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拒向阿鲁纳恰尔邦官员发签证 印度自取其辱(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11:01
中国拒发签证 印度自取其辱

  印度有关方面在与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屡屡试探中国在领土问题上的立场,甚至在访华成员中安插有本应是中国领土的居民,对两国的深入交流产生负面影响。这种频踩“红线”的做法甚至引起了印度媒体的不满,称政府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智慧”之前,大可不必“自取其辱”。

  属中国领土 居民无需签证

  5月26日,印度公务员代表团一行107人按计划要到北京和上海进行为期两周的访问与考察。 
 
这个代表团是按印度总理辛格要求成立的中级公务员考察暨讲习团,在中国访问期间将接受中国有关方面的课程讲习,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和决策,增进中印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

  然而,就在代表团在首都新德里集结,向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申请签证的最后时刻,意外发生了:代表团的一名成员遭拒发签证,他就是52岁的“阿鲁纳恰尔邦”主管纺织品暨手工艺品事务的资深秘书柯育。

  中国外交官给出的拒签理由非常明确,“阿鲁纳恰尔邦”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因此柯育是中国居民,不需签证。

印度于1986年成立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

  印度外交部24日获悉中国外交官拒绝发签证的理由后,极力淡化并斡旋,希望中国能够“改变初衷”,“不要因为一个人而影响全团既定的行程”。然而,中国有关方面坚持立场,印度外交部于25日临时决定取消此次访问。

  印媒体批政府“自取其辱”

  事件发生后,印度外交部没有作出任何响应,加上26日周末休假,印度外交部值班人员接电话时拒绝作任何表示。

印度媒体26日在报道此事时表示,中国政府一直不承认“阿鲁纳恰尔邦”是印度的领土,多年前也曾以相同理由,拒绝将入境签证发给率团访问北京的“阿鲁纳恰尔邦”前首席部长阿潘,结果访问团行程也在临行前夕被迫取消。最近一次是在今年4月间,中国驻新德里大使馆以相同理由,拒绝了来自“阿鲁纳恰尔邦”的一位国会议员和另外三名政府公务员前往北京参加国际蔬果技术展。因此,在中国反复拒绝来自“阿鲁纳恰尔邦”官员签证的情况下,印度政府如何应对着实是“智慧之举”。

  印度时事评论专栏作家夏特维迪26日表示,印度外交部自己要检讨,为何不记取教训,而屡次受到羞辱。

  当地媒体报道说,印度政府不久还将面临着同样的考验———印度体育与青年事务部长将率100人组成的代表团前往中国访问,印度外交部的官员们及早核对成员的身份,对于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很有必要”。

  中国政府立场坚定

  印度外交知情人士表示,如果发给“阿鲁纳恰尔邦”任何人士签证,无异承认“阿鲁纳恰尔邦”是印度的领土,这与中国官方的立场大相径庭,尤其两国最近正频频举行会议讨论边境问题,因此印度方面应该审时度势,避免招致自取其辱的难堪。

  中国政府从不承认印度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去年11月底,中国驻印大使孙玉玺接受印度电视台专访时,明确表示,“阿鲁纳恰尔邦”,包括其中地理战略位置重要的达旺争议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拥有那块土地的全部主权。本报综合报道

  “阿鲁纳恰尔邦”问题

  “阿鲁纳恰尔邦”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印度东北部边界,中国政府称为藏南,并将该地区划入西藏自治区的错那、隆子、朗县、米林、墨脱、察隅六县的管辖范围之内。中国政府不承认印度设立此邦的合法性。

  中印这段争议始于1914年的西姆拉会议,在会上英国全权特使威廉·亨利·麦克马洪提出麦克马洪线为西藏和英属印度之间的边界,该线将达旺等地区割与英国。中方代表因中央政府反对而没有签字。中方至今的观点是:西姆拉会谈条约只有单方签字,应视为无效。中国所坚持的是中印传统线。

  1954年,印度在该地成立了东北边境特区。同年出版的印度官方地图首次把麦克马洪线从1936年以来注明为“未标定界”改为“已定界”。1962年中国和印度在边境上发生中印边境战争,中国在战争中取得全面胜利,但在战后撤退回实际控制线。

  1972年印度将该特区改为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1986年底印度议会两院通过立法将阿鲁纳恰尔中央直辖区升格为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