个人能力得分、破坏对手防守、牵制、影响比赛方面,他们是联盟最好的三个人。当然,作为联盟个人能力最强的三个摇摆人、2008年奥运会美国队头三号得分利器,这三个人同处一个时代,也许比较偶然;但是,外围摇摆人以其个人能力及组织技巧来推动球队进攻,则是一个持续向前的趋势。这是一个需要个人得分能力威胁来吸引防守、制造空间的时代:即便是无私控卫如德隆、保罗,经营策划球队之余,也顺手场均拿到20上下的得分;没有攻击能力徒然组织出色,也不过如布莱文-奈特之流而已。

  内线:老虎不发威?

  即便飞人系后场聚集了所有镁光灯,霸占着MVP票选,可谁敢说内线在豪门争夺战中不再至关重要?

  并非否定詹姆斯 们的个人能力,至少勒布朗和科比无论战绩还是个人数据都有足够的说服力,然而韦德率领的热火胜率至今仍不足55%。相比之下,邓肯、姚明率领备受伤病折磨的球队雄踞西部三甲,诺维茨基也几乎凭一己之力,帮助残破不堪的小牛维持了6成胜率。更不用说同样数据惊人,球队战绩走高的霍华德了。

  内线球员是否被过分无视了呢?

  过去28个常规赛MVP中,除了纳什,其余26次MVP得主场均得分均在22分以上,不仅乔丹、奥尼尔和艾弗森以得分王之姿7次捧走普多洛夫杯,加内特、邓肯甚至约翰逊也都是在职业生涯最高得分时期才被垂青,至于伯德、马龙、罗宾逊、诺维茨基、科比等,无一不是顶尖得分高手。

  从1979年魔术师和大鸟一齐踏入NBA赛场,1984年大卫-斯特恩上台,以乔丹为首的黄金一代也加入联盟,NBA从一个充斥毒品、暴力、濒临倒闭的组织逐渐成长为不仅在美国本土几乎堪与NFL、MLB平起平坐,更在国际影响力开始叫板欧洲足坛的顶级联盟,媒体的大量聚焦和更多的球迷参与让造星运动顺理成章的大肆发展起来。球星个人表演成为吸引球迷的饕餮大餐,个人得分能力无形中也就成为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

  正如无论如何赞美意大利的超级防守或是荷兰的全攻全守,足球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总归还是进球。同样,进攻得分在篮球中备受关注也无可非议。乔丹豪取10次得分王,奥尼尔与罗宾逊竞相飙分,科比连续4场50+力挽狂澜等早已传为美谈。球迷津津乐道于麦蒂连续4记三分球逆转马刺,可有谁能记起哪个巨人最后时刻连抓N个篮板送出N次封盖拯救球队?当詹姆斯不断刷新最年轻得分纪录吸引无数眼球时,霍华德的最年轻篮板记录受关注度就远远不及了。

  近年来,全能球员也逐渐成为坊间热炒话题。詹姆斯被认为是唯一有可能达到场均三双的家伙;韦德不仅得分助攻一流,抢断、封盖在后卫中更是首屈一指;保罗以1.83米的娇小身躯狂刷三双……后辈们的你追我赶让现役三双王基德惨遭遗忘。拥有181次三双纪录的奥斯卡-罗伯特森就颇为感慨:“早知道三双这么火,当年我就多刷点助攻了!”

  虽然好内线依然是抢手货,但如今那些掌控比赛节奏的后卫和摇摆人们才是联盟的宠儿。从去年奥运会赛场上也可略窥端倪,美国队只带了1名纯正中锋,却有9名后卫和摇摆人。快速、高机动性且位置模糊的篮球趋势正在形成。

  另一方面,NBA内线青黄不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90年代四大中锋——奥拉朱旺、奥尼尔、罗宾逊和尤因均有过场均至少27分的赛季;马龙与巴克利代表的4号位也拥有极强得分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的防守也没有因此大打折扣;邓肯是少数常规赛场均得分比较“平庸”的角色,但季后赛中在一个系列赛场均30分也是信手拈来。随着前辈们逐渐老去,新生代内线始终没有一个能凭借疯狂砍分干掉对手的狠主。斯塔德迈尔本来可以充充场面,可惜他坚决抵制防守,并在奥胖搅局之后风光不再。姚明至今最高单场得分还停留在2004年的41分上,《休斯顿纪事报》专栏作家索罗门就明确质疑:“姚明曾在一场比赛砍下70分吗?60分呢?50分?”因为无论远古时代的麦肯、张伯伦,还是90年代四大中锋,都有极强得分爆发力,至少玩出过单场50+。

  对球员全面性的要求一度催生了4号位崛起。单以获得常规赛MVP次数计,近28年7次颁给大前锋,4号位已经取代传统中锋成为新的内线倚仗。在奥尼尔一手遮天的时代,邓肯、加内特、诺维茨基、韦伯、华莱士竞相挑战霸权,他们各有所长,风格各异的球风更是彻底颠覆了传统4号位定义。就在近两三年,德克、KG还是常规赛MVP强有力的竞争者。但今年,大个子们竟被彻底扫清了,这是史上从未过的境况。

  如今,布泽尔、韦斯特和阿尔德里奇只能在球队当副手,波什则在烂队中挣扎。新人还未上位,“老人”却已令观众审美疲劳。最有潜质的长人“魔兽”霍华德,虽在防守端贡献良多,但在进攻体系中却更像特科格鲁、尼尔森们的提线木偶,领袖价值始终遭受质疑。

  只是当诺维茨基带着缺少霍华德和特里的小牛重返西部前八,邓肯扛着伤病不断的马刺稳居西部上游,姚明失去麦蒂后独自点燃火箭,加内特缺阵后凯尔特人7胜7负远离东部第一时,评委们是否会反省下:全世界是否都因外线的万种风情,而过分低估了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