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何以缺乏正义的基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58:41
[一种声音]油价何以缺乏正义的基因 xilei 发表于 2009-3-27 8:32:00


国家发展改革委24日夜间宣布:鉴于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升,根据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决定自3月25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这是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运行以来,政府首次上调成品油价格。

对于此次涨价,网上一片质疑,想找个不去质疑的理由,实在太有难度。国家发改委没有详细解释调价的原因,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同志的话似乎可以代表官方,他认为,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使得中国燃油价格对国际市场的反应“更加灵敏”。不仅反应灵敏,而且是“更加灵敏”。 但遗憾的是,这种灵敏具有方向的选择性:当国际油价从147美元飞流直下直至跌破50美元之后,吾国高油价岿然不动一枝独秀于国际市场。同样,在2月份国际油价跌破每桶35美元的时候,吾国油价亦视而不见。当然,这种情况似乎和春节有关,大鱼大肉之后,感官稍微有点堵塞很正常。但大家质疑的是,即就是“选择性灵敏”,也似乎灵敏的有点过度,毕竟国际油价从下跌通道到报复性反弹,还不到一个月时间,在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时候,这种反弹能否形成趋势的翻转很不好说,发改委就很“灵敏”地半夜爬起来,宣布上调油价,给司机们提前加油套利的时间都没留,挨骂是难免的。

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何以如此“灵敏”,有必要把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抄录于此:国内成品油价格继续坚持与国际市场有控制地间接接轨,国内汽、柴油出厂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和合理利润确定。按照这个机制,我们不得不叹服,国家发改委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能把不到一个月的各大国际油价的平均数、国内企业的平均成本算清楚,并且及时上调价格,“灵敏“的异乎寻常。

抛开价格不论,就程序而言,国家发改委在宣布调高油价的时候,并没有向我们公布其核算的成本和基本数据,也没有说明为什么在油价上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可能存在反复的情况下,迫不及待的上调油价,未来油价的调整究竟采取什么样的频率等关键的问题,难怪一头雾水。而且,有好事者揭露:目前我国的成品油库存量很大,油其实卖不出去,怎么还涨价。的确,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的数据也是这么表述的:2月末,全国成品油库存量1485.23万吨,同比增长36.3%,环比增长11.4%。由于市场持续低迷,成品油库存持续增加,能源生产呈下行态势,能源需求总体疲弱的态势并没根本的转变,这昭示出:涨价本身并不符合国内高库存的现状和价值规律。

种种的质疑,归根到底绕不开“垄断”二字。其实,在一个生产垄断、销售垄断和价格垄断的制度空间下,民众本不该对价格的正义抱有过多的期待。然而,既然改革了,新的价格形成机制也表达了和国际油价“间接接轨”的意愿,我们当然希望在价格上能够体现看到正义在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其实,即使在不改变石油巨头们垄断地位的情况下,有关部门仍然有获取正义的很广阔的空间。在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下,其实,有关部门在价格政策和程序上只要稍微透明一点,公开一点,就足以平息很多愤怒和怨恨。

对此,我愿意简单示范一下,比如,发改委能否将不到200个字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细化细化,起码能够告诉我们一下几点信息:第一,成品油价格是以那几种国际原油价格为基础来“平均”计算出来的;第二、“参照一定时期的几种国际原油价格”,“一定时期”究竟指多长时间,一个月,两个月,还是一个季度?这显然是没有一点技术难度的要求;第三、国内成品油“平均的加工成本”具体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空间,能不能根据历年的成本数给回归一下,或者平均一下,大体给老百姓一个概念,免得糊里糊涂;第四、适当利润,究竟多少算“适当”,心里也没底;第五、多长的频率调整一次油价,有时半年不调,有时不到一月就调,这有国际油价抽风的因素,也和我们政策的随意性不无关系。

千言万语只有一句话,老百姓对油价的情绪之复杂,是一个无法简单用单学科知识体系来分析的现象,但很显然,这种情绪绝非仅仅因为垄断。老百姓再傻再天真,也不会幻想打破目前的石油垄断。他们期望的无非是,能给他们一个合理的价格调整预期,一个透明的公共政策和一点点对他们知情权应有的尊重。

来源:资本、民生与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