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网民愤怒的利用已成为一种产业(中国青年报 2009-3-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0:53:58
    北外女生香奈儿事件正闹得沸沸扬扬。“香奈儿”坚称因“博文批评教育制度遭到报复”,校方称其主动休学,而非强制退学,同学则称“香水女生”纯属自我炒作。虽然事实真相尚不明了,但名校漂亮小女生,博文批评教育制度的斗士姿态,遭报复而被退学的受迫害情节,每一个因素都那么适合炒作,那么迎合着庸众饥渴的眼球。

    还是先弄清楚事实再作评论和判断吧,不要迫不及待和先入为主地挥舞道德大棒,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不要被不明来源的信息所预设的判断和情绪感染。可就是有人很傻很天真,轻信小女生的一面之词,义愤填膺地要拔刀相助、英雄救美——有人张罗着要为小女生提供法律援助,有人炮轰教育部和北外的校风,有人甚至已开始人肉搜索相关教师,网站关于此事件的标题也倾向性很明显:郝校长,请别骚扰我家人。事实远未清楚,真假尚末分辨,那么愤怒干吗?是真愤怒,怜香惜玉,还是跟着炒作和起哄?

    息怒!淡定!从“讥讽挤公交车的是下等人的‘90后’炫富女”到“月薪3000以下就是下等人的雅阁女”,网民遭遇过无数次类似的炒作和戏耍,愤怒感和道义感已经被无良炒家利用过N次了,怎么就没有对这复杂的网络江湖长点儿记性?轻易地就跳起来了,好像不跟着骂几句就显得自己很不高尚一样。难道你们不知道,利用网民的愤怒如今已经成为一种产业?当你义愤填膺、正义凛然地口诛笔伐之时,炒家正躲在电脑后一边数钱一边骂你傻呢!

    我曾经也很傻很天真、很愤很冲动,见不得网上那些不平事,看到有人在网上叫嚣就忍不住跳起来,但自从知道那个上网找骂的“90后炫富女”是人策划出来后,就感觉像吃了苍蝇那么恶心。没想到,诸如此类的炒作已成产业。

    某天,收到一个自称某策划公司张某的邮件,说看到我的专栏评论,想结识云云,给了MSN让加为好友。网上闲聊几句后就说:我们正在为一个网络客户策划网上宣传,希望在本月中能有平面媒体的声音。由于是话题炒作,所以比较适合做评论。而我常写专栏的几家媒体,正好是他们的目标发布对象。我还是没搞清楚干什么事,他于是跟我讲细节:“大概给你介绍一下这个项目的操作手法,在这个月10日左右,会有一段视频曝光,然后就是网络进行话题炒作,再就需要平面媒体对此发出一些声音”,发完这些信息后他加了一句:“呵呵,我想,您一位资深媒体人,对这类手法应该很熟悉了吧?”

    看来我的见识真的太少了,感觉甚是惭愧,原来还有专门的炒作业务呢。在我表示出不感兴趣后,张某开始向我“公关”:我们策划的这个话题还是很有争论价值的。过了几天,他又给我发信息说:不知你有没有留意网上有个“一天花光100万”的活动宣传?这个活动现在网上挺火,该活动是某网站委托我们执行的,这是上海某报的报道,很详细地讲了这个活动,不知你是否有兴趣看一下?

    很显然,从策划公司委托公关公司,再到公关公司找网站和写手炒作,再挑逗和刺激网络跟进,这已经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经常被“丑恶”激得暴跳如雷、充满正义感的网友,当你看到背后这个产业链时,你还会那么不辨真相就愤怒吗?源头上的炒家非常明白,网络传播是一个没有多少人关心事实、没几个人愿意核实真假的浮躁语境,“乌合之众”们空有一腔廉价的道德义愤和很容易被激起的正义冲动,更习惯于作道德判断而非追问真假,情绪很容易被炒作的“魔弹”所击中并操纵,易于被人编造的故事和场景所迷惑。这是一个变态、病态的传播生态,不过注意力就是经济,眼球就是经济,网民的愤怒感就成为文化工业机器上的润滑剂。

    一事当前,先问真假,后断是非,再说利害——这是报社一位老报人给年轻记者编辑们的教诲,也是他对自己一直以来所坚守新闻职业伦理的精辟概括。我觉得这种伦理对网民来讲也非常重要: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当然先得追问某件事是真是假,然后再根据事实信息去判断这件事是对还是错,最后才轮到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看多了炒作游戏的网友们,面对真假难以分辨的信息,请选择以沉默反抗无聊、拒绝被人利用,以冷静、客观而不是起哄、围观的态度去追问真相,千万别充当“眼球赚钱机器”的螺丝钉。

    不过群魔乱舞口水横飞,我已分不清哪是以出位言论吸引关注的炒家帮手,哪是被利用、被忽悠、被蒙蔽、被挑逗的不明真相的网众。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3/19/content_2588331.htm  

曹林:网民愤怒的利用已成为一种产业(中国青年报 2009-3-19) 李玉波:让3亿网民成为乳品“监督员”(中国青年报 2008-12-19) 吸毒已成为国人的一种常态 吸毒已成为国人的一种常态 宋桂芳:别拿问责试探公众愤怒的底线(中国青年报 2009-3-12) 叶匡政:当春晚成为一种国家仪式(中国青年报 2009-2-3) 中国青年报:互联网已成网民不良情绪发泄场 领导干部“网论”:关注网民意见已成为工作常态 当思念已成为一种习惯 Oh My Media!!! ? 中国青年报:于建嵘:网络全民参与已成为中国民主的力量 符玉瑶:“已阅”是一种网络版官腔(中国青年报 2009-8-18) 央视,为何成为网民的众矢之的? 盛大林:有没有不违法的网民(中国青年报 2008-9-19) 防止“沉默的大多数”成为“愤怒的大多数” 林天宏:慈善榜、晒客、网民的喜好、音乐(中国青年报 2007-3-21) 曹林:腐败之下经适房成为权贵自肥的盛宴(中国青年报 2009-8-6) 曹林:腐败之下经适房成为权贵自肥的盛宴(中国青年报 2009-8-6) 王帝:警惕爱国热情成为兽首加价的砝码(中国青年报 2009-3-3) 90后已成为最大网民群体 全国各省中广东网民数量最多 南粤大地 南方网 洛阳“网民当选人大代表”其人其事(中国青年报 2009-2-19) 曹林:“网友曝”是一种很恶劣的新闻文风(中国青年报 2009-7-21) 曹林:“网友曝”是一种很恶劣的新闻文风(中国青年报 2009-7-21) 吴鹏森:中国楼市已成为一种社会剥夺机制 中国楼市已成为一种社会剥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