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知青揭开卫星城神秘面纱 - 和讯平民星工厂 - 平民星工厂 - 和讯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6:39:28
每日新报:老兵知青揭开卫星城神秘面纱  [转帖 2007-10-29 15:17:53] 
字号:大 中 小
天津《每日新报》本报道提到老李在和讯博客的ID是:fan178
提到的博文为:发生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剿匪故事
老兵知青讲述当年故事 揭开卫星城神秘面纱
2007-10-21 09:02:56








从1970年至今,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已经成功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101枚,把48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为我国跻身世界航天大国行列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也正是由于它的神圣使命,担任保卫任务的解放军战士们的工作生活情况也被严密封锁起来,不为外人所知。
在采访西昌卫星中心退役老兵的过程中,记者经历了无数次被拒绝、被质问的过程,这些已经退役几年、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老兵,仍然不减当年强烈的保密意识,着实令记者惊讶。就在采访陷入僵局的时候,一张发布在博客上的老照片,无意间进入了记者的视野,也由此揭开了上世纪70年代西昌卫星城始创时的神秘面纱。
舀干安宁河的艮劲儿 上山打土匪的岁月
一张照片引发的回忆
老照片的主人姓李,今年已经55岁。1969年5月,这张照片拍摄时,他年仅17岁,正在西昌县宁安河边的农村插队。照片就是他和最要好的两个知青兄弟在沙坝公社拍下的,而照片背景中的茫
茫大山,就是后来建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的地方。
当时,国家正准备建一个新的卫星发射基地,一个由将军、专家组成的选场勘察小组共40余人,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选址,走遍了云南、贵州、四川、河南等9省的25个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立体式的勘察,最终把新发射中心选定在了西昌。
由于消息封锁严密,当年老李和朋友们最初听到的传闻是“国家要在西昌建‘二炮’(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的简称)了”。这个小道消息就像一枚重磅炸弹,在这个宁安河边原本平静的村庄迅速传开了。
就在有人还对这个消息半信半疑时,1970年夏天,一支解放军工程兵部队悄悄地开到了安宁河边,说是要在安宁河上修一座大桥。
“说是修大桥,但是看阵势可不像。”工程兵部队的战士们首先向艰苦的自然条件发起了冲锋,他们和彝族同胞一起,硬是用盆舀干了已经断流的安宁河水,终于建起了一条后续施工所需的命脉要道——长征桥。
“工程兵来了,山沟沟里也开始修公路、铁路了,所以这么看起来,建‘二炮’基地的事儿可能是真的,不是小道消息了。”老李回忆说。
工程兵团部就驻扎在河边一个叫“三关庙”的地方。那时老李和工程兵部队的战士们关系都很好,有空常到团部去玩。战士们觉得他有文化,有什么信件也愿意找他代写代读。
那时,大小凉山的原始森林里山高路险,常有土匪出没。工程兵部队进驻后,为了给建设工程营造安定的社会环境,部队开始大规模剿匪。
“我们四个知青挤巴巴地住在一座碉楼的第二层,透过墙壁四周的枪眼,就能看见对面公社小学校的操场上搭起的一个个绿帐篷,荷枪实弹的军人进进出出,气氛异常紧张。不到一个月,山上的土匪就被全部清剿干净了。”
当知青们被招工回城几年后,才知道当年他们插队的地方修建的并不是什么“二炮”,而是后来成为中国航空航天摇篮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并且已经成功发射了“长征”系列火箭。
“听说那里现在也成了旅游景点,对外开放了,我早就想着有机会故地重游。”老李无限感慨地说。
14个月创造的奇迹 泪光中的嘹亮军歌
一张光碟记录的历史
几经努力,记者与一位从1981年起就长期在基地服役的老兵余先生取得联系,并得到了他当年制作的基地宣传光盘。这份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过去的故事。
1985年,为提升长征火箭在国际航天商业发射市场的竞争力,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宣布正式对外开放,开始承担对外卫星发射任务,但此时的基地离“国际一流”似乎还差得很远。然而基地勇担重任,誓师“保证在十六个月的时间内,在荒滩上建起一座世界一流的新的现代化发射场”。
但是建造同等规模的发射场,美国用了十九个月,法国用了二十九个月。美国大力神火箭总设计师斯坦豪尔当即对西昌基地的计划提出了不屑的质疑:“你们中国人难道吃了鸦片,产生了幻觉?”
然而,西昌航天人就是靠着超人的毅力和勇气,用推土机、拖拉机,甚至毛驴车、竹筐、背篓,发扬“舀干安宁河”的精神,艰苦奋战十四个月,终于,一座大型的现代化发射塔架拔地而起,这就是在该中心承担着大量发射任务的2号塔架。当斯坦豪尔再次来到基地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失声惊呼道:“奇迹,中国人善于创造奇迹!”
然而,就在航天城初具规模的时候,随着工作重点的转移,却有3000多名军官必须脱下军服,告别西昌军营了。就在宣布命令的那天,工兵团200多名排以上干部,自发地穿上崭新的军装,肃立在军旗下,高唱起了军歌。“他们中很多人唱着唱着就泣不成声了,在场战士们也全都掉下了眼泪。”余先生的声音哽咽了。
“90年代的感人事迹一点也不比上个十年少。”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发射失败的“长二捆”火箭的官兵们。
1992年3月22日18时40分,已经点火的“长二捆”火箭并没有按照预定计划升空,火箭被迫紧急关机。但是,六个发动机喷出的余火还在继续燃烧,从箭体泄漏的燃料仍不断腾起滚滚烟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原总工程师佟连捷介绍说:“火箭的400多吨燃料、大量的火工品、爆炸器以及头部安装的1亿多美元的外国卫星,都形成了极其不安全的因素,一旦继续燃烧,后果不堪设想。”为了保住卫星、保住火箭、保住发射场,士兵们就是冒着这样的危险冲上去的。在滚滚的浓烟和毒气中,士兵们整整奋战了56个小时,400多吨燃料被安全取出,“长二捆”终于化险为夷。
“我一直很想组织过去在基地服过役的家乡战友们一起重返第二故乡西昌。去年号召过,但是由于一些意外没有成行,今年正打算趁‘嫦娥一号’升空回那里看看。”余先生满怀憧憬地说。
标签:传媒   和讯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