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平:加大投入,教育经费需透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36:39

杨东平:加大投入,教育经费需透明

2009-03-06 08:35:10 来源: 中国网 跟帖 201 条

杨东平:著名教育和文化学者,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系中国第一个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副会长,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曾任CCTV《实话实说》、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总策划。

网易评论·2009年全国两会系列评论之三

两会系列评论之二:党国英:解决农民工就业需做三件事

两会系列评论之一:丁学良:大学生就业,救急更要治病

提要:从审计署的审计情况看,各级政府挤占、挪用转移支付的比例非常高,这就面临一个新问题,在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教育经费统筹时,如何建立一个公开、透明、高效的教育财政制度,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

化解或缓解金融危机多管齐下,要靠多种渠道。其中,加大教育和人力资源的投入,是一个十分重要方面,因为教育具有反周期作用,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会有更多的人愿意通过接受教育培训,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国家也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促进整体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未来的竞争力的提升。

就教育投入而言,目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教育投入不足,二是公共教育财政制度不透明。

目前,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的总体仍然不足。我国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2000年教育投入占了GDP的3.32%,而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一个目标是,希望在2000年时,政府教育投入达到占GDP的4%,现在看来到2010年恐怕还达不到这个目标,所以教育投入近期的目标是追求达到GDP的4%。而就是达到这个目标,相对其它国家来讲,这个投入的比重仍然很低。

具体到农村教育投入上,尽管国家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比前些年有所提高,2005年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但是,各地普遍存在普九教育经费欠债现象,尤其是在县以下的地方政府。如何化解普九债务,各地进行了一些积极尝试,有些地方像重庆已经基本解决了。对此,我认为比较好的做法是省级统筹,省级政府要下比较大的决心,来为农村的义务教育欠债买单,现在归还欠债主要还是在学校和乡镇层面,省级政府要承担更大的义务教育投入责任。

这两年来,中央开始对西部和中部地区的教育实行转移支付,从审计署的审计情况看,各级政府挤占、挪用转移支付的比例非常高,这就面临一个新问题,在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教育经费统筹时,如何建立一个公开、透明、高效的教育财政制度,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使用。

教育投入不透明,造成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例如“择校热”问题。对城市教育“择校热”解决的最好方式是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学校的设置,重点学校的均衡化后就不会择校。有人认为均衡化的目标不现实,是理想主义的,但安徽的铜陵、沈阳等地区已经实现。城市地区实现均衡化并不难,因为地区学校没有太大的硬件差距,主要是教师,重点学校享有一些特殊政策,聚集了大批一级教师、特级教师。要努力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教师资源一均衡,生源就均衡了。此举必定遭遇教育局和重点中学强烈反对,因为通过重点中学收择校费,可以增加很多教育经费,所以教育局成为特殊的利益集团,不愿意打破现有格局,不愿意均衡化。

农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质量低下,教育薄弱或空壳化,主要是由于教师资源造成的。教师资源有两个问题,一是本来素质就比较低,优秀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去任教,另外一个是现有的教师制度,把好的教师层层选拔到进入城市了,农村教师选拔到县,县里面的教师选拔到省会,省会优秀的教师选拔到北京。农村的好学校,老教师纷纷被调离或者撤走,生源减少,农村学校的空壳化相当明显。要改善农村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譬如今年开始实行义务教育教师的绩效工资,通过执行绩效工资,会对整体提高教师的待遇起到比较大的作用,目前正在制订的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有一个重要的建议,就是把义务教育教师纳入公务员体系,如果教师能够纳入公务员体系,教师的待遇将得到有力的保障。

总之,既要加大教育投入,又要建立公开、透明、高效的教育财政制度,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促使教育均衡发展。这一问题,十分紧迫。 (根据口述整理,未经杨教授审阅)

网易专稿,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来源:中国网 作者:杨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