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山:日韩基础教育如何保障公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3:48:05
  对于发展中的我国来说,公平、均衡教育问题比任何时候都显得尖锐和复杂,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的“校中校”、“择校费”更是人人痛恨和喊打的靶子。虽然教育结果和社会公平涉及到劳动、就业与人事制度,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意味着人的发展机会、起点与过程的失衡。如何解决教育公平,如何在保障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又保障教育质量,鱼和熊掌能否兼得?这是一个非常尖锐和棘手的问题,足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讨论。

  日本是1956年实施全国中学学力考试制度,1966年废除了这一全国统一考试制度,从1968年引入“学区教育”制度,学生就近经推荐升入高中的比例增加。日本从1977年实施“宽余教育”(日文为:ゆとりの教育,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宽余教育),分阶段减少授课内容的30%,实行每周5日学习制。但由于日本国内对这种教育政策的争议与尖锐批评,2007年,安倍晋三新总理上任不久,着力推进以首相主导的“公共教育改革”,筹建了由教育界专家、学者组成的“教育再生会议”,决定事隔41年又恢复了对全国中小学学生的学力考试,通过多方渠道和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韩国自1968年废止小学升初中考试制度,1974年实行“平准化教育”(韩国语:?????),高中通过推荐、书面材料、区域配置等方式招收学生。据2002年统计,韩国高中阶段“平准化教育”改革已在首尔等23个城市占全国高中数的57%、学生总数的74%的范围内施行。

  日本和韩国实施“学区教育”、“平准化”教育已有38年和32年时间了,效果如何呢?针对日本国内对“宽余教育”政策导致全国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下降诸多批评,韩国最近对1.7万名在校高中学生、家长和所属学校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赞成“平准化教育”的人占65.7%,反对的人占34.3%。其中学生和家长赞成比例分别为66.8%、67.6%,高于教师的59.3%。赞成的人认为消除了等级、学历社会的弊端,减轻了学业负担和社会压力,减少了教育开支,就近上学方便了学生与家长,为建立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持批评态度的人认为,教师难以因材施教,教师教学积极性受挫,优秀学生流失,学生学习能力下降等。韩国国家教育开发院的诸多专题研究也没有得出“平准化教育”失败的结论,卢武铉总统最近也发表讲话,再次强调了公共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指出了考试与学阀社会带来的弊端。因为韩国教育政策的不断修改和完善,反映了韩国民众的意愿,以及教育政策的规律性和连续性,根据多年研究分析,即使2008年新总统上任也不会全面否定和修改以往教育政策,很有可能补充、修改和完善现有政策,即合理协调和解决教育普及和提高的问题。

  日本与韩国基础教育不能简单比较的理由在于日本实行“学区教育”普及率远高于韩国,韩国的“平准化教育”则由各地因地制宜,如离首尔一小时距离的江原道就没有全面执行。无论国别,公共基础教育中最大的焦点问题是: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选择权和教育公平之间的矛盾,即学生和家长对优质英才教育的向往、选择权利和要与之相适应的国家公共基础教育之间的矛盾,存在着如下社会发展特征和规律:(1)不管学生学习成绩、家庭经济状况如何,学生与家长对优质英才教育的向往、选择欲望不会降低;(2)教育发展特征、规律有时与社会发展特征、规律相脱节,教育工作者既要看重教育发展特征和规律,也要考虑社会心理学特征与规律;(3)教育必须超前、优先发展,各级政府要大幅度增加投入;(4)国家对公共基础教育的优先发展政策与实际投入决定了国家教育公平程度;(5)公共教育与私立、民营课外辅导、补习教育之间的差距(当教育选择、公共基础教育、课外辅导三者关系不协调时问题会突出);(6)教育的国际化,决定了当国内公共基础教育不能满足学生、家长要求时,早期留学现象会加重。

  对此,作为国家和政府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手段还是加强公共基础教育,应及早采取相应对策:如(1)加强公共基础教育,提高教育水平,满足学生个性、多元需求;(2)加强公立学校的课外辅导和补习,关键是提高辅导水平,比社会上的辅导班提供更优质、完善的服务;(3)改革、淡化高考制度,真正实现多元、双向、综合考核学生成绩,从单向鉴别选录向发现和实现自我潜能的教育转型;(4)从激烈的考试、学位社会向就业与创业社会转型。(5)坚决取消小学升初中的各种考试和证书等鉴别制度与做法,全面实行就近入学制度;(6)淡化中考,积极发展特色、职业高中(对口升入理工农医类专业大学),通过升学和就业导向,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事实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