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村账 写"村史"--农村会计的改革开放30年记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35:05

    新华网石家庄11月7日电(记者张涛)李太华是河北省临漳县东营村的一名老会计,负责记村账。他说,一本村账就是一部“村史”,他以独特的方式感受着改革开放30年来家乡的巨大变化。

    这套村账记录了东营村各个阶段农民收益分配、农村土地经营、集体资产增值、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状况与沿革。

    1978年,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土地改革拉开序幕。村集体土地分到农户手中,每户村民手里有了一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按亩纳税,对土地倍加珍惜。据东营村的村账记载,村民刘瑞林家承包耕地10.3亩,每亩上交16.75元的农业税。这一年东营村农民人均收入突破800元。

    村账显示,从1983年之后,东营村村委会领办上级组织的工作开始增多,抓计划生育、收农业税逐渐成为主要工作。为了增加公益事业资金,村里陆续办过3家企业,但是开开停停,到1994年全部停产倒闭。

    1995年,东营村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李太华说,这一时期,东营村种粮的劳动力少了,一些村民开始外出打工。村账显示,由于没了集体收入,开始出现集体债务。在1996年的账上,村集体的债务是20万元,主要是公益事业投资,债权是14万元,主要是农户欠村集体的农业税款。到2004年,村集体的债务和债权分别变成60万元和12万元。

    李太华说,债权、债务的形成有深刻背景,这一时期村里打井、修路等公益事业投入较为集中,村集体没有资金,只能欠账,再有就是向农民收,这一时期东营村年人均负担达150元,农民没钱交,只好欠村集体的,形成“债务链”。

    2004年是个转折点。这一年,我国政府首次提出减免农业税,东营村人均负担减少到29元。2005年,全部免征农业税,农业税费收支账成为历史。

    去年,村集体建起了一个饲料场,集体收入开始增加。30户村民由村干部带头纷纷搞起蔬菜大棚,每个棚年纯收入2000多元。李太华说,让人高兴的是,目前村内的债务已消化一半,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

    据了解,东营村保存完好的村账共计90余卷,单据装订400多册,各类合同120余份。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的专家说,通过解剖这个“小麻雀”,能看到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制度变迁。

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