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24 北川篇:一个地质人的北川情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26:30
2009-04-24 北川篇:一个地质人的北川情节 (84/4397)

清明节期间,大成网小编BEYOND曾走访北川,为Q友带来报道:“伤城的乡愁”,如今周年祭即将到来,BEYOND再次踏上灾区专题采访之行,关于灾区的一草一木,关注灾区的改变和新生。
关注灾区生活,关注大成网周年祭特别报道。
2009-04-24“
大成网编辑BEYON和早报的记者以及两位地震专家同行,为北川再次祭上哀思,以下是BEYOND发自北川的前方报道:
北川篇:一个地质人的北川情节
清明后的北川旧城,很安静。旧县城遗址又开始了出行管制,去望乡台的山路上,只见寥寥几人前来祭拜,路边的香纸和蜡烛被几日前的大雨冲得零乱的散在路边。见到这,同行的刘老黯然叹道:“我来晚了”。

去旧址的山路上,到处散落着祭祀的痕迹
刘老是成都理工大学的地质学教授,是新中国第一代地质工作者,从言语间,可以感受出他对北川的另一种深情。他在来的路上反复说着一只猫的故事,他说地震他来那会,那猫常常出现在一座地震废岖里,脖子上系着根红绳,兰眼睛很有神,但无论你怎么召唤,它就是在那里徘徊不走,“那一定是别人养的宠物,我当时真想带它一起走”,刘老说着。
也许这只猫正是寄托了刘老对北川的思念,这里本是他第二个故乡。
因为工作缘故,刘老常常来北川考察,他在这里认识了无数朋友,可以说,北川正是他的另一个故乡。所以他才会感慨来晚了。

刘老在北川旧址大门外
他其实来得并不晚,512当天,他正在北大讲学,听到这人间噩耗,78岁高龄的他马上返回成都,参与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刘老所说的“晚”,是因为他一直没机会能够真正来此祭拜。
我们乘车进入了县城旧址里,刘老在车上和我们说:“我在地震中受了两次伤”,听到我们关怀,刘老摆了摆手,“都不重,那只是小擦伤,但马上有人给我包扎,因为当时已经有尸体腐烂的味道”。。。。。这时车子开到了北川大酒店破旧的大门前,老人忙喊我们停住车,他拿出一款样式很老的数码相机,“这个地方那我住了不下几十次”说着,他离开我们,独自拍摄起来。

北川大酒店遗址
今天,他终于有机会以另一种“游子”的身份来祭拜这座伤城。
中午的太阳很毒,一上午奔波,我已经感到有些眩晕,刘老却不要我们的搀扶,他兀自在废区里寻找着什么,手里的相机闪着,我们跟在后面,依稀听见他在喃喃自语:“这里以前是。。。。这里以前是。。。。。”,他现在还记得那样的清楚,这座城市在地图上已经消失了,但城市的原貌一定还很清晰的留在老人的心中。

刘老在拍摄时 手里还拿着束菊花
走到公祭台的时候,老人站住了,他的眼圈一下子红了起来,然后用颤抖的手把相机递给我,呜咽道:“请给我照张相吧”,他把背挺得很直,但那悲哀的情绪一经释放出,他再也忍不住,沉默很久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把身子挺立着,却不断颤抖。忽然那种深深的忧伤一下子萦绕在我的心头:我真不愿看见这位78岁的老人再难过,他的岁数,本应该是享受天命,可是为了北川,他还一再奔波。

公祭台前,他哭着说:“他认识这里的很多人,特别是北川中学的老师”

他对北川有着很深的感情,这里可以说是他感情的第二故乡
老人从公祭台出来后,很明显能觉察到他已经是身心俱疲了,他的步子慢了起来,但却是更加仔细的找着什么,这时候有记者从他身后走了过来,那人是来自北京某电视台,他问老人:“刘老师,灾难已经过去这么久了,你有什么话想对活着的人说吗”?
这时刘老正站在一个超市的旧址前,那房子在地震中损坏的惨不忍睹,老人看着镜头,说道:“北川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心,你看这里,被地震波的伤害以及之后的山崩,基本都被破坏完了。其实从历史上发掘出的文物:有碗、有锅铲,那就可以判断,这里曾经发生过无数的灾难,古人建城不选择在这里是有他们道理的。。。。。。”

老人接受采访时反复咏叹着:“人怎么可能对抗自然”

当刘老提到古人建城避开这里时,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那位北京记者小心翼翼的打断老人的话:“刘老师,呃,请你对地震中幸免的人说几句话吧”,刘老却摆摆手,说:“听我说完这,我这话重要”!
这时几乎所有同行的人都站住了,听老人讲着:“现在余震已基本平静,但现在面临着新的问题:次生灾害,就是山崩和泥石流,所以北川受到破坏的山体一定要进行植被补充,做生物恢复,自然的教训一定要牢记,人一定要在这次灾难中反省。”

雨季将来临  一旦再出现泥石流,很多这样的遗址将会消失,这也是刘老最担心的事
老人反复强调着人类不能对抗自然,那位北京的同行因为老人的“答非所问”尴尬的笑着,但我想那正是老人想对北川,想对所有灾区人民所说的真心话,这些话远比祝福灾区人民生活幸福要真挚的多,因为这是一个北川“游子”对家乡的真心话。

老人走的时候,拍摄了很多山体的照片,他强调说山体植被一定要有补充,这是减少次生灾害最好的方法
(资料,刘老,刘兴诗,是四川德阳人。1931年5月8日出生于武汉。地理专业,主要研究第四纪地层学及地貌学。先后在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学院、成都地质学院任教,并任其他学院、研究所职务,教授,研究员。中国科学文艺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作家协会副主席。1945年发表第一篇作品,60年代初开始业余创作,迄今在境内外出版72本书,1600余篇其他作品。在海内外获奖89次,两本书列为全国红领中读书读报推荐书。《美洲来的哥伦布》被评为中国科幻小说重科学流派代表作。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世界科幻小说协会会员。曾任中国地质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等职。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表彰为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被有关单位评选为“孩子们最喜欢的科普作家”等。共出版图书10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