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农民专业合作社闯出新天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8:04:02
        记者 邢兆远 发布时间: 2009-03-19 07:32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泰安3月18日电 “近年来,在泰安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1630个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191个,带动农户48.7万户,覆盖粮食、果菜、药材、养殖等20多个特色产业,”山东省泰安市委宣传部部长白玉翠今天向记者介绍说,“这一崭新的模式,破解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给农村

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并对科技、教育、文化,以及人们的观念、社会风尚等层面产生了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郑龙村农民田修屯介绍说:“俺家过去承包的5亩土地,每年纯收入也不过2400多元。现在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每亩底金收入700元、分红500元,俺在合作社打工又每月收入500元,全年合计纯收入达到1.2万元。”在合作社里,入股的农户被优先安排在蔬菜生产基地打工挣钱,还作为股东享有监督权。社里对蔬菜实行订单种植,保护价回收,农户旱涝保收,没有了后顾之忧。

  从田修屯的谈话中,可清晰看到“郑龙模式”的结构:农民以自愿的形式用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入股,加入专业合作社,走“股份+合作”的路子,分配方式为“底金+分红+劳务收入”。据泰安市农业局的负责人介绍,在泰安,“郑龙模式”只是其中的一种,农民合作社呈现多种形态,有龙头带动型、科技拉动型、优势产业聚集型等;同时,农户入社也呈现多元化特点,既有以资金入股,也有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的;既有以技术要素为主的合作,也有以劳动资本入社的合作。

  人们发现,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农民,生产观念由“单一种田”向“多种经营”转变,致富观念由“死拼苦熬”向“依靠科技致富”转变,经营观念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各类专业合作社走上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之路,都把入社的农民组织起来,进行文化、技术、经营等方面的培训,乡间学科技、学文化的氛围浓厚起来。刘台村成立了肥桃产销合作社,建立了科技示范园,培养起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带动起3万亩肥桃基地,铸造起“肥桃”品牌,吸引来全国各地的客商;接着兴建景点,办起“桃花旅游”,每年吸引游客5万多人,仅门票一项收入就达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