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孙明春近期的一篇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7:09:09
推荐孙明春近期的一篇文章(2009-01-13 09:12:22)
标签:财经 经济 次级贷款 套利基金 孙明春 美国 股票  分类:股市杂谈
2008年关于财经方面的专家文章很多,梳理后发现,两个人的文章对形势的判断比较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个是谢国忠,一个是孙明春。谢国忠先生虽然观点正确,但表达方式过激,不易被接受,孙明春先生的更易被各层人士接受,其文章非常值得认真学习!
转于孙明春博客:主题演讲:2009年,黄金并购年?
主讲嘉宾: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 (2008年12月28日)
主持人:各位听众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到由南方都市报举办的南方财金论坛的现场,今天这场论坛是我们今年最后一场论坛,可以说是压轴一场大戏,回顾系列论坛举办以来走过了广州、深圳、佛山等地,在今年年终又回到了广州,并且来到了这座知名高等学府中山大学,在此我代表主办方对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首2008年对中国人来说极为不平凡的一年,经历了大悲,“512”汶川大地震让整个四川支离破碎,我们也经历了大喜,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岁末却又不幸遭遇了一场历史性金融海啸,我想对于2009年我们最为翘首以盼,无疑是市场经济冬去春来的景象,由此跟大家带出今天的主题,今天是压轴一场大戏,必然会有压轴的嘉宾,接下来我介绍一下野村证券中国区受到经济学家孙明春博士,孙明春博士现任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曾就职于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美国资本第一公司、雷曼兄弟公司,在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企业战略管理和经济管理方面均有深入研究。
孙明春于2006年7月加入雷曼兄弟,至野村集团2008年9月收购雷曼兄弟部分业务。他此前担任雷曼兄弟亚洲(除日本外)经济研究部副总裁、高级经济学家,主管大中华地区的经济研究。在加入雷曼兄弟之前,孙明春曾于2002—2004年间就职于美国最大的非银行信用卡公司资本第一公司,任帐户管理部的高级营销策略分析师,负责信用卡帐户的信用及风险策略。1993—1999年间,他就职于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曾在国际收支统计、外汇市场监测、汇率研究、以及局长办公室等多个部门任职。此期间,曾发表过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著作,并发表经济论文50多篇。
孙明春目前为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中国金融40人论坛”主要成员,《财经》及《首席财务管》的专栏作家。他在2007年出版了一部英文学术专著《编制两边网络:网络平台竞争的致胜策略》并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三篇关于企业战略和经济的学术论文。
孙明春拥有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学位,主修经济和金融学。此前还获得四担负大学近来工程系统专业的硕士学位,以及复旦大学的经济学学士学位。
孙明春:谢谢大家今天来参加今天的活动,我也很高兴,很荣幸能够来参加今年最后一场讲坛,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明年并购的问题,大家回顾一下不光是今年,从去年开始无论中国也好,国际也好,很多并购的案例,大家对此都有一个概念,部分的并购都是发生在相当高的价位上,这里面既包括中国做的海外收购,也包括很多国外很大,很知名,很有经验的投资机构,他们做的并购案例,包括美国自己收购自己的机构等等,大家付出的成本都很高。回想一下,在去年8月份次贷危机以后,不停有人在说,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这句话大家可能从很多很有名投资家,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听了很多遍,也有很多并购的决策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价格低了很多,收购很便宜,所以做了很多并购的案例,现在看来似乎这些结论讲的太早了。
现在不说过去,往前看2009年是不是到了便宜的地步,可以让大家安安心心收购呢?我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看一下全球经济和市场如何发展,现在的危机是否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如果已经过去了答案就比较简单,我想可能还会一波三折,还会有比较长的路要走,因为我是研究经济的,所以我想从经济面先跟大家谈一下。
首先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和金融海啸,去年8月份讲全球经济问题的时候,名字是次贷危机,现在已经改名为金融海啸,次贷危机也好,金融海啸也好,它是这一轮整个金融危机爆发两个亮点,其实是一个,只不过一个早一点,一个晚一点,而且一个局部化一点,另外一个更全面一点,这个图是讲次贷危机的,到07年8月份就结束了,题目的名字是:次贷危机产生--大风起于青萍之末,这个图我已经讲了无数遍,从去年9月份截止一直用到现在,因为这里面有相当重要的一些启示,一点我想用这张图跟大家讲一下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大家可能也听了很多。现在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由于各种金融工程,金融创新业务的产品,使得产业链相当长,结果就是要想全面了解整个链条每个部分,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可能也是极少数的人知道,在前面做业务的人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在后面做业务也不知道前面发生什么,这个都是联系着的,次贷危机在发生过程当中有无数信号告诉给大家,但是大家都没有意识到,去年8月份发生了之后大家才意识到,即便在次贷危机发生,大家还没有意识到后面还会发生什么,所以后面又发生了金融海啸。在我去年讲到9月份停的时候,还没有意识到后面有多严重,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任何一个危机的到来都不是一夜之间产生,一夜之间完成的,危机的出现是阶梯式的过程,不是今天晚上出了危机,明天到底,从后天开始又往上走,一波三折,一个一个阶梯往下走,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
(PPT放映)这个图我做完之后,危机刚刚开始,不是已经结束了,但是很多人都没有相信,从市场后面可以看到,在此之后美国股票市场又创了历史新高,我现在先给大家讲一下次贷危机是如何发生的,我是从2006年8月份开始讲的,美国二手房价开始下跌的时候,如果链条从头到尾都懂的话这些人,就应该意识到事情发生了,就要出问题了。去年8月份发生次贷危机,当时很多报道,很多人讲美国房价下跌,导致美国房贷借款人还不起款,导致了次贷危机,去年8月份一直到年底美国就业市场非常好,大家找工作非常容易,失业率很低,在当时这种情况下,很多人不明白:如果我买一了个房子,房子的价格下跌了,但是我的工作还存在,为什么就付不起按揭贷款(如果买了房子自己住和付)?
很多人不了解次贷次级房地产贷款是如何做的,我在美国生活了七年,在信用卡公司工作过两年,这个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非银行信用卡发卡公司,也是次级信用卡贷款的公司,后来做的很好扩大到了优质贷款,我这两年期间曾经有一年时间做次级信用卡贷款,对次级贷款这些客户群相当了解,正好在这两年面临次级房贷机构大幅度扩张的时候,我们很多客户也受到了冲击。美国房地产市场是如何运行的,中国要是借房贷自己到银行去,有一些证明,银行说可以就借,不可以就不借。美国有40—50万房贷经纪人,相当于个体户,挨家挨户找你贷房贷,如果贷他帮你做一切工作,把你的文件送到银行去,银行看了之后觉得合适就贷款。这些人是需要有证书的,有专门经纪商协会要考证。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出现一些问题,包括有很多人出了假证明。
美国在网络泡沫破灭之后,经济非常差,美联储为了救经济把利息降很多,所以银行融资成本,金融机构融资成本非常低,成本低的结果是大家扩张业务非常快,像那些优质客户很快被大家抢光,但是银行要发展,就要拓展业务,开始往风险比较高的次级贷款客户群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贷款经纪人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好客户没有了,就开始找差客户。美国很多老百姓金融知识了解不是很多,人还是比较本分的,这些人从来没有想过要买房,也意识到自己买不起房,都是租房。这时候会有一些贷款经理人找他们,你是否需要买房,我帮你去申请。他说我买不起房,每个月就这么多钱,付不起。经纪人就说我给你设计一个特殊的产品,你告诉我你有多少钱,每个月可以支付多少,零利率也好,低利率也好,总之保证前两年肯定可以付得起,两年以后再恢复正常的情况。但两年后怎么办?经理人就说你看房地产市场涨成什么样,每年15—20%涨,两年之后如果付不起,把房子一卖,可以赚30—40%,什么钱也不用花。
从理论上来讲这是非常好的模式,很多老百姓就这样做了。但如果这样贷款买房,两年之后房价不涨,这些人都会有麻烦的。2006年8月房价开始下跌,在前面做贷款的人应该意识到会有相当一批人还不起款。但是这个链条太长了,所以到后面先是房地产贷款给到了银行,银行不知道客户到底怎么样。很多银行因为存款是有限的,做了房地产贷款后,就没有新的钱再贷。金融市场又发明很多东西—证券化。贷款经理人把贷款先给很多小银行,小银行想做证券化又做不了,还会卖给大银行,比如两房等一些大的金融机构把贷款再合在一起,打包放款,在市场上证券化,以这个为抵押发债券。而买债的这些人根本不知道前面贷款是如何放的。
这个链条到这里还没有完。谁买这些债券?主要的买方是一些退休基金,大的债券基金,国外中央银行,国外金融机构在美国购买固定收益产品,这些机构投资者有相当高的要求,一般买不能买低于投资级别的,只能买评级比较高的债券。但次级贷款是相当差的信用,坏账率能够达到15%,这种绝对进不了投资级别的,相当差的级别。因此这些次级贷款贷出去之后没有办法证券化。
这时就轮到投行了。100元次级贷款有15元回不来,还有85元可以还来,假如15元是经济正常情况下不能回来,假如经济坏了30元不能回来,再坏有50元不能回来,还有50元,我把这100元拆开,分三类一类最下面30元,不管怎么亏,有人不付帐可以收回来30元,这个30元可以作为3A级投资级别债券发给大家,这样投资债券基金就可以买,基本上各大银行都买,这个又是3A级收益又相当高,30元上面又是30元,再有人还30元,这个给另外一个级别的。买了最后面30元或者40元,这一块买的时候有可能要损失的,最差级别30元、40元风险很大,但是收益也很大,这种贷款利率相当好,是有抵押的,亏损也不是那么多。这样下来分成三类,就是我们一直听的CDO。问题在于风险比较高的30元或者40元谁来买,市场上有人去买的,大多数是对冲基金,这就是为什么2007年7、8月份出现所谓次贷风潮的时候,都是一些套利基金出问题。套利基金投资经理从来没有做过信贷,根本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个还没有完,到去年8月份链条还远远没有结束。进入今年一季度,大家听到更多是各大投行出现问题,因为次贷相关CDO沉淀导致巨额亏损,债券不是都是套利基金买的吗?投行不是稳赚吗,他们怎么亏这么多钱?
风险最高级别这些产品,风险太高了,套利基金也不愿意多买,所以很多投行把这个东西做不完之后,发现风险最高一直卖不掉,就自己拿着,所以这一轮完了,投行也跑不了,更大一部分在他们手上。从这个分析来看,信号是一次一次给大家的,没有什么人懂。到了07年2月份就是去年春节过后,当时汇丰银行和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贷款亏损比预想高很多,这个时候敲了很大的警钟。所以跟次贷相关的产品都应该明白,衍生品下面有一个基本产品,基本产品出问题了。这个信号已经很强了,但是大家又没有在意,因为那天除了这件事以外,还发生了两件事,注意力分散了,那天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事,春节以后有一天股票市场暴跌8.8%,导致全球股市集体下跌,当时所有的媒体炒作中国股市引领全球股市下跌,历史上第一次,实际上没有这么简单,这只是一个巧合。另外,那一天在香港格林斯潘预测07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是三分之一,他的影响力很大,大家觉得是不是美国经济真的要出问题。这三个事情都发生在一天,很多人没有真正意识到原来是这个事情搞的。
这个事情过去之后,新世纪公司后来破产,市场动了一下,觉得没有事,股票市场向上走,一直到套利基金有问题,美国投行出现巨额亏损,才正式定义次贷危机发生了。7、8月份发生的危机给了大家非常强烈的信号,危机来了!但是大部分人认为危机来了,觉得调整结束了,我当时用这个图的目的想告诉大家危机才开始。
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也有惊人的类似。亚洲危机发生前经历了好几轮,最早是97年3、4月底,当时索罗斯套利基金冲击过泰铢,但是没有冲击成功,过去之后索罗斯失败了。97年7月份第二轮冲击,泰国实在顶不住,泰铢与美元脱钩,菲律宾也宣布顶不住。这个时候大家正式定义为亚洲金融危机的开始。可这么大的事还是被大家忽视了,比如香港恒生指数继续上升。当时大家的想法这个脱钩发生是泰国和菲律宾的事,不是其他国家的事,这是个别国家的案例,所以大家觉得没事,香港人觉得没事。只走到印尼宣布脱钩,这个时候突然大家意识到这可能是亚洲区的危机,有很多投资者开始跑,调整了2000多点,觉得这个是很深的底,觉得又没有事了,有一个阶梯停在这里一段时间。
没有过几天台湾也顶不住了,这次跌的比较狠,台湾是四小龙。又过了一段时间,韩国也出现了问题,韩国当时已经是OECD国家的成员,经合组织成员,这个意味着不再是发展中国家,是发达国家也受到牵连。韩元急剧贬值,这时候大家意识到不是小事了,又跌了一次。韩国不行,日本也不行,事情发生是一节一节的,股票市场是一步一步往下走的,从1997年金融危机到日本出了一些问题,后面还没有完。大家觉得应该完了,日本都出问题,亚洲危机传到日本还怎么样,中国应该资本管制没有发生任何事,但是大家没有想到不只是亚洲,拉丁美洲、俄罗斯新兴经济都不行,俄罗斯宣布扩大卢布汇率浮动空间,停止偿还外债,结果导致美国的长期资本公司的清盘。
这个危机从开始到结束,历时一年多,这才结束一个危机,从正式定义为金融危机97年7月2号,到后面是一年多。去年8月份次贷危机出来,怎么可能一两个月完,事实证明也不可能一两个月。股票投资者很有意思,到去年7、8月份次贷危机发生,一直到去年年底今年年初,股票市场投资者都是非常强烈相信次贷危机是债券市场的危机,不是股票市场的危机。因为股票市场看的是企业,企业是有盈利的,企业盈利非常好,市盈率非常低,估值非常合理,资产负债表很好,这个次贷危机跟股票没有关系,所以股票市场同样跟1997年金融危机时是相当接近的。
这个图是我之后做的,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后,美国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进一步上行创了历史新高,当时大家的说法这个是债券市场的事情。我们告诉大家:不一定那么简单,债券市场是信用、金融体系出了问题,金融体系是经济的血脉,正常情况下金融体系给经济体系输血,次贷危机发生的结果,整个信用市场是不转的,没有人敢贷款,贷款要赶快收回来,如果是这种情况企业能好多久?金融系统以前跟经济系统输血,现在要抽血。企业正常情况下,不靠贷款靠自身的盈利发展要多长时间才可以发展起来?但现在是以前的贷款现在还要还回去,因此经济肯定会受影响。事实证明就是这样的。到几个月之前为止,金融危机还是局限于金融体系,没有危机到经济体,美国汽车公司出现问题仅仅是这几个月发生的,之前只是金融机构出现问题,就是投行出问题,就是因为做了很多CDO的业务,但是卖不掉自己夹在手上,导致一些公司、金融机构倒闭。
历史情况和现在情况相当相似,从时间上来讲已经超过一年多了。首先我们证实一个观点,即危机的展开是阶梯式的,不会那么早过去。金融市场反映是基本面的问题,基本面如果不好,在美国就是房地产市场不好,这些问题是逃不了的。到现在了已经走了那么长时间,有那么多银行、企业出问题了。接下来怎么样?这是更长期的图,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美国股票指数,有一个相当有趣的现象,价格上涨从1995年—2000年,五年时间里面资产价格涨了接近4倍,如果股票反映经济面的话,中国经济增长每年是10%左右,美国经济增长每年是5、6%左右,就算是7%的增长,十年经济才能翻一倍,但美国股票市场五年翻了4倍。如果这样来看的话远远超过基本面的支撑,网络泡沫是很清晰的,到01年爆破的时候用了一年的时间,跌了50%,从不到1600点跌到800点。但政府又采取各种各样的政策,低息政策,泡沫又重新吹起来,前面一次叫新经济网络泡沫,这次是以房地产为基础泡沫,这次金融海啸一爆,又跌了接近一半,这个图用的是月底的数,月中的数比月底最低点还要低。
接下来怎么走?很有可能走相当对称的走势,现在已经相当对称了,1995年以来的上涨基本上应该吐回去。这个市场也是非理性的,超涨也会超跌,这个泡沫太大了。一般大泡沫发生都是对称性的,小泡沫是不规则的,大泡沫涨的时候很厉害,跌的时候也是很厉害的,所以我想接下来3—5年时间会有继续下行的过程。
接下来的下行跟过去的下行有什么区别,最近这一轮下行从去年10月份开始,主要是恐慌式的抛售导致的,不停有很坏的消息,把大家给吓坏了,然后拼命出逃。这种可能还会有,比如说投行后面资产价格下跌,还有一堆普通基金,包括债券基金,股票基金,还包括很多债券保险商等等,还包括商业性金融机构,如果经济不好,工商贷款,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等等都不会好。美国大概一个月前有16家商业银行关门了,在美国不算多,在1991、1992年美国曾经也有一轮房地产泡沫,有大概600、700家金融机构关门,现在还早。现在是金融风暴对经济已经造成创伤,经济的创伤还在逐渐展开,展开以后回过头来对金融体系金融机构还有一轮打击。最近汽车公司都是跟金融市场有关的,因为现在融资难,所以企业的问题都出来了;融资容易的时候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掩盖住,一旦钱没有了,没有办法再融资的时候,很多问题想藏也藏不住。
恐慌式抛售可能还会有。即便是没有,在接下来3—5年里面还会有相当长时间失望性的抛售:我觉得要好了,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可是一个月下来数据很差,再过一个月下来又很差,不是说两三个月很差,4、5个月很差,十几二十多个月下来都是很差,最后的结果本来还有点希望,不行了,卖了算了吧,最后就是失望性的。我这样讲不是吓唬大家,我们还是看一下历史。
日本房地产泡沫,从80年开始到90年,10年时间资产价格涨了7倍,跟美国房地产有的一比,大家共认这是一个大泡沫,世纪泡沫,涨了十年,跌了十八年,不光把80年的跌了,80年前面也给跌了,而且也是相当的对称。包括中国05年7月份开始到去年,现在再回来这个图形看一下是否也是非常对称的?如果是大泡沫肯定是对称的,小泡沫可能怪模怪样走势都有。最近股票市场在往上走,今年下半年以来这种抛售一定程度属于失望式的,不再是恐慌式的抛售。我觉得美国最坏的情况还没有过去,还是要做更长久的打算。
为什么这么悲观?美国政府、欧洲政府和央行做了很多事情,做的这些事情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挽救经济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不能改变的一点是流动性还是要不停的回收。大家经常听到一句话:去杠杆率。全球杠杆率什么样,很难有一个数字来反映。有些投行的和银行的数据略知一二,欧洲有些银行杠杆率是50、60倍,美国包括一些破产金融机构杠杆率就是30多倍。欧洲有些银行杠杆率是非常高的。但中国杠杆率非常低,因为这些年管的很严,一直是政府宏观调控,中国金融体系、经济体系杠杆率非常低,我们是非常健康的,甚至说低于健康水平。欧美这些国家的杠杆率太高,比如冰岛。
这次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在理论上或者哲学上产生了一个新的认识,重新反思。最早全球有一个巴塞尔协议,要求杠杆率最多是十几,后来由于金融创新,大家觉得我有新的技术工具,金融工具,理论支持可以把杠杆做的更高一些有没有事,所以我们杠杆不停被扩大,到了30、50、60还是觉得没有问题。这次危机发生,很多人不在认同这点,基本上认为这个杠杆率太高了,即便有各种金融创新。结果是杠杆肯定要回收的,从50、60一下子回到十几二十,经济就完蛋了,不光银行受不了,银行回收杠杆的过程当中会从企业抽无数资金回来,企业也活不下去,这个社会有乱了。所以我认为各个央行、各个政府做的政策实际上是在延缓杠杆率回收的过程,本来应该是一年,比如说从50、60到十几二十,变成三年五年八年。这样的话对社会影响创伤比较小。但这个就是长通与短痛的问题,现在变成长痛了,意味着接下来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日子非常不舒服。
去年上半年甚至于下半年,大家经常讲的的一句话:全球流动性过剩。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后一转眼流动性又不足,全球央行拼命注资,还是流动性不够。钱往哪去了?流动性有很多层次的意义,最低层,最基本一层央行的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知道是多少,可以直接调控,通过各种手段。现在各个央行注资的钱大部分是在这个层次,但是这个层次的流动性不是我们平常所讲的流动性。我们讲的流动性是M2货币供应量,就是存款。从基础货币到M2有一个乘数,这个乘数是通过贷款行为不停的创造。
经济学里面有一点:贷款创造存款。银行先拿到一笔存款,交完存储准备金率以后可以贷款,贷款到企业或者个人,拿到贷款的企业还是要放到某一个银行,换句话说这笔贷款又生一了笔存款,通过贷款的过程存款不停的创造,存款多了银行又可以贷款,贷款多了又创造新的存款。这个过程央行不能完全控制。美国是靠调整利率来影响企业贷款意愿,银行放款的意愿,这样影响M2的增长。这个是传统意义上讲的流动性。
在金融市场这么发达,金融创新这么多的情况下,整个市场更多流动性已经不只是在存款概念上,资产市场,股票市场的市值有多少,包括衍生品市场,CDO市场等等,这些东西都是钱,只是变现能力不一样。问题是这些市场杠杆率非常高,一个投行杠杆率达到40、50、60倍,这个杠杆率的放大远远在央行控制之外。各个国家央行对投行的监管往往不如商业银行。
我们看这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中央银行可以知道基础货币有多少,还可以直接控制基础货币的量。第二层次中央银行知道M2有多少,但是不能直接控制,只能间接调控和影响。第三个层次资产市场、衍生品市场问题就大了,中央银行和各国政府不但不能够影响控制它,而且大家都不知道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只是一个估计。这个就说明流动性控制是非常难的,基础货币这边,美国把资产负债表扩大到一倍,杠杆率从60回到20,最后流动性还是减少了。中央银行和政府在目前所做的这一切,很有可能只是延缓了杠杆回收的过程,我们可能要面临比较长时间通货紧缩时期,我讲的是欧美国家,资产量、货物量基本上是一定的,但是流动性在减少,钱在减少,资产要重新定价,资产价格都要往回走。
相对于绝大多数或者美元是升值的,包括澳大利亚元、英镑、韩元贬值非常厉害。前面大家觉得次贷危机是美国的事,很多机构也讲全球脱钩,中国脱钩,亚洲脱钩,美国出问题了,美国肯定要贬值。之后大家发现全球都不行了,欧洲也不行了,欧洲杠杆率更高,出的问题更大。美国提前减息已经减了,亚洲也跑不了,大家发现全球出问题,拿什么货币,实在想不出办法,没有选择的选择又去拿美元。前面一段时间美元反而又猛升,一直升到上个星期,又发生了状况,美元兑欧元贬值了20%,这个有很多的原因。实际上汇率波动坦诚来讲,只能停留在事后解释的阶段,事前预测是很难的。原因有很多,日元升值比较容易理解,等一下我再讲。
大宗商品发生了急剧变化。油价上半年涨到140美元,大家都在看200美元。全球很多企业在那时候签了很多合同,签到了高位上。现在最新跌到30元,波动幅度也是历史上罕见。波动很重要的原因,去年就是因为大家担心美元贬值,所以很多金融资本都去买这个商品。去年看一圈美元要贬,买欧元涨的很厉害,当时有很多钱去买的商品包括农产品。现在金融危机出来之后,大家觉得经济不好,实际需要没有那么多,实需是一个借口来夸大波动,导致大家开始卖原油,不再买了。另外很多金融资本,基金在亏钱,基金投资者在赎回使得很多基金被迫卖掉,包括去年年终很大的商品基金关掉了,很多仓位都要不顾价格的斩掉。
接下来怎么走?我觉得涨和跌那么多都过分了。涨那么高的时候,是用长期来忽悠短期,石油要涨150美元,要涨200美元,中国的需求有多高,印度需求有多高,这是多少年的需求都提前了,这个是很大的原因,以这个理由来左右短期的买卖。现在跌到这个程度,大家有有点儿一叶障目。即便中国经济增长7、8%,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还是相当高的,短时间是因为有存货的问题,上半年买涨不买跌存了很多东西,暂时一段时间不需要买,包括中国在奥运会之前也存了很多油。不是说接下来就没有这个需求了,不要一叶障目,其实这些需求还是真实存在的。而且现在欧佩克也在减产,所以非理性的波动也不见得有道理。
黄金还是比较强的,从高位也回来了,最近走的还不错。我对黄金还是比较看好的。像美国这种情况,在通缩紧缩环节上,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不应该这么高。接下来的问题是货币体系,到底将来拿什么货币,拿美元大家对美元不是很放心,拿欧元也不是很放心,因为欧洲情况也不好,拿日元日本坏不到哪里去,但是十几年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拿人民币但中国也不愿意开放资本帐户,不愿意承担国际储备货币的角色。很有可能大家转一圈下来,黄金还会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在各个中央银行储备里面地位会加强,这个需求会左右黄金价格。所以我觉得黄金价格还会比较坚挺。从目前走势来看,它的波动幅度没有其他大宗商品波动幅度大。
刚才讲了美国可能有3—5年的通货紧缩。在01年前后我们也曾经有过通货紧缩,但是那个通货紧缩不是我讲的意思,我们收入增长还是百分之十几,并没有感到日子很难过。如果接下来美国是通货紧缩的话,有可能是什么样子的,首先看一下日本。日本通货紧缩的特点,第一,经济增长十年来停滞不前,97—06年GDP绝对值其他国家都涨,中国涨的更快,日本转了一圈回到了起点,整个国民收入没有涨,还是下跌的。家庭收入职工工资从1997年—06年工资收入是在下降的,日本企业基本上不裁员,在过去十年里面,大家每年遇到的是,现在经济不好裁员、减薪,没有不裁员就是减薪,日本人在过去十年经常听到减薪多少,这个就是通缩紧缩。银行贷款增长率00—06年是负增长,没有人贷款,没有人借款,借款干吗?买房亏钱,买股票亏钱,做实业不能赚钱。这个是通货紧缩。我们中国的通货紧缩根本没有这种现象发生。
日本为了扩张经济,刺激经济,央行实行零利率,大家手上有大量的现金,这些钱不敢投房地产,投股市,不愿意放在银行,因为银行收益太低,就拿出去,找高收益的资产,比如说把日元换成澳元,澳大利亚元,既能升值又能赚利息,这样一年下来可以赚7%—10%,很多日元往外流,这就叫“套利交易”。但流到今年情况变了,本来想赚8%的利息差,现在却因货币贬值亏掉30、40%,有些钱拿出去是炒股了,股票要从去年拿到现在50、60%肯定跌没有了。所以大家发现在外面风险太大,钱都撤回日本,日元套利交易的回收导致日元在上涨。
香港的市场是怎么样的,香港一方面受中国市场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美国市场的影响。美国我们是相当的悲观,中国这边还是相对谨慎乐观,香港H股受中国影响。因为香港经济目前还再往下走,有可能受美国影响大,尤其在形势比较动荡的时候。把美国和中国作为两端,香港在中间,近期受美国影响大,稳定下来可能受中国影响比较大。这个图看股票市场走势,跟M3一起考虑的,M3走势和股市走势有相当大的联动,而且一定程度来讲还有一点领先,M3一直是非常好的预测恒生指数的指标,在过去一年里面相当有效。M3是银行体系的存款,不光包括普通存款还包括很多特别的存款。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资金的流入流出,很多跟股票市场有关,M3资金流入很多是过来炒股的,M3流出很多是从股票市场抽回去的。为什么会有领先?理论上讲,先把股票卖了,资金抽出去,股票领先于M3才是对的。为什么M3还要领先一点?我们猜测大家撤钱的时候先把现金撤走,撤到一定程度不得不卖的时候才要卖,有现金先给现金,如果再赎回就卖股票,有可能这个原因M3增长率还是领先于恒生指数的。我们没有办法做非常严格的经济学测试,但是从实用角度来讲还是比较有效的。
另外就是香港房地产开始下跌,跌百分之十几二十了。觉得还会跌,主要原因香港失业率会增加。香港房地产为什么和就业有很大关系?因为香港是国际性的中心,有很多外来暂住人口,所以在香港很多的人买了房子,不是给自己住的,买好几套,一套自己住,其余的租出去。香港有很多外来人口,如果工作有变动就可能离开香港。房东发现本来买几套房子,按揭是靠房租收入来维持的,如果房东走了,自己收入肯定还不了那么多按揭,不得不卖掉这些房子。香港房地产有很大的波动,和就业增长有很大的关系。香港裁员还在不停的进行,所以房地产这块接下来还会有一段时间下行。
中国经济怎么样?受金融海啸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去年经济增长是12%,今年是9%多,明年就是保8%。从各个数据来看,工业生产下降很厉害,投资、出口都下降很厉害,纵向相比今年不如去年,明年不如今年,这个是毫无疑问的。应该看到的是中国经济受全球的影响是勿庸置疑,但是有多大的影响,我觉得也不要夸大。我们去年一直讲次贷危机发生会导致出口下降,产能过剩等等,我们把明年经济增长下调到8%。但上半年8%在投行里面属于最悲观的。我们8%的预测现在也没有动,我们认为明年还是能够达到8%,但现在我们在经济预测里面算偏乐观的,其实我们并没有变化。
中国基本面是非常好的。美国的问题是储蓄不够,老百姓想花钱没有钱,中国储蓄率很高,我们有很多的钱,不光老百姓有钱,企业、银行、政府负债都很低。美国老百姓负债都是很高的。我们有钱,如果要刺激内需其实是有基础的。跟日本不同的地方是,日本人均GDP已经达到4万多美元,经济增长点很难再发现,因为生活水平已经很好了,中国人均GDP只有2500美元,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有太多的需求没有满足。我们有各种各样生活上的不便,比如说看病。我前两天去上海听一个同事讲,她第二天早上5点要去排队,排专家号,上星期已经去过一次了,也是5点,5点到那里前面已经排了500号人。不要看这么发达的城市,其实有很多问题,住房问题,食品的问题,交通的问题。换句话我们有钱还有需求,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怎么把这两个凑在一块,拿出钱来满足需求。
不花钱的原因,一方面社会保障不好确实存在,还有一个很多硬件设施也不支持很多消费。比如说公共交通不好,周边房子需求可能就差,周边小户型的房子,买房的人都是收入低的,但是到了那边上班就是一个问题,就得买车,买得起车的话就买得起房子了,很多硬件设施没有做好,包括农村家用电器不敢买,电流不稳,或者电网不到,还有农民要进城买东西,骑自行车也好赶好远,当地没有零售网点,没有公共汽车,这些东西我们需要去解决,这是需要时间的。总之来讲,我们发展的空间是相当大的,还有几十年的发展。
我们不存在货币危机的风险。年初的时候一直讲这些新兴市场国家,除了香港都面临着货币风险的问题,一旦形势不好,外资就不敢待在那里。一旦外资逃,汇率波动非常大。我们看韩国、印度、泰国、印尼这些国家的货币贬值很多,中国有极大的顺差,即便是顺差变成逆差,我们有很大的外汇储备,想把2万美降下来不是那么容易,真降下来没准是好事。
总的来说我们条件非常好,从这些角度来讲,有资金、储蓄、需求、产能,10年前我们产能短缺,现在有一点过剩,当然也有很多方面需要新的投资,有市场,有人口,也有一定的资源,换句话即便中国作为13亿人口的经济体,自己也可以维持。按照罗斯托的理论,有起飞前的准备阶段,成熟阶段。成熟阶段就是巡航阶段,就像飞机在天上巡航,会遇到气流而颠簸,但是已经起来了,不需要再着陆。但在起飞阶段,如果起飞不成功就要落下来重新再起飞,很多发展中国家一次一次就是这个样子的,有很多瓶颈问题解决不了,解决不了储蓄、外汇、产能的问题。我们现在经过改革开放30年,这些问题其实都解决了,我们现在处于巡航阶段。
对于短期来讲,我觉得政府刺激政策效果比大家想象的要大。中央政府说4万亿,地方政府是18万亿,我感觉7、8万亿少不了。地方政府把这次刺激作为十年一遇大好时机。过去中央政府一直在想办法控制地方政府投资,现在真的是多年来少有的中央政府支持地方政府投资。如果鼓励地方政府投资,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能量大家不要低估。
我们回顾一下1992年的情况。小平同志南巡讲话,1992年南巡讲话,固定资产投资在一年时间里,从1991年增长率是24%,到1992年达到44%,93年下半年就开始宏观调控了,但199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仍达到62%。只要让大家放手去做,大家会做作出很多东西来的。实际上中国很多东西都缺,农村饮用水的问题,环保的问题,治理河流,治理湖泊,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有很多需要投的,地铁、轻轨等等很多项目可以去做,也值得去做。我相当积极看待这4万亿,里面很多领域都是过去这些年应该投资但没有投资的。之所以没有投是因为私营部门投资热情非常高,全球经济增长非常高,私营部门投资兴趣很强,如果不抑制公共投资的话,投资会更旺会过热。现在私营部门高速奔跑情况下停下来歇歇,其实是给公共投资提供一个机会。正好是全球资产价格这么低的情况下,做很多投资成本是相当低的,全球给你提供低成本的投资时机,对中国中长期的发展是相当利好的。
短期经济增长,接下来这几个月可能还会相当坏。但我们离黎明不远了,只是还要经历一段更加黑暗的阶段。我们现在在经历一场相当巨大的存货调整的阶段,在座有企业家都知道,上半年因为原材料价格猛涨,使得大家被迫提前购买原材料,囤积原材料。这是一个理性的商业决策。只要有钱能贷款,知道下个月还要涨的话,为什么不提前买?这是为什么上半年原材料需求很强,生产什么东西出来就能卖掉,就像钢铁厂门口排的全部是汽车拉钢材,但这些钢材并没有被消耗,而是存在下游企业仓库里面了。到了9月份情况发生变化了,所有原材料价格都在往下走,企业行为马上又变了。如果知道价格还要跌的话,哪怕推迟一天购买就可以省多少钱,所以尽量推迟购买,压低存货。结果导致上半年大家生产很多东西都储备在仓库里面,下半年大家都使用存在仓库里面的存货,结果导致上半年非常旺销的东西卖不掉。现在问题最大的这些产品恰恰都是上半年最缺的东西。雪灾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还有全球通货膨胀,全球商品价格猛涨。
存货调整可以通过GDP反映出来。GDP有几种算法,政府公布是按生产法算的,按行业来算的,反映经济供给方。但是GDP还有另外一种算法支出法,用的是消费、投资、出口、存货来算的,政府只按年公布,不按月公布。我这个是自己估算的,因为没有存货数据,所以存货数据不在里面。这两个数列的差别一个是误差,第二个就是存货的变化。从去年开始到今年上半年,生产法算出来GDP增长远远强于支出法,我们生产很多东西并没有都消化掉,中间的差别就是存货。到了三季度情况反过来了,生产下的很厉害,支出并没有下来那么厉害,四季度支出也下来了,生产下的更厉害。现在的产值下来这么多,发电量下来这么多,产能利用率这么低等等,其实是因为存货调整在进行。
如果存货调整结束了,央行调查发现存货调查3月份就会结束,我调查4月份结束,基本上差不多,大家重新去买,经济就起来了。上半年存货高于正常水平,我知道一个企业,其正常存货是3—4个月,上半年涨很厉害存到6—7个月。他们看到问题早,提前就开始调整了,11月底见到他们的时候,已经把存货压到1—2个月。有些企业现在买钢材一根一根的买,晚买一段时间就省钱。企业就是这种行为,买涨不买跌。
经济到一季度见底,二季度就会起来,还有刺激政策非常正面。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点,因为现在是冬天,很多北方这些项目基本上是不开工的,刺激政策要真的见到效果就要到3、4月份才可以看到。一季度还会比较弱,二季度开始就可以看到全国各个地方都这样做的话就会非常强。最近看电视到处在讲哪个银行做了多少贷款给哪些企业,都是上千亿的贷款,二季度开始经济形势应该好转。
还有一个有可能一季度就好转,就是增值税转型,增值税过两天就要转型了,1月1号之前买设备投资的话,要付17%的增值税,1月1号再做就不需要付增值税了,企业会怎么干?这是企业给我的反馈:干脆等两三个月,到明年再投资。所以现在数据更坏,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推到后面去了。虽然我们现在看到非常坏的数据,但是不要害怕,明年尤其到了二季度可能形势有比较好的变化,到了明年四季度、后年一季度,经济增长接近于10%甚至更高,因为现在四季度产能利用率非常低,30-40%,到了明年哪怕恢复到60、70%也不算高,这个就是相当强的增长了,所以这样来讲明年GDP增长8%问题是不大的。所以要做好思想准备一季度数据比较差,要等到二季度。
如果今年二季度会好转的话,股票市场是不是应该提前反映?前段时间这一个多月股票市场在蠢蠢欲动,有一定支持的,看到最坏的后面,大家已经看到最坏了,如果看到二季度好转的话,股票投资者提前就开始做准备。所以前段时间这么涨在政策支持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问题是,像我这样坚信8%可以完成的人是少数,不相信我的人是多数,在很多人不相信能保8%的情况下,接下来1、2、3甚至到4月份数据很差的情况下,很多投资者有可能被吓到,变的更悲观,这样的话有可能还会再调整。在看到实实在在数据之前,很多人不愿意出手。也许有人现在相信我,但过两个月数据不行就撤了。因此股市还会有反复的,更有可能发生的是一季度能完成筑底。全年也不会是大牛市,应该是牛市,但是是温和的。我估计泡沫的影响对大家心理创伤是很大的,也不会那么玩命去追。我虽然说是乐观的,明年只是8%,比今年差,比去年差很多,去年是12%,所以要理性来看待回报率。
讲完经济再回到并购,2007年以来大家做了很多并购,成功失败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不只是中国,国际一些知名投资机构收购一些金融机构,往往在资本市场最热的时候,并购也是最热的,其实成本是很高的。按照我的观点来讲,大家对于像金融机构类还要再小心,包括商业银行很多问题还都没有解决。但是资源类暴跌远远超过了基本面的支持,从并购角度来讲,可以在资源类入手。去年打死都不敢想的好机会可以考虑。金融机构买了,最后可能一文不值,但是资源还是很值得。并购是管理学的问题,不是经济学的问题。我在斯坦福大学读博士,前面三年是经济学,最后做论文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结合,也读了很多并购的案例。其实并购这个一定要小心,不要说跨国并购这个更是难上加难,就说本国的并购,很多研究文献发现,即便是本土的收购,成功概率也是稍微超过50%。整合相当困难,有各种各样文化差异,还有整合的摩擦、成本,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中国的企业如果到国外并购遇到不只这些问题,语言、文化、法律、政治、管理等等的问题,中国的企业在管理、技术能力上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点要承认,所以过早去控制、管理国外的企业有一定的风险。
目前这种情况,好处是我们有很多的现金,可以考虑逐渐买一些小额持股,作为金融投资者,比如说矿产公司,石油公司1%的股票放在那里,这样对于我们来讲是更好的投资。还是他们经营,1%的利益和99%的利益是一致的,这样投资更安全一点。现在有钱的时候,资产价格又便宜的时候,有选择可以购买资源类的小额股票。不要太贪图便宜,更多应该从实际需要来出发,不要为了便宜而去买,还是要从更长远的战略来考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