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五四”的思维逻辑引发文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5:35:51
陈丹青:“五四”的思维逻辑引发文革
2009年04月30日 13:08凤凰宽频【大中小】 【打印】已有评论65条
',1)">
《铿锵三人行》文字实录:
窦文涛:我再把这个话题,在上下五千年再拉回到“五四”,一次次拉回这个起点。你说在那个时候看咱们今天,看那个时候我看到好多文化人儿啊,功也是“五四”,过也是“五四”。全社会好像都说中国现在这个样子,“五四”那开始的,很多个原因包括朱学勤,甚至说文革都跟“五四”有关系。
陈丹青:这很多人这么认为,有道理的,有道理的。
窦文涛:为什么?
陈丹青:就是那篇论文里面谈到的,就是一个“权力崇拜”、一个“民粹主义”、然后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还有“文化激进主义”,种种综合加起来,破旧立新,不破不立,这个观点实际上在“五四”起来的,所以它的逻辑最后会发生文革。
许子东:在各种各样批评“五四”的声音里边最极端的就是这种,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不是朱学勤是余英时。他是一个很出色的学者,他认为文革摧毁了中国人最基本的民间的伦理次序,而这种摧毁要上溯到“五四”。
陈丹青:上溯到“五四”,对。
许子东:这个跟王英华当然是非常,就你知道原来的上海的宣传部长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理论家。他原来当然是赞成“五四”,但后来晚年他也跟我有次对话,他就是说,海外对“五四”的批评声音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他就讲余英时那个观念是过。
另外一个批评声音是林毓生,林毓生也是个海外的有名的汉学家,他的批评的声音是特别有意思。他说“五四”表面上激烈的反传统,打倒孔家店。其实“五四”的代表人物鲁迅也好,胡适也好,陈独秀也好,他们都是希望从思想文化层面来解决社会政治问题,而用思想文化层面解决社会问题,恰恰是儒家的传统,所以他们表面上激进反传统,其实“五四”恰恰是中国传统的延续,所以说林毓生这个观点是非常非常有力的。
相关专题:
“五四”平民文化手记
相关视频:
许子东:白话文在文学上难以超越文言文
陈丹青:外国传教士最早推广普及白话文
许子东:新白话未找到中国文化的支撑点
陈丹青:不用繁体字让现在文章变得贫乏
陈丹青:“五四”的思维逻辑引发文革
陈丹青:要带着同情的眼光看待“五四”
窦文涛:历史的发展总是偏向于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