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应该文理不分科——也说自己的学科转型过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8:13:10
当然应该文理不分科——也说自己的学科转型过程中科院:陈安
今天看到教育部开始讨论文理分科问题,不爱写时论的我还是想说上几句。

文理在早的时候是不分科的,而且我认为也不该分科,当然未来趋势还是不分科更好些。

现在既然考试的科目可以灵活设置(如3+X等),那么,学习某个课程并不意味着就是只奔了考试去,那在青春期记忆好且分辨能力还不高的时候,多几个门类的知识有何坏处?我觉得这毕竟是个简单的问题。

原来的分科,应该是觉得文科人没有必要学理科的东西,同时理科人没有必要学文科的东西,初中学得就足够了。再加上当时一考试就是7门8门的,学生们压力大,有点复习不过来,就分科了事,最开始分得还相当可乐,就是“地理”这一学科被分到了文科那边,可是大学的地理及相关院系招生的时候还是基本以招收高中理科生为主。当时如此考虑的原因是文理科应该学差不多数量的科目(你7门我也7门),而如果去掉地理的话,文科就只有历史一门课了,而理科至少有物理化学(且不说还有生物),于是,地理就被生硬地放到了文科。

我当年上高中时的文理分科就是这样弄的,很让人无奈。

我当时是果断地选择了理科,尽管我其实还是更喜欢文科的。被迫选择是因为高中以上你就必须做一个选择,而不是随着自己对于一个学科门类更加深入的了解后再进行选择。大家也都知道,社会上一直有这样的倾向,类似的倾向钱钟书也在《围城》里说过,那就是——学理科的看不起学文科的,而在文科的里面,学外文的看不起学中文的,学中文的看不起学历史的,学历史的看不起学政治的,如此等等。

所以,如此氛围下,谁还敢学文科啊?那显得自己多没自信,多没脑子啊。

最后我上大学的时候甚至还学了最理科的数学,结果很快就发现自己学不了数学,学数学绝对得本人是天才才行,后来我尊重的周先生也说到这个问题,说中国科学院数学所的一些让人尊敬的老人,一度也在《中国科学A》上发表论文很多篇(在当时的学术界,这就是最牛的啦),可是,一退休,虽有院士水平但是却不是院士,自己的这个方向几乎是立刻陨落,最后一辈子忙活却相当于啥都没有干一般。

数学界的天才是干啥的呢,一可以提出学科方向,如外国的高斯、黎曼、希尔伯特,身为中国人的陈省身、华罗庚、冯康等;二可以解决问题,如威尔斯、佩尔曼、陈景润(证明了歌德巴赫猜想问题的一个接近结果)等。

如果没有这样的天才,不去硬做也罢,就去做了应用也好,至少对世界还有点作用。

我本无数学天分,且距离数学天才有着不知道多少万光年的距离,而且,一个从小热爱文科的文学少年却学了数学,但是发现自己并无这个前途,只好开始转型,先从概率转到运筹(稍微不那么纯数学了),又从数学转到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的这个方向虽然数学味道还有,但是比起不特别数学的运筹还是要淡了些。即便如此,我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还有评委说“你做的‘太’数学了”,让我吃惊不已,因为那时候我已经不好意思说自己的数学背景了,觉得自己已经变得太不数学了。

到了博士后去做了阵子计算机的东西,然后又到了工作阶段,就去做企业管理的东西了,立刻感觉简单多了,而且也发现自己的口才和智力更适合做这些简单东西。企业管理,理科味道就渐淡了......有时候淡到竟然加减乘除就可以解决问题。

于是,理科的那点基础在我的头脑里开始重新回潮,只弄四则运算未免也太简单了吧?经过彷徨复彷徨,我终于找到了“应急管理”,它可以很文科,纯文科,也可以很理科,纯理科。在这里游弋才比较符合我的个人兴趣和爱好,且自己还觉得算是比较游刃有余。

人如果能够不被硬性地分科,也许找到自己擅长东西的时间会短很多,发挥长处的概率就会增大些,人尽其用,社会最后得以更快速发展。

而早早地在高一就分科,一定会有被迫选择的情形,而一旦被迫选择,就很可能需要很久的时间才找得到自己适合做的方向和工作,最富有创造能力的时期也就可能被浪费!

其实,在大学里,如果有充分的理由,也应该可以实现跨学科的转系转专业,因为人到了成人之后,自主性才会更大些,对自己的了解也就会更多些。

所以,一定请将文理分科的时间尽量推后些,再推后些。这是一个国家的事情,不是教育部一家的事情,教育部只是个操作者,如果操作失误,耽误的可能是一代人的青春和一个国家发展的迟滞,但是这个迟滞我们从表面上却看不出来,从而使得纠错更难,于是,延续的错误就不只影响一代人或十年二十年了。

一定慎重并做正确选择。原文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