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彦芳—一生为民鼓与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2 10:58:33
关于“任彦芳现象”
《一生为民鼓与呼——作家任彦芳其人其文》一书的前言
任彦芳,一个年过七十的老人,却有着年轻人的心态,孩子的性格,迈着青春的脚步,做着壮年人的事情。他最近刚游历了欧洲十一个国家,只有半个月时间,他步履轻快,思维敏捷,一边参观,一路思考,写诗六十首,写出即向同行的朋友们朗诵。人们从他的朗诵的诗里,不会觉得这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所写的诗,诗中所表达的全是充满活力青春态。这是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任彦芳现象”;人们更是关注他的“百姓情结”,他离休后,一直在关注着中国老百姓,为百姓维权打官司,一个又一个官司,同时为老百姓写书,记录这些打官司为民说话的经历。他的信条是:“耻为权贵颂功德,不说真话不写书;路见不平拔笔助,我为百姓鼓与呼” !他离休后学习电脑,并自己建了个《任彦芳民心网》(搏客),将为民众说话的文章发在上面,四年多来,他在上面发表为民说话的文章二百多篇,数十万字。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任彦芳现象引起了我探索的兴趣。
任彦芳1946年8月参加革命,当年他才九岁;1997年他在离休时,在北京晚报上发表了一篇《从六十岁开始》,一首小诗记录了他离休时的心态:
六十花甲子,人生大循环;
旧我已逝去,新我方开端。
万事皆看透,一切顺自然。
名利身外物,无欲心自宽。
再造辉煌日,重写青春篇。
从1997年离休,他在这十年里重写青春篇。他为民鼓与呼,写出了在读者中很有影响的“三怨”,即《人怨》、《民怨》、《魂怨》。其中《民怨》出版后即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有几百名农民读者给他来信,并把他们的心声向作家倾吐,因此,作家在网上建立了《任彦芳民心网》。作家还写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兰考看中国》长篇纪实。这部书送到中央高层领导处;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里,响亮地提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十年里,任彦芳写出了六百万字,出版三百多万字的作品。在这十年里,他整理出自己的七卷《任彦芳文集》,所写出的作品超过了他以前工作五十年的作品。
2007年,作家写了一篇《十岁的汇报》,其中一首小诗,对他的生活和七十岁的心态作了小结:
人唤七十翁,我称十岁童
去掉一花甲,越活越年轻。
每日黎明起,笑迎太阳红;
打开互联网,心和世界通;
关注天下事,情系老百姓,
为民鼓与呼,笔下风雷鸣。
著书留思考,纪录真人生。
当官一时荣,文章百代兴。
一生无权势,喜有读者拥;
家中无存钱,确是大富翁:
友多情意重,无病一身轻;
磨难身心健,老天最公平。
我从这首咏怀诗里,多少了解到七十多岁的老人的年轻心态。这更引起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于是,我便开始编辑这部书,将记录任彦芳的其人其文收到一起。
任彦芳的传奇性的坎坷经历及他在事业上的不顺利引起我阅读的兴趣。
他生在冀中农村一个革命烈士的家里,是烈士遗孤,吃百家奶活了下来;1946年秋,由老同志们将他带到革命大家庭里,给首长当小通信员,实际上是首长照顾他;因让他去送一封信,差点被国民党军队抓获;他被转到一个农民家里,农民母亲用生命掩护了他,使他终生不忘。他的为民鼓与呼的根源在此。他说,谁欺侮老百姓就如同欺负他的生身母亲。
1947年,他被送到一所培养干部的冀中第一中学,这所中学到建国后改为省立安国中学。1950年,他第一次为同学们请命,在河北日报上发表了批评学校领导的文章,引起了校长不满,继而发动同学对他围攻,要他写信给报社承认他写的稿件不真实,他不写,而继续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最后以校长承认错误向他道歉结束。这年他才十四岁,是他少年时代第一次向错误斗争的胜利。
1951年,他被保送到保定一中高中学习。1963年,因家乡容城农民在统购统销中被迫卖了口粮,叫苦连天,他便代村支部给省委写信反映情况。结果凡参加写信的党员全受了处分,有的被开除党籍。他又开始为这些党员写申诉,继续向党反映情况。最后以县委纠正错误结束,这可以说是他第一次为民请命。
1954年,任彦芳考入北大中文系。1955年7月,他为了参加农村合作化运动,想当作家体验生活,便以神经衰弱为理由休学一年,这一年使他的农民情结更牢固,也便让他在1957年差一点成了右派。而得救于他写出的一首长诗《命运》,这首诗由他在北大纪念“七一”大会上朗诵后,感动了八千北大师生,《命运》使他改变了命运。
1959年,他没有接受教训,在家乡看到了严重的现实,他为民代言,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信,反映农村情况。谁知他回到北大正值批彭德怀的右倾机会主义,因他说的与彭的相似,便成了北大同学中的批判对象,在1960年北大毕业鉴定上留下“任彦芳对三面红旗有许多错误看法”,直到1961年冬才由北大给与纠正。之后,他从中国文联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
1962年冬,他去兰考探望母亲,与焦裕禄相识,1963年,他回家乡容城参加“四清”;这年冬天他又回兰考,与焦裕禄熟识起来,有多次交谈,因此又一次改变了他的命运。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逝世,是他向长影提出来写焦裕禄的电影剧本;1965年春,他回到兰考组织了“焦裕禄电影剧本创作组”,1965年8月参加了兰考的四清,他在兰考四清工作队入党。1966年2月,新华通讯社记者写出关于焦裕禄的大通讯后,震动了全国;同月,他写出第一部写焦裕禄的长诗,由《文汇报》以两个多整版篇幅发表;他参加了文化部领导的电影创作组,但不久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剧本夭折。
1967年,任彦芳因在兰考说了些真话,而成了导火索,在长影将任彦芳打成了“为刘少奇为文艺黑线、为右派翻案的反革命翻案小集团的头头”开始受审查;1970年又以“五一六”之名再次受审查,前后五年之久,差点家破人亡!
1979年春天,任彦芳得到新生,灵魂重新复活,这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给任彦芳彻底平反,退回了他写的检查交代有六十万字。从此他的人生进入了新的历史。
1980年,他全家回到了故乡河北省。新生的他,本想全力于写作,却因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他在1982年进行了一场震动全国的反不正之风斗争。他的斗争最后因得到了省委第一书记高扬及人民日报的支持,而取得胜利。1984年他被任命为河北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这时,却因为他写出一部传奇小说《白衣女魂之谜》被查封而与省委宣传部打起了“官司”;他的小说虽得到中宣部主管文艺的副部长贺敬之的支持,也没得到解决。他只有写文章,重新出版这部长篇做结此事。
1989年1月他调回北京。他没有想到,在北京又遇到了河北同样的“官司”,也为了他生存的住房,新华社记者为他写了内参,市委书记看到内参后,批给了一位副市长,这却给他惹了麻烦,他不得不为此付出更多的精力;领导对他的报复,便是让他“下岗”不再聘任他这个国家一级编剧了,却让他有了新的天地。他投入到社会中,思想有了飞跃,跟上了时代,确立了他的信条:耻为权贵颂功德,不说真话不写书,路见不平拔笔助,我为百姓鼓与呼。
1997年,任老离休后,开始了人生的新的春天。十多年来他没有停止为民维权的脚步……他为《民怨》中的主人公张增会的被关押九个月申诉,最后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批示,为增会平反并得到国家赔偿。这是任彦芳为百姓维权取得的重大胜利,也是中国农民为争取自身合法权益取得的伟大的胜利。
2004年他做了家乡容城县王家营农民的代言人,为村里五百亩土地的消失而没有得到应得的利益向省委书记上书,经过几年来的斗争维权,终于得到了解决。这是他将要出版的一部书的内容。他因此而成为民众的代言人,做了《维权杂志》社的名誉社长。
2007年出版了长篇传记《血色家族》,这是他从大学时便开始写作的关于他家族历史的作品,出版后引起了关注。这便成了本书的第四辑的内容。2009年1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焦裕禄身后——我与兰考的悲喜剧》,则是他磨了八年之久的重要作品,体现了他的五真:写真人,记真事,说真话,讲真理,抒真情。这部书必将引起社会更大的关注。
这是对任彦芳人生历史的简要回顾。人们说他是著名作家、诗人,是因为他第一个写出了《焦裕禄之歌》长诗,他第一个写出石油女钻井队的长诗《钻塔上的青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出版);他写出的大合唱《石油战歌》由作曲家李焕之、吕远作曲,由煤矿文工团和铁路文工团演出多场等。但任老本人却说,他不是著名作家,而只能说是老作家。因为一是他从1949年发表作品,已有六十年的历史,他年过花甲,不能不说是老作家了。为什么他没有成为中国著名作家?我看了他的文学经历,得到了解答:
他没有得到好的机遇,有五个重要作品没有成功:
一是他是最了解焦裕禄的作家,是最早写焦裕禄电影的作家,然而因历史的原因,这部电影最后不是由他完成的,这成了他一生的遗憾之一;
二是他1979年写出的组歌大合唱《石油战歌》,由中国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吕远作曲后,演出并在中央电台播放,这本是他增加知名度的机会,然而不久,此合唱停演,书没能出版,是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因为大合唱里有一章颂扬了华国锋同志。
三是1981年,他写出了电影剧本《风云初记》,得到了他的老师孙犁的称赞,得到中央文化部的重视,并说这是一部长影打翻身仗的本子,要作重点拍摄;没有想到,因为导演袁乃晨与厂领导发生矛盾而换了导演,使这部本来可以作为重点片的作品,没有拍好,没有在社会上发生影响。
四是他应约写出了《荷花淀的女人》电影剧本,也得到了孙犁老师的首肯。原八一厂导演李舒田写出了分镜头剧本,可在选外景时,不巧白洋淀的水干涸了。几年后水来了,老导演却因病去世,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五是他回到河北省之后,即写出了歌剧《泥土之歌》,在全国征集歌剧中全国送去了九十三部,而《泥土之歌》成了九十三部中的第一号种子,当即被中央歌剧院定下要拍此剧。但由于当时河北省要争首演权而不让中央院用,后来由于任彦芳反剧院的不正之风得罪了领导,以此剧停排作为报复,便使这部好剧本没能与全国观众见面。
我为他的事业上的不顺利而感到惋惜。但他却把此看得很淡。因为如他诗中所写:“名利身外物,无欲心处宽”。这一切都是过去,他总是心里充满了阳光,他说你总向着太阳,就把阴影留在后面了。
我问任老,你写出了四十部作品,你的代表作是哪部书呢?
他的回答是,我的代表作将在第二个花甲写出来。这就是他的百万字的人生实情录:六十年灵魂自白吧。
六十岁以后,任彦芳正再造辉煌,这种离退休后发出的光热,超过了工作时期的成就,便是“任彦芳现象”。原因是他们是有理想的一代人,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一代人,所以他们有年轻人的心态,他们能创造新的辉煌。本书中写出几篇文章的他的北大同学马嘶也是这样,他是六十岁以后写出一部部有价值的著作的。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我想首先是时代,他们赶上了思想解放,这是精神生产力的解放;他以追求真理为理想,探求真相为目标,便有了社会和历史的责任感;而他们在职时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能量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一到离退休后,获得了时间的自由,他们珍惜;当然这时他们厚积簿发,也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的积累,思想也走向了成熟,觉得有许多东西要写,心里有很多的话要说出来,这就出现了这种“任彦芳现象”。研究这种现象,我觉得是有意义的。本书想提供给读者一个个案材料,也会使不少人从中受到启示,引发更多的思考吧。最后我想引用任彦芳一首小诗《白发颂》,作为本书前言的小结吧:
白发颂
奔向人生的珠峰,一生都在攀登;
当头上见到白雪,正是灿烂的峰顶。
这是太阳白光,发出最强热能;
燃烧照亮世界,赢得社会尊敬。
这是智慧的结晶,这是奉献的象征;
挤尽了里面的黑墨,书写壮丽的人生。
2009年春天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