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旭阳:殴打记者的城管,依然沉默着(新京报 2009-3-2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8:34:33
殴打记者的城管,依然沉默着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9-3-28 2:15:17 · 来源: 新京报


记者手记
2009年3月16日、22日,《求是》杂志下属《小康》杂志的记者陈勇,先后两次在长沙市岳麓区一拆迁工地遭到城管殴打。此事经本报等媒体报道后,引起舆论关注。有评论认为,保护代表公众知情权的记者,就是保护我们自身的公民权。
但同时,也有疑似来自长沙的网民指出,陈勇其实是冒充记者的身份,干涉当地的拆迁工作,其目的是牟取私利,为朋友出头。其两次挨打的经历也很蹊跷,涉嫌下套诬陷当地城管等部门。
我是参与报道陈勇遭殴的记者之一。做为挨打者的同行,我不能不对此事有自己的感情判断。但正因为本人也是一名记者,对上述质疑陈勇的言论也不能不予以关注。众所周知,客观中立是记者的基本职业素养。
我就有关疑问问陈勇,他的回答是自己确实是去采访的。尽管我们之前曾见过一面,我还是通过百度,查出其以前的很多稿件,足以证明其记者身份。陈勇长沙之行的真相,也许永远在罗生门内。但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事发后,长沙市政府及城管等部门,一直没有就事发地的拆迁的合法性予以证明。打人的城管,被一些帖子形容为被诬陷的受害者,但这些受害者却一直沉默,甚至回避媒体的采访要求。以常理度之,这并不正常。而这些帖子本身,对拆迁的合法性也从无论证。
在现实采访中,媒体线索来源的多元,难免会使人产生记者“帮人出头”的判断,这或许是陈勇遭到质疑的原因———仅仅是或许。但即使陈勇出于个人动机,那么,一个行私的记者,只要以事实为准绳采写稿件,其危害,与当地城管的打人相比谁更大,这是值得思考的。
答案或许莫衷一是。那些沉默的城管,和披露所谓“内幕”的网民,交相呼应,成吊诡的一景,却不能不提。
本报关于陈勇的报道上网后,事发地长沙市岳麓区左家村村民给我发来短信,说当地征地手续很不完善,他们组织了一千八百多人的集体诉讼却以败诉告终。这位曾经目睹陈勇遭殴经过的村民连声要求我为其姓名保密。
他说当地警察曾对此找过他,并让他老实点,和数千村民一样,他对此无计可施,“跪求记者为我们讨回公道”他说。
我实在无法承受他的一跪。谁知道呢,也许明天在某地挨打的,就是我。
□孙旭阳(作者系本报记者)
新京报漫画/许英剑
http://comment.thebeijingnews.com/1108/2009/03-28/008@021517.htm
孙旭阳:殴打记者的城管,依然沉默着(新京报 2009-3-28) 拍摄拆迁纠纷记者两遭殴打(新京报 2009-3-23) 记者自称遭城管殴打 写信求助省委书记(重庆晨报 2009-3-19) 曾颖:“记者写信求助省委书记”的几个细节(新京报 2009-3-20) 河北大学学生依然沉默应对记者采访 卢建新:肖桂秋尿泼城管的背后(新京报 2006-7-23) 元氏城管以罚代法被撤销(新京报 2009-7-24) 城管自制车牌“前仆后继”(新京报 2007-3-1) 记者称遭城管殴打 写信求助湖南省委书记(图) 记者拍摄拆迁冲突时遭城管和联防队员殴打 记者拍摄拆迁冲突时遭城管和联防队员殴打 新京报:本报记者正常采访遭殴打(2006-1-21) 社论:该重新思考城管的集中执法问题了(新京报 2008-1-11) 樊夫:“执法对象扩大化”是城管暴力的根源(新京报 2008-1-12) 杨耕身:“城管”:正视网络定义后的民意表现(新京报 2008-4-8) 记者因拍摄拆迁冲突7天内2次遭城管殴打(图) 新京报:城管被指弄丢查抄货品(2005-10-13) 老总拍摄冲突被城管打死/ 新京报 用记者的操守捍卫媒体公信力(新京报 2007-2-1) 十年砍柴:是谁给打记者的人通风报信?(新京报 2008-4-16) 石兆:河北蔚县事故中被收买的记者是谁?(新京报 2008-10-27) 国华:辛酸的自助透析,寄托对医改的希望(新京报 2009-3-28) 教授博客称一记者弱智(新京报 2009-2-24) 记者严重违规终身禁止从业(新京报 2009-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