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要有成为教育家的抱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7:24:07
校长成为教育家,既是时代赋予校长的神圣使命,也是校长挑战、历练自己的良好机遇。在办学实践中,校长要努力从古今中外的教育家身上汲取营养,注重培育学校文化和后继接班人,使学校的校风、教风和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使学校的发展品质不因校长的更迭而变动,努力做到“一个好校长走了还是一所好学校”。
校长要有成为教育家的抱负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刘欣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造就教育家,提倡教育家办教育、教育家办学。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校长要深入实践,研究教育规律,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学习,在教育的改革进程中体现出自己应有的时代价值,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引领者,对于学校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成为教育家,既是社会发展对校长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校长的神圣使命,更是校长挑战、历练自己的良好机遇。广大校长要勇敢地面对这个挑战,担负起这个使命,在时代和社会提供的广阔背景中一展身手,为我国的教育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对于校长而言,成长为教育家的过程是极富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历程。古今中外那些伟大的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教育历程和教育业绩,都是校长们学习的榜样。校长要想有所作为,就需要从教育前辈身上汲取营养,从他们身上获得智慧的启迪和方法的指引。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是我们后人学习的典范。他创办的私学教育吸引了无数学子登门求教,培养了为数众多的贤达人才。在主要收录孔子思想和言论的《论语》一书中,开篇第一句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谈到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学习是孔子为人、为师的根本,正是因为孔子乐学,他才能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大学问家,从而吸引求学者蜂拥而至。由此推之,校长要想成为教育家,就应该勤于读书、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养成广博而扎实的学术涵养,深入研究教育规律,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
陶行知是我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心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大爱,倾其毕生精力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国民众的思想解放而奋斗,实践着“教育立国”的宏大抱负。陶行知曾担任过南京晓庄师范学校、上海山海工学团、重庆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等多所学校的校长,对校长一职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他还特别强调校长躬身实践的重要性,主张校长要做行动中的思想者和实践家,在行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陶行知的教育生涯堪称是教育家办教育、教育家办学的时代典范,他推动了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崇高的教育情怀,都值得当代校长们学习。
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是我国教育史上又一位大教育家。他积极倡导教育革新,明确提出废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封建教育宗旨,宣扬“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倡世界观教育,并第一个提出把美育列为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在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对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而卓有成效的改革,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创新教育教学制度,实施民主管理、教授治校,使北京大学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蔡元培力挽狂澜的教育革新意识、开教育之新风气的教育首创精神,充分彰显了他作为教育家的伟岸风骨。在某种程度上,教育家的诞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教育变革的产物,校长只有具备敏锐而强烈的教育创新精神,才能不负时代的重托。
先后为3700多名学生做观察记录,能指名道姓地讲出几百名“最难教育”的学生曲折成长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用自己一生的身体力行,诠释着他对学生深切的爱。他说:“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热爱孩子。”他对孩子的爱,不是教育策略或教育技巧,而是从心底散发出来的。教育是一项充满着爱的事业,爱学生是一个校长应该具备的最弥足珍贵的品质。
教育家们的教育足迹,汇成了一部蕴含着人性光辉的鸿篇巨著。校长要实现成为当代教育家的目标,就必须从前辈教育家的身上寻取力量,以不断指引和激励自己成长。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校长在继承我国教育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还必须具有教育的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通过广泛参与国际教育交流,学习国际上一流教育家办学的先进经验,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强学校的竞争力,促进学校不断向前发展。
校长要成为教育家,一方面要坚守自己的教育信念,建设特色学校,另一方面还要扶植和栽培那些具有教育家潜质的教师,为他们的成长创设平台、提供条件,帮助他们向“成长为教育家”的目标奋斗,使学校教育之薪火得以绵延不绝地传递下去。在办学实践中,校长还要注重培育学校文化和后继接班人,使学校的校风、教风和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使学校的发展品质不因校长的更迭而变动,努力做到“一个好校长走了还是一所好学校”。
校长要成为教育家,还应坚持实践的路径取向。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教育实践、社会实践是校长们成长的最好环境,真正的教育家都是诞生于教育实践中,而不是出现在书斋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改革永恒的主题,也是校长办学的核心问题。校长只有始终深入教育改革实践,在教育第一线中开展调查研究,才能把握学校教育发展规律,探索、创新学校教育理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校长要成为教育家,就必须具有扎实的实践品质。当然,教育实践并不排斥教育理论,相反,教育实践需要教育理论的有力支持,而只有在实践中生成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真的理论、活的理论。
当然,要造就一批教育家校长,除了校长个人努力以外,还需要有积极的社会氛围支持和良好的制度环境保障。在日益开放的现代社会中,学校教育已不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活动领域,它和社会其他领域、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校长培训机制也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改善,在培训内容上,除教育学、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外,还应包括心理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金融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而构成一个多元、综合的培训知识体系;在培训形式上,以国内培训为主,并努力开展国际合作培训;在培训层次上,应以国家级、省市级培训为主,以区县级培训为辅;在培训理念和运作上,应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线,以“成长为教育家校长”为主题,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师范院校、教育科研单位为依托,以学校教育教学为基地,以推进学校教育改革为宗旨。同时,我们还应着重加强对边远地区校长的培训指导,加大培训的人员和经费投入,以大幅度提高这些地区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教育公平。
当前,让校长成为教育家的社会氛围正日渐浓厚,教育家办教育、教育家办学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期待。我们要以现代学校制度改革为中心,改革学校与政府、市场、家长、社区之间的关系,改革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为校长简政放权,使校长能够大胆探索、潜心实验,更好地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风格和办学特色,争取早日成长为教育家。
《中国教育报》2008年12月4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