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大幅下跌的祸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1:00:39

中国出口大幅下跌的祸福

中国出口商昨日终于屈从于全球经济动荡的总体影响。即便是在近月全球各地发布糟糕经济数据的背景下,中国2月份出口数字仍呈现出一派黯淡的景象。

一些分析师曾预计中国2月份出口将出现小幅上升,因为去年同期由于春节假期而少了几个工作日。但结果是出口大跌了25.7%。

“这真的只是个时间早晚问题,”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表示。“从亚洲其它国家的数据来看,中国此前几个月的数字是不可持续的。”自去年11月以来,中国出口逐月下降,但在昨日之前,其降幅低于亚洲其它经济体。

对于正在筹备20国集团(G20)峰会的中国外交官来说,这些贸易数字或许让他们松了口气。尤其是,自去年10月以来一直在每月400亿美元创纪录水平徘徊的中国贸易顺差,2月份骤减至48.4亿美元。

在全球经济衰退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国一直担心其高额贸易顺差将助长保护主义压力,同时20国集团其它成员国政府将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

中国本周启动了过去一个月来的第二次欧洲采购之旅,以图化解保护主义情绪。近几个月来,中国对亚洲其它经济体也开始出现贸易顺差,因此,中国政府还面临着与某些邻国之间贸易紧张状态日益加剧的局面。印度已对从中国进口的玩具实施限制,中国官员担心亚洲各地将出台更多的此类措施。

昨日发布的数字将会让中国政府辩称,它已开始对经济进行调整,随着政府的财政刺激方案开始实施,出口急剧放缓,而进口下降的速度则相对较慢。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上升26%,这与近期银行放贷大幅增长一样,都将为中方的上述说法增添可信度。

“这让我们得以一瞥中国在财政政策真正奏效时可能展现的景况,”麦格理证券(Macquarie Securities)经济学家保罗·凯维(Paul Cavey)表示。

不过,鉴于有迹象表明中国经济的很多领域基础需求疲弱,尚不清楚这一趋势能否持续。“几个月后,你可能看到进口再次下降,贸易顺差上升的情况,”凯维表示。

贸易顺差的下降在国际上可能还有其它含义,包括中国对美国金融资产购买量的减少。鉴于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也在放缓,同时有一些资本外流的迹象,多数经济学家预计,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速度不会像去年那么快。

“(美国国债)的私营部门买家将不得不填补更大缺口,以免供应扩大推高拍卖利率,”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的王志浩(Stephen Green)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

然而,尽管昨日公布的贸易数据也许有助于缓和国际上对于中国的一些批评,但这些数据也将加大中国政府在国内面临、来自出口部门本已巨大的压力。出口如此大幅的下降,很可能意味着更多工厂处于破产边缘,失业率将进一步上升。中国出口行业已经有2000万农民工丢掉了工作。

中国出口商很可能加大要求人民币贬值的呼声。不过,政府已拒绝了这种选择。中国总理温家宝上周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发表讲话时表示,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基本稳定”。经济学家们指出,人民币汇率小幅走低,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不会对出口有多大帮助,但却有可能引发一场大规模且可能影响稳定的资本外流,同时惹恼贸易伙伴。

相反,中国政府正设法用其它措施来帮助出口商。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上周末表示,中国将把针对出口产品的税率降至零,并为出口商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官方媒体昨日报道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议,将冷轧钢板的出口退税率从5%上调至17%。

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榕芳表示,正与政府协商进一步上调出口退税。“目前我们面临的压力巨大,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市场,因此政府能给我们的任何金融支持都会很受欢迎,”她表示。

不过,这些政策也有其自身的危险,因为如果中国政府表现出为本国出口商做得太多,就可能鼓励贸易伙伴出台报复性措施。

“如果欧洲市场开始再度充斥廉价的中国钢材,那将会引发一场大冲突,”一名欧洲外交官本周在北京表示。

译者/和风

有危机才会有机遇。这是中国进行产业调整和促进内需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中国应在出口下跌当口进行转型,减少投资美欧市场的份额,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实业投资,特别对周边的政治稳定的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开拓拉美市场。欧洲市场在欧洲守旧的、对美国亦步亦趋的政策指导下,注定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个人觉得还是要多关注一些基层,刚才退税率居然一下上调12%,这是啥概念,我觉得中国还是应该听听马丁.沃尔夫的话
经济学的悲哀,自由贸易已经从理论开始瓦解,没有哪个国家会不顾自身利益去拯救别人的,所有的争论都来自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基础的行为。
其实减少对外资源的出口是好事,中国应当从外国进口资源.中国应当有自己的安排,为本国发展设想,开展有意义的工作.不能让外国人领着你走.
把正确的东西卖给错误的人是非常错误的!而且要更低价格卖给错误的人,更错!
========================================================================
可口可乐“难饮”汇源?
 英国《金融时报》森迪普·塔克(Sundeep Tucker)香港报道 2009-02-16
 
对可口可乐(Coca-Cola)来说,如今其全球第四大市场中国令人兴奋。这家美国公司上周报告了稳健的第四季度业绩,得益于中国市场发货箱数上升29%,使中国成为该公司在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穆泰康(Muhtar Kent)表示,其旗舰产品已成为中国消费者“能够承受的常用品”。不过,说服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接受可口可乐对中国领先果汁厂商拟议中的收购,正成为一项更艰巨的任务。自可口可乐宣布计划出资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集团以来,已过去了将近6个月。汇源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在国内100%纯果汁的市场上占据了42%的份额。这宗拟议中的收购正在等待监管机构批准,它是中国加强后的反垄断体制在去年8月生效后,面临审查的最令人瞩目的协议。在外资收购国内领先品牌方面,评估中国接受意愿的人士,对于北京的决定及其决策过程,都有强烈兴趣。负责施行中国《反垄断法》的商务部,尚未就合并申报文件置评,只是在近期口头确认,这宗交易已进入第二阶段评估。这种缺乏清晰度的情况,正开始让某些涉及交易的人士感到不安,其中一位把迄今的过程形容为“就像把球投入一条黑暗的隧道”。熟悉这宗申报的人士表示,各种结局都仍有可能,从完全拒绝到接受。“商务部也可能批准这宗交易,但附带一些条件,”一名观察家说。去年11月,中国商务部爽快放行了英博啤酒集团(InBev)对竞争对手安海斯-布希(Anheuser-Busch)520亿美元的收购,但对于合并后的公司进一步收购4家关键国内啤酒企业的股份,则预设了多项限制。英博和安海斯-布希两家在中国都有业务。那项裁决是反垄断新体制实施后首份发表的裁决,它引发人们担心:中国官方可能会利用反垄断法来保护国内行业免受外国竞争。熟悉可口可乐申报情况的人士表示,该公司过去几个月来一直在答复商务部官员提出的种种问题。“中国商务部在把可口可乐当作试验品,了解其它司法管辖区是如何处理类似反垄断申报的,”一名人士说。“这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学习过程。”某些交易撮合者认为,无论如何,商务部对这宗交易的斟酌,都可能已遭到北京政府部门间矛盾、或者缺乏足以执行新法的合格技术官僚的拖延。中国官方还必须留意民族主义情绪,这种情绪在一些网站上得到流露,网民强烈反对丧失“文化支柱”。一些分析人士的看法是,中国商务部正在等待北京与华盛顿之间的气氛出现改善,然后才会放行这宗交易。不管是什么原因,紧张程度正开始上升。该交易的“长期时效日”(longstop date)为3月23日,过了此日,可口可乐将有权利重新谈判交易条款。这种前景将使出售一方的集团担忧,该集团包括持有公司36%股份的汇源创始人及董事长朱新礼;法国的达能(Danone),持有23%股份;以及美国私人股本公司华平投资集团(Warburg Pincus),持有6.8%股份。可口可乐的出价是每股12.20港元现金收购,几乎3倍于交易宣布前汇源股票的最后一个收盘价,而且相当于市盈率高达50倍。市场观察人士相信,对于审批过程的担心,也许是汇源股价上周突然下滑的原因。“汇源股价现在比可口可乐的现金出价低了25%左右,这可能是一个迹象,表明合并套利者正开始怀疑这宗交易能否获准,”一名市场观察家表示。不过,完全拒绝的结局将是一大意外,其原因之一是,可口可乐近年已在北京政策制定者圈子中赢得了可信度和尊敬。译者/和风当心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真正目的,就像金霸王收购福建南孚电池,其目的就是抑制南孚对金霸王的威胁!!!
这次收购案在去年就刮起了很大的旋风,很明显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目的是推进其在中国市场的果汁市场,果汁产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可想,如果通过汇源进入市场的话,效果会好很多。从商业角度而言,汇源股东和可口可乐在这场交易中是双赢的。而且汇源目前的状况也不好,如果能收购成功倒是件好事。只是有很多所谓保护民族品牌的说法,但愿不要再出现小护士的惨案。
以前从来不喝汇源果汁,自从听说可口可乐欲收购汇源,就尝试了些,那个味道实在不咋的,尤其是猕猴桃味,那还是果汁吗?恐怕我永远不会买了。
自从听说可口可乐要收购汇源,就没买汇源果汁。春节期间买了一些,前天我女儿告诉我,汇源纯果汁已经跟糖水一样了。下次不会再买了。
\\\\\\\\\\\\\\\\\\\\\\\\\\\\\\\\\\\\\\\\\\\\\\\\\\\\\\\\\\\\\\\\\\\\\\\\\\\\\\\\\\\\\\\\\\\\\\\\\\\\\\\\\\\\\\\\\\\\\\\\\\\\\\\\\\\\\\\\\\\\\\\\\\\\\\\\\\\\\\可口可乐没吃下汇源“禁果”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森迪普•塔克(Sundeep Tucker)香港、 吉密欧( Jamil Anderlini)北京报道 2009-03-20 中国政府决定阻止可口可乐(Coca-Cola)以24亿美元收购中国重要果汁生产商汇源果汁(Huiyuan Juice),这一决定在中国国内受到了广泛支持。一家主要网站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12万投票者中超过80%都强烈赞同这一决定。逾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外商投资中国企业是有害的,给民族品牌带来了不良影响。在香港上市的汇源果汁在国内纯果汁市场占有42%的份额,是一个得到国内公认的品牌。可口可乐在中国销售碳酸饮料已有很长一段历史,但尚未在纯果汁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该交易本应是外资对中国企业规模最大的并购案。然而,这项否决令众多关注此项交易的海外银行家、律师和投资者感到意外。他们警告称,这将对涉华跨境并购带来负面影响。这份一页纸的官方否决声明是由中国商务部(Ministry of Commerce)做出的。商务部是中国去年8月份开始实施的反垄断法的监督机构。商务部表示,这项收购案“将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可口可乐“可能利用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绑销售果汁饮料……导致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更少种类的产品”。声明补充道:“此外,集中还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自新垄断法实施以来,商务部共收到40起反垄断申报,而可口可乐的交易是首个遭到否决的案例。去年9月份公布之时,可口可乐的投资计划在中国果汁行业引起了不满,竞争对手用带有情绪化的民族主义言辞对它进行了攻击。中国公众和官方机构常常用类似眼光看待外国在华投资,中国出台的经济和国家安全法规虽然内容模糊,但涵盖面非常广泛,可用于阻止外国投资者收购几乎任何一个行业的“民族品牌”。曾参与起草中国反垄断法的北京大学法律教授盛杰民表示:“商务部依据法律和事实,经过180天的辛苦调查,做出了专业的决定。”但他指出:碳酸饮料和果汁似乎并不属于饮料市场中的同一领域,因此,认为(企业)在一个市场中占支配地位,就会在另一个市场也占支配地位,这种预测似乎理由并不是很充分。许多与该交易有关的银行家和律师表示,中国政府以反垄断法为由,出于民族主义立场抵制对领先品牌的收购。一名交易撮合者表示:“这是一个愚蠢的裁决。坦白地说,如果可口可乐在中国连一家果汁公司都不能收购,我们就可以向其它试图在中国进行并购的企业告别了。”与此同时,中国正试图进行一些颇具政治敏感性的境外投资,例如中铝(Chinalco)向力拓(Rio Tinto)注资195亿美元。另一位交易撮合者表示:“我认为有关可口可乐的决定将给中国带来反作用。它将助长澳大利亚等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些国家对所有资源交易都很抵触。”这一决定将坚定许多交易撮合者的看法,认为中国公众是反对外资收购的,尤其是涉及美国企业的外资收购。美国私人股本公司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曾希望中国政府能批准该公司高调投资中国大陆的一家机械制造商,但经过3年的奋斗后,凯雷去年终于放弃了。对外国公司收购中国领先企业感到担忧的民族主义者来说,这笔交易也让他们感到愤怒。今年前两个月,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同比下降26.2%,至134亿美元。继去年下降21%之后,中国今年的外国直接投资预计还会进一步减少。今年5月,中国政府将出台一部新法,要求国有企业或资产的出售必须基于市场价格,这为在华收购施加了另一道监管障碍。律师们表示,在有关政府部门已开始实施这些新法规的地区,审批过程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译者/何黎法律界人士批评中国拒绝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英国《金融时报》森迪普•塔克(Sundeep Tucker)香港报道 2009-03-20 竞争事务律师表示,中国拒绝可口可乐(Coca-Cola)24亿美元收购汇源果汁(Huiyuan Juice)计划的依据存在逻辑问题,此举可能是对以往美国保护主义的报复。中国商务部(Mofcom)周三决定否决该交易,令银行家、律师和投资者震惊,该交易本应是外资对中国企业规模最大的并购案。这项决定以反垄断为由,即可口可乐可能会通过搭售果汁饮料,滥用其在中国碳酸饮料行业的支配地位。商务部还表示,该交易会对中国规模较小的果汁生产商带来不利影响。这份一页纸的裁决激起了竞争事务律师的大量评论,他们表示,中国正利用去年8月开始实施的反垄断法,阻挠有政治敏感性的外国投资。路伟(Lovells)律师事务所表示:“这项决定的论证逻辑是存在问号的。”路伟驻北京的律师基尔斯蒂•尼克尔森(Kirstie Nicholson)表示,对搭售的担忧,可通过施加行为条件或一旦发生即课以处罚而得到解决。不过,一些律师表示,其它国家的反垄断制度也曾利用对搭售的担忧设法阻止交易,而中国演变中的反垄断裁决将趋于成熟。一个例证就是2001年欧盟(EU)试图阻止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收购霍尼韦尔(Honeywell),这项裁决后来被法庭推翻。这种明显对规模较小的、汇源竞争对手的保护,引起了国际律师事务所安理(Allen & Overy)批评。这家总部位于伦敦的律师行指出,“反垄断法的根本宗旨是保护竞争,而非任何精选的竞争者群体”。华盛顿豪锐(Howrey)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约翰•塔拉戴(John Taladay)表示,中国商务部的反垄断部门不像美国和欧盟那样是一个独立机构,因此“不能免受政治压力”。他补充道:“你不得不揣测,(该决定)是否是对中海油(Cnooc)当年试图收购优尼科(Unocal)所受阻挠的报复。”中海油在华盛顿遭遇政治反对后, 2005年撤销了对优尼科的竞购。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