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美利差倒挂 利息税应该取消或暂停征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4:26:41

    人民日报:    中美利差倒挂 利息税应该取消或暂停征收   
         在当前的物价形势下,负利率持续时间可能较长。负利率意味着居民储蓄的实际收益为负数,对负收益再征收利息税,多少有违所得税的征税原则 
    2007年以来,我国物价总水平逐渐走高,居民储蓄饱受负利率之苦。当年8月,国家将利息税税率从20%调减为5%。今年物价持续上涨,两会上,不少政协委员提出,这5%的“尾巴”也应当去掉。 
    笔者以为,利息税并未完全实现当初的开征目的,在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的今天,似应考虑取消或暂停征收。 
    从1999年11月起,我国对储蓄存款利息开征20%的利息税。当时的初衷之一,是将储蓄“赶”出银行,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用意虽好,但效果并不理想。在养老、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百姓消费有不少后顾之忧,居民储蓄从开征时的6万亿元一路攀高到去年末的17.6万亿元。消费率偏低的局面也没有明显改观。不仅如此,由于高收入者往往将资金投向股票、基金、实业等渠道,存银行生息的大多是资金有限、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普通百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利息税的存在,使他们的这部分“财产性收入”又减少一块,相应的会压抑其消费需求。

    调节个人收入是当时的另一个初衷。一种观点认为,时下,70%的储蓄集中在30%的人手里,利息税使高收入者多缴税,能抑制其收入增长,缓解居民收入差距。利息税收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用于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等,客观上能实现“抽肥补瘦”。然而,应当看到,利息税并非按累进税率,而是按统一比例征收,高收入者交5%,低收入者也得交5%,虽然高收入者缴税绝对额多,但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并没有因此改变。相反,由于普通百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往往成为利息税的纳税主体,利息税对个人收入甚至可能起到反向调节的作用。至于利息税的财政转移支付,且不说很可能是“抽瘦补瘦”,单就其效率而言,哪有免税来得及时、到位?

    进而言之,在新的物价形势下,利息税已失去了课税依据。本轮物价上涨因素众多,控制难度加大,短时间内难以回落。另一方面,在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的背景下,已经倒挂的中美利差限制了央行的加息空间。因此,即使与今年CPI的预期调控目标4.8%相比,目前一年期存款的名义利率也仅为4.14%,很可能较长时间处于负利率状态。负利率意味着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为负数,而利息税作为所得税的一种,以纯收入或净所得为计征依据,所得多者多征,所得少者少征,无所得者不征,对负收益再征收利息税,多少有违所得税的征税原则。

    税收是经济杠杆,不应僵化不变,而应因时因势灵活调整。当年,经济运行面临通货紧缩威胁,利息税才得以开征。现在,经济运行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百姓切身利益受到影响,需要动用包括税收在内的各种经济手段,在增加有效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的同时,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强其抵御物价上涨风险的能力。去年下调利息税税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居民储蓄收益,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肯定。如今,不妨再次顺应时势,取消或暂停征收利息税。 
  

    来源:人民日报 
     解读谢伏瞻发言政策潜台词:货币从紧或现调整迹象
        3月27日,破发比赛愈演愈烈。

    步太保破发后尘,中海集运、中煤能源再度破发,建设银行、中国石油也濒临发行价。

    在股市大有崩盘之势之时,高层关于股市的声音总是愈加引人关注。

    这从22日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上,有关着力稳定股市和楼市的讲话截至周五一直挂在重要财经网站显著位置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谢伏瞻同时提出,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和降低劳动力成本所推动的通胀压力。

    2008年,货币政策10年来首次从紧,同时由于物价上涨,涨工资呼声日渐提高。在此背景下,有关信贷和劳动力的发言,无疑切中要害,因为信贷和工资几乎与企业和个人的钱袋子密切相关。

    “这应该是高层意图的反应,意在从统计的角度说明下一步宏观政策走向的依据。”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刘福垣解释说。

    透露货币政策调整迹象?

    谢伏瞻指出,从短期政策来看,要继续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和信贷的合理增长。

    事实上,高层一直在强调货币政策从紧的决心,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货币政策从紧的方针,不会因国内外一些新情况的干扰而改变。

    而此次,强调保持货币和信贷的合理增长,应该如何理解?

    “这有可能是在透露货币政策可能有所调整的迹象。”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表示。

    不过,刘尚希同时强调,货币政策从紧本身也不意味着货币信贷零增长,关键是合理很难有量化和准确的理解,增长多少,才是合理增长,无从知道。

    事实上,今年1月份新增贷款一举突破8000亿元,创下了有统计显示以来的月度新增贷款额最高纪录。

    同时,刘尚希指出,其实流动性本身存在矛盾,从宏观上看是流动性过剩,微观上却存在流动性不足现象。

    很多中小金融企业无钱贷,中小企业因为找不到钱,运转不过来。

    对这种说法,北京的私营企业主孙应杰深有感触:“以前企业还可以通过关系去银行贷款,现在只能通过亲戚朋友解决资金问题。” 

    刘尚希表示,解决这种流动性矛盾,实现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很困难,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改变发展方式着手。

    而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则强调,从紧政策应该有一个基准点,即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应该以不伤害实体经济为界线。

    救市?

    股市向三千点冲刺,谢伏瞻着力稳定股市的言论愈加引人关注。

    谢伏瞻提出,处理好保持实体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与虚拟经济的健康稳定之间的关系。

    怎样让自由落体运动一样的股市,回归健康稳定呢?

    郭田勇表示,虽然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依托实体经济存在,但是虚拟经济又有其独立性,有时候对实体经济的反应过度,或者与实体经济相背离。

    而事实上,诸多专家对宏观经济基本面也表示担心。

    “今年可能是中国经济新世纪以来最扑朔迷离、最为困难的一年。”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指出。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凤良预计:“根据我们模型的预测,今年我国经济增速将达到10.5%左右,考虑到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和2007年宏观紧缩政策的滞后效应,预计GDP增速可能更低,但仍会超过8%的目标。”

    不过,郭田勇表示,股市涨到6000点时,无论是分析师还是宏观经济学者都在提醒股市存在泡沫,而这一轮的下跌实质上也是对前期过度上涨的一个过度回调,是对经济基本面问题的放大反映。

    刘尚希则称,即便出台类似市场呼吁的降低印花税之类的救市措施,效果也是暂时的。

    限薪?

    同样引起关注的是谢伏瞻关于“要调整理顺务工和务农收入的比价关系,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降低劳动力成本所推动的通胀压力”的论述。

    言论一出,立即引起很大争议,被很多人理解为限制工资增长,特别是限制农民工工资的增长。

    不过,刘尚希表示,限制工资增长不具有可行性。

    同时,刘尚希认为,食品价格上涨,与工资增长关系不大,因为食品消费具有刚性,而不会因为收入少了,而减少食品消费。

    不过,郭田勇表示,工资的合理增长能够缓解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保障中低收入者的利益、提高工人收入水平,也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但是如果工资的恶性上涨确实对经济发展不利。

    而年后农民工涨工资确实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如果企业1000块钱每月雇的工人被1200元挖走,他可能就需要1500元再招新的工人,如果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对企业成本是很大的压力。

    郭田勇认为,谢伏瞻这样说,应该是已经掌握了相关的数据,感觉这种现象比较严重了。

    而年后人力成本的增加,也成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统计资料显示,春节之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农民工工资普遍上涨了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