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记者”在韩兴起 键盘产生权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47:30
作者:肖洒 | 出处:千龙网 | 2006-5-31 13:50:16 | 阅读1 次每天有150-200条市民记者写就的新闻发布在OhmyNews上,平均每篇文章有3500条评论。市民新闻生长在社会的底层,具有草根的本质和特性
一个由业余记者提供新闻的网络媒体,高举“每一个市民都是记者”的旗帜,在韩国掀起市民个体参与新闻报道的浪潮。这个名叫OhmyNews(我的新闻)的网站,从2000年2月创办以来,已经成为韩国最具影响力的网络新闻媒体,每天的访问人数超过200万。
 
在与日俱增的点击量背后,笔者认为有必要从考察该网站的发展和运作方式着手,分析推动“市民记者”、“市民新闻”在韩国兴起的各个层面的因素,以及其对网络新闻传播发展的启示。
 
OhmyNews的新闻传播策略和运作特点
 
OhmyNews在与市民、传统媒体以及各政治力量的不断磨合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新闻理念、采编特色和运作方式。
 
1.自下而上的新闻传播方式
 
目前在韩国,“OhmyNews像任何一家报纸一样具有影响力。”(1)然而与任何一家传统报纸不同的是,其新闻来源主要是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市民。网站创办时,市民记者数是727人,现在已经有38000人以上,包括大学生、教师、白领、家庭主妇,甚至专业记者,年龄从10岁到71岁不等。每天有150-200条市民记者写就的新闻发布在OhmyNews上,平均每篇文章有3500条评论。市民新闻生长在社会的底层,具有草根的本质和特性。
 
2.别具一格的新闻表达方式
 
OhmyNews自称他们的新闻是对已有新闻报道的“创造性毁灭”(2)。市民报道所用的文体,不再局限于一般的报道体,可以是对话体,可以是书信体,只要能正确传达新信息。网站创办人吴连镐认为新媒体一定有新的表达方式,所以他奉劝市民记者不用模仿专业记者的新闻格式,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独创性,所以OhmyNews上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新闻播报方式.
 
3.博客式的发布和传统报纸运作模式的有机结合
 
网站运营运作模式为 :雇请专业记者,负责报道当天最主要的新闻;聘请数十位编辑对市民记者发来的文章进行编辑,并贴到网站上。市民可以在网站上发表任何言论,唯一的要求就是他们必须使用真实的身份,发稿者要为他们的文章负全部责任。版权则由网站和记者共同拥有,作者可以任意把文章投给其他的媒体。市民记者供稿每篇大约750字,获取的报酬一般是几美元。
 
权力由键盘产生
 
OhmyNews在2002年韩国总统选举和2004年弹劾危机中对政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总统卢武铉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互联网诞生的总统”(3)。这一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作为一个从高科技孵化出来的新形态媒体,在其全新的新闻理念和运作方式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因素促使它产生重大的影响力?
 
1.传播科技的进步
 
韩国是网络宽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随着移动电话、短信、数码摄像机、网络博客和移动博客等传播技术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市民提供和发布新闻就有了技术上的支持,多年来形成的新闻传播的传统格局和垄断局面正趋于重构。
 
2.对传统媒体不信任,受众参与新闻传播的热情高涨
 
一方面,传统媒体报道什么和民众相信什么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特别是发行量最大的《朝鲜日报》、《中央日报》和《东亚日报》,对执政党采取了极其强硬的态度,大量报道政府的阴暗面和丑闻,使民众的注意力和信任感逐渐远离。(4)
 
普通的市民希望发布自己的新闻获得别人的关注,甚至还有人花钱来登新闻。
 
3.年轻力量的崛起
 
韩国的保守势力虽然掌握了大众媒体,但年轻人借助手中的武器——网络来参与政治。2002年韩国总统大选投票人的年龄层比例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例证:年龄在20-30岁占22.15%,30-40岁占24%,40-50岁占22.8%,50-60岁占13.2%,60岁以上为16.9%。(5)可见,这次大选中年轻阶层的票源接近七成。
 
4.易热型的国民性格
 
从气质上看,韩国人属于易冷易热型,他们“心中有恨,那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大恨”。这种比较极端的心理在传媒领域便表现为煽动的媒体和易热的群众。即使OhmyNews发布的新闻中很多充满了个人激烈甚至古怪的论调,也没有妨碍它成为年轻一代的意见领袖,并且拥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
 
OhmyNews对中国网络新闻的启示
 
近年来,类似市民新闻或者被称为“全民合作新闻”的新新闻报道方式在各国不断涌现,弥补了主流媒体报道的不足和错误。韩国OhmyNews便是这类媒体的代表,对其个案的剖析对我国网络新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新媒体是传播科技与国情结合的特殊产物
 
某种意义上,OhmyNews是韩国的一个特殊产物。它的产生和兴起除了是网络技术和传媒创新的结果外,更有深刻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动因。面对方兴未艾的博客等个人媒体的发展,中国的网络新闻业也会有更多的新概念、新形态、新媒体出现。然而,同样的技术在千差万别的媒体产业、政策环境和文化体系中经历的只可能是本土化的过程。我们没有必要完全推崇或者模仿国外某个新媒体运作模式。比较分析网络技术在不同政治文化气候下的应用,以及加强我国受众心理和传受行为的研究才是关键所在。
 
2.网络个人发布和传统媒体把关的结合
 
Ohmynews网站在运作和对新闻内容的把关上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对注册的市民记者施行实名制,配备专业的编辑和记者对每一篇稿件进行仔细的核实,这些传统报纸在内容把关中的方法较为适当地运用到了网络传播中。此外,网站还对刊发稿件的作者给予少量的稿费,既调动了普通市民参与的积极性又尽可能避免虚假报道和争议事件的出现。
 
3.传统媒体理性应对市民新闻的兴起
 
由于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共处于同一传媒市场,新媒体的成长必然会影响传统媒体的市场收益,如何将新技术、新报道形态引入传统媒体运作之中已是传统媒体必须考虑的议题了。英国《卫报》聘任刊载伊拉克战争高潮期间写网络日记的一名伊拉克青年为记者,一些媒体巨头还让它们的记者推出自己的网络日志。由此可见,传统媒体已经开始对个体新闻传播的崛起做出相应的对策,传播新科技改变将的不仅仅是传媒行业格局,更为重要的是它将改变传播方式和阅读方式。(作者:肖洒/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本文刊于《青年记者 》200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