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季冰:福利国家的"美丽新世界"(中国青年报 2009-4-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5 00:37:25

福利国家的"美丽新世界"

陈季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9-04-03    [打印] [关闭]    我讲过一个福利国家的“幸福”故事。在瑞典,医生为了让一个轻度抑郁症患者多晒太阳,居然开出让其出国度假两周,费用全报销的药方。我的瑞典朋友们用略带自嘲的口吻告诉我这个故事后,都不忘记加上一句无奈的感叹:“不过这样的好事情放到现在是不可能了。”

    福利国家的确面临着巨大的危机,甚至注定是难以维系的,但其根源不在于所谓的“大锅饭”、“养懒人”,而源于社会精神层面。

    在瑞典的几个月里,让我感触良多的是这个国家里人们普遍的平静状态。你看不到惟利是图、不守信誉的奸猾恶人,你更遭遇不到我们这里几乎遍地都是的渴望出人头地的雄心壮志以及狂热激情。正如托克维尔在其巨著《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预见的那样,一个真正平等的社会,是不鼓励精英和出类拔萃的才智的。福利国家就是这类平等社会几臻完美的形态。对于具有真正创造力的天才来说,社会赋予他金钱财富方面的物质奖赏,永远是第二位的,他的第一位的动力是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但在瑞典这样人人平等享受着国家提供的生老病死优越保障的社会,绝大多数民众对那些各领域里凤毛麟角的精英抱有的不是敬意和羡慕,而是根深蒂固的怀疑乃至敌视。久而久之,人们都被一种平静的社会氛围熏陶得心平气和,大多数人甚至都不会觉得旁人无法企及的特殊成就是一件值得追求的事。

    福利国家损失的不是局部的效率,而是整体的创造力。兢兢业业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与从事一项具有开拓性的不朽的事业不是一回事情。瑞典社会充斥着极为细化的各行各业的“专家”,他们能够把本专业的问题及工作研究和发展到无与伦比的细致精微程度。但是,瑞典没有“大师”,即便是英格玛·博格曼这样曾经为瑞典赢得了全球性荣誉的人物,在一般瑞典人的心目中也赢得不了多少好感和景仰。媒体上时常的出现关于他的报道,多半是些稀奇古怪的花边新闻。如果说几十年前的瑞典还涌现过许多各行各业的了不起的人物和成就的话,我敢说瑞典未来几乎不可能诞生英特尔、微软这样引领时代潮流的企业,和巴菲特、索罗斯这样的杰出人物。

    这里要排除一个误解:瑞典仍然是一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家,它的经济科技实力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也仍然是名列前茅的。我的意思是说,它能够优越,但不太可能卓越。当然,瑞典人可能压根儿就不稀罕卓越。

    生活在瑞典,你既不必奢望自己能取得什么大的成就,也不用担心自己会穷困潦倒;既没有什么能让你兴奋,也没有什么会令你愁苦;你能够做的只是平稳而丰裕地过完一段人生——瑞典在竞技体育和流行音乐方面的成就,因此很了不起。福利国家解除了其他任何社会中大量存在的偶然性以及大多植根于此的人类痛苦,但它同时也解除了人内心世界的张力。因此在我看来,完美的福利国家是一个“美丽新世界”,它是向往富足和宁静生活的绝大多数普通人的天堂,却是极少数天赋创造者难以忍受的玻璃牢笼。然而,当这个天堂把这些少数人关进牢笼以后,它也就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于是,福利国家就成了静止的天堂。

    沐浴在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的斯堪的纳维亚的阳光下,我仿佛看到了人类历史的终点。我可以有十分把握地说,一个福利国家,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引领人类历史前进方向的世界性大国的。因此,这种模式也许非常适合只有900万人口的瑞典,但如果美国也想把自己建设成为福利国家,那就等于主动放弃世界的领先地位。至于福利国家的模式是否适合中国,我不想评论,这正是眼下这场的讨论价值所在。

    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说,首先需要建设的是一个法治国家、民主国家、公正国家,而不是一个特权肆意横行的国家,之后才谈得上在崇尚自由的高竞争国家和崇尚平等的高福利国家之间作出选择。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4/03/content_2608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