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理论(我和哲学、论幽默、论金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1:56:10

 

论理论

(我和哲学、论幽默、论金钱)

 

 

理论不是本来就有的,它是具体的主观存在,是我们人为建立的一种认识工具。工具都是人为制造和改造的,所以,我们必须去构建理论平台,以便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一、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是紧密联系的,理论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1-1、理论的建立

理论是认识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建立与应用需要符合客观规律。任何一个平台都是建立在更大的平台之上的,但是,更大的平台往往不能更为方便地应用。为什么呢?因为不方便于我们的认识——大而不集中的平台,功能杂乱无章,认识起来很不方便,使用起来更不方便。在这个世界上,所有需要认识的东西作为一个整体是个最大的平台。为了方便我们的认识,我们需要对这个最大的平台进行整理,进行抽象,进行归纳,以便我们的认识能很快掌握一个浓缩了最大或较大平台的功能完善的小平台。理论的建立就是这个浓缩的过程。

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是个具体的存在,所有的具体之间都有一定的作用规律,都可以抽象出一些相同的东西。这些相同的东西不能孤立地存在,它们只能存在于具体之中。所以,理论的建立不是将这些相同的东西作为孤立的东西抽象出来,而是作为一种概念,一种认识而抽象出来。

理论的建立需要深入生活,因为我们生活在具体之中。具体的东西大多是没有经过我们的意识深度加工的东西,它具有真实性和生动性。我们始终生活在社会的某个角落之中,社会的发展高度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我们所在角落的发展高度。所以,我们所在的具体生活,都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社会是广漠的土地,我们所在的角落是支撑和贴近我们认识之根的土壤。

/我20年前开始研究哲学。我是从看马哲的一本普及读物开始知道什么是哲学的。那天大概是1987年底或1988年初,就定为1988年1月1日吧,比较好记。头十年,我没有取得任何看得见的成绩,唯一取得的是创造什么的能力。创造出来的东西并不是有用的东西,所以,我每天没有对头一天的否定我就睡不着觉。这十年,我从没有稳定的饭碗到有稳定的饭碗没有稳定的工作。我是从1995年开始进入湖北省工建安装公司上班的。工作不仅仅是没有稳定的地方,而且,经常闲在家里没事做。所以,我有很多时间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不是我公司有时没有工程可干,我公司有时工程多得忙不过来,还得大量请临时工,有时因宏观调控,工程不够用,极少数象我这样技术不太好的只能在家里呆着。这样,我才有很多时间思考问题。

问题是始终存在的,问题是你能不能提出问题。提出了问题,你就拥有了可以思考的东西了。

/有了可以思考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拥有思考的愿望。头十年,我一直羡慕每天有规律上班的工人。他们有周末,在离家很近的地方上班,每天都可以回家。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我无法拥有,只能面对现实。

理论创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它的艰苦在于排除干扰,排除诱惑——这是个内心激烈斗争的过程。诱惑不仅仅是指名利,而且也可以是安于现状。

/头十年,怎样不断地否定自己,是个一直存在的问题,正因为有了这个问题,所以,那段时间,我没有任何需要维护的观点。除了那虚无缥缈的能力外,我一无所有。

=金钱是人们普遍想拥有的东西,人们普遍想拥有的东西有些看不见摸不着。金钱是看得见的,而且你需要什么看得见的东西,金钱一般都能办到。所以,狭义的一无所有指的就是没钱。金钱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很方便地满足人们的非特殊的主观愿望。为什么不说金钱可以很方便地满足人们的特殊的主观愿望?因为特殊的主观愿望需要特定的条件。当然,努力一下,非特定的条件往往也可以用金钱去改造。但是,金钱最大的坏处就是无法改造掌握金钱的主体。因为金钱的好处就是可以通过市场力量改变客体来让客体适应掌握金钱的主体。

/=我没钱,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但我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能力。我觉得,人首先需要改变的是自己的能力,而后才是自己的环境。如果颠倒了,先改变了环境,那人的能力就无法改变了,除非他的能力是用于改变更高层次的环境。如果国家没有花钱办学校,如果我父母没有出钱让我读书,那我所需要改变的环境就是饥饿了。当我拥有金钱拥有好环境的时候,我是不愿意放弃的,也不愿意去提高创造好环境的能力,除非是为了创造更高层次的环境。已有的金钱已有的好环境是人提高创造这种好环境能力的最大阻力。

理论创新的最大阻力就是已有的东西,我们往往对放弃已有的东西缺乏勇气。这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创造更高层次东西的能力缺乏信心。理论创新的最大动力就是对已有的东西存在怀疑。怀疑是因为我们看得更远,不怀疑是因为我们愿意相信已有的东西长时间对我们有用。

/我一直渴望的是拥有良好的思考环境,但我没有,所以,我内心很压抑。

=金钱应该是我们用于追求更高层次环境的工具。更高层次环境是我们更高层次需要的环境,只有提高了我们需要的层次,才能让金钱不用于纵欲,少用于低层次的需要。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更新我们的需要。金钱应该是为这种需要买单。

在建立理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一个新字。如果重复别人的东西,那就叫理论学习了。理论的建立是一种创新的过程。理论的新新在哪里?新在理论的表达方法上,而不仅仅在于理论所表达的客观规律上。我一直认为,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只是不同的理论在多大程度上让我们方便地认识客观规律各有不同。有的理论,在表达的方法上严重脱离人的感觉,仅仅只有少数人看得明白;有的理论并不能正确地表达客观规律,但是,它可能会让我们找到一条认识客观规律的好方法。

1-2、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和我们道路体系一样,都是起到沟通具体存在的工具。理论是我们在认识上用于沟通具体感觉、具体存在之间关系的工具;道路是用于沟通具体地点的工具,它是便于我们从一个地点到另一地点的工具。道路有主干道、次干道和小道。理论也是如此,它也有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等多个不同层次的理论。

/*内心很压抑的人,最需要的是拥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幽默也是一种能力,是乐观的能力,沟通的能力,沟通的是内心的不同部分,社会中的不同的人,让这些不同之间和谐起来。

我喜欢北京的道路,它不是东西向就是南北向,让人很有方向感。我不喜欢武汉的道路,它很少正好东西向或南北向,让人很难有方向感。我们应城的道路和中央保持一致,也是不是东西向就是南北向,让人很有方向感。在武汉,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你本来是在往东走,走了一段路后你会发现你是在往北走。有的理论也会这样,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有迷路的感觉。所以,我觉得,理论应该与人的内在思维习惯相一致。

*能否从一个地方迅速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我们每个人都喜欢体验快感。记得在某个工地,有个电焊工技术很好,我们喜欢戏称他为“马老师”。有一次我和“马老师”等同事聊天,我说:“我上技校时的班主任姓马,(突然望着“马老师”)好像不是这个马老师。”惹得大家笑了好半天。当然,你不是置身其中,你很难笑出来。笑出来需要很强烈的时空转换,最好是身临其境,身临其境地体验两个不相干的事情沟通在了一起,快速的沟通,让人体验到了快感。幽默是通过捷径的过程。它不仅可以拉近不同感觉之间的距离,也可以通过这种感觉距离的拉近,拉近不同人之间的距离。

那些容易让人迷路的道路,在熟悉它的人面前,同样可以帮助人快速找到目的地。但是,作为一个中心城市,如果它的道路容易让人迷路,是很难让外地人喜欢上这座城市的。作为一套理论体系,如果它的某些原理很难让人正确理解,那么它就很容易让人敬而远之。旧的理论体系在熟悉它的人面前始终不会有迷路的感觉,熟悉旧的理论体系的人的思维、感情和利益已经习惯了旧的理论体系,往往对新的理论体系产生排斥。如果我们用新的理论体系去取代旧的理论体系,那么,必然会有利益集团去维护旧有的理论体系。其实这很好理解,当我们用新道路取代旧道路的时候,必然会受到旧道路边商铺老板或者其他有利害关系的人的反对。

/人内心的压抑是别人很难知道的,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挺过去。怎样挺过去?只有不断地改变自我。

道路在已覆盖的区域是可以改变的,但它更多的是向未覆盖的区域延伸。如果道路在其已覆盖的区域没有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那么,不是道路要优化,就是该区域有被边缘化的危险。成熟的理论体系在其已经占领的领域内,如果不是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那其地位是很难改变的,容易改变的是其占领的领域在扩大。

/情绪不好,往往来自于思路的被阻断,没办法,我必须寻找新的思路。新思路往往可以让我思考一段时间,但是,很可能也不长久,只有重新寻找新思路。反复寻找新思路,并不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它可以提高我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时间长了,畅通的思路就多了,很多问题,可以从这一思路去解决,也可以从那一思路去解决。

思路可以成为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理论体系的好处就是,它是个网状结构。当我们在认识和理解一种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这一思路去理解,也可以按那一思路去理解。条条道路通北京,因为道路也是网状结构。

*幽默可以把人轻松地带进另一思路,使人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一般来说,幽默的人思路往往是网状结构。它的优势,在普通人互不沟通的思路之间有思路相沟通,也就是说可以找到捷径。

/思路也可以分主次。所以,我总是在寻找主思路,并且让主思路经受日常生活和思考的检验,这种思考的检验,是看主思路是不是畅通的,看主思路是不是能沟通很多次思路。

基础理论体系应该根植于土壤。土壤是感性的东西,是未加工的东西,所以,理论体系须与土壤有尽可能大的接触面。

1-3、实践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过程。如果说建立理论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那么,实践就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实践必须依靠我们对理论的掌握,这种掌握不是我们的大脑对理论的存储,而是对理论的灵活运用。我们怎样才能对理论进行灵活运用?我想很多人都会骑自行车,但是,我从未看到过关于怎样骑自行车的文章。因为这是个很简单的理论问题,就是通过身体的倾斜和用手掌好龙头来把握平衡。在这里,其实更多的是通过感觉来掌握平衡——这是一种很难说出来的感觉。理论的建立需要的是具体对抽象的感觉,这是一种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人的感性思维需要更多脑细胞的参与,感情投入得越深,会有越多层次脑细胞的参与。感情的深度投入,有可能让人极度幸福,也有可能让人极度痛苦,因为感情的深度投入可以调动大量的脑细胞。我们对理论的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少数脑细胞对理论的存储上,而应该对理论进行有意识的理性把握和更多的无意识的感性把握,两者一个都不能少。骑自行车时通过感觉对平衡的把握就是无意识的感性把握。所以,对理论的无意识的感性把握就是灵活运用理论的基本功。

*幽默不能刻意地去追求,只能在无意识中创造。因为幽默是感性的,它不用严肃的理性思维。感性思维用的是更接近于具体和实践的次思路,理性思维用的是更接近于抽象的主思路。幽默在于实践,而不在于理论。懂幽默理论的人不一定会幽默,会幽默的人不一定懂理论。因为前者属于理性思维,后者属于感性思维。

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是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相结合。理性思维需要的是安静,感性思维需要的是活泼。一般来讲,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在时间上是错开的。所以,理论思维和社会实践很难同时进行,一般应该交替进行。

/我总是把思维能力的锻炼放在首位。这种思维能力的提高在于理性思维对重要思路的正确把握和感性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反复锻炼,其中,理性思维是在安静的时候,感性思维大多是在无法排除社会干扰的时候。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我的座右铭为:拥有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拥有创造什么的能力。 

/但是,拥有什么还是比较好,只是没有能力好。拥有老婆,生活就好;拥有电脑,写作就好。

=能力比金钱重要,比金钱更忠于自己。能力不会从一个人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最多只能从一个人身上很艰难地复制到另一个人身上。而金钱确可以很容易地转移(包括被人索取,被人盗窃)。

实践就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对具体的还原,它更多的是对具体的改造。实践的具体和理论建立时的具体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实践不能完全依靠理论,还必须依靠感觉和经验。生搬硬套理论是实践的最大敌人。

二、逻辑和语言

逻辑就是合理的关系。一切存在的都是合乎逻辑的,比方说具体的现象,客观的存在,甚至是不合逻辑的语言表达,因为不合逻辑的语言表达的形成也是合乎逻辑的。不合逻辑的东西是什么?仅仅是不合逻辑的语言本身,也就是说这种不合逻辑的语言本身不能反映客观世界,而不是说不合逻辑的语言表达形式是无法存在的。这和唯心论是客观存在,但它不能反映客观世界是一个道理。唯心论是主观存在,但是,所有的主观存在都可以包括在客观存在之内,所以说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客观存在是不依赖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的存在,唯心论是不依赖唯物论者的意识而存在的存在。唯物论者并没有完全搞明白唯心论形成的原因,否则,唯心论早就被消灭了。

2-1、逻辑的分类

关系分为空间关系和跨空间关系。空间是有阶度的,一阶空间就是指三维空间,反映不同层面三维空间关系的层次空间为二阶空间,二阶空间的层次空间为三阶空间。空间关系为同阶空间的关系,跨空间关系为多阶空间的关系。

逻辑可分为空间逻辑和跨空间逻辑。形式逻辑属于空间逻辑的范畴,辨证逻辑属于跨空间逻辑的范畴。跨空间逻辑不得违反空间逻辑,这也是我们在阐述跨空间逻辑的论文中所要遵守的原则。

=金钱可分为狭义的金钱和广义的金钱。广义的金钱指的是所有的财富,是一切对人有价值的具体存在。狭义的金钱就是货币,是对所有财富抽象后的简单形式化后的具体。这种具体并不是可以直接使用的具体财富,而是代表财富的一种统一的标准。狭义的金钱不得脱离广义的金钱而存在,广义的金钱之间是通过狭义的金钱来换算的。这样,金钱就成了财富之间的逻辑关系。

这种关系是简单的空间逻辑关系。具体财富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复杂的辨证逻辑关系,是经济学家研究的范畴。

/*=①理论是工具,金钱也是工具,都是能够调动社会资源的工具。工具(包括金钱和电脑)是我喜欢写作并且是写作效率提高的原因。原因是我喜欢金钱,喜欢被金钱追的感觉,这和被喜欢的女孩子追的感觉是一样的。其实我们都喜欢争取类似被金钱追的这种被动。理论是最坏的工具,它会让金钱失去市场,让权力受到约束,让弱势群体拥有能力,这一切都是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惹的祸。

/*感性思维并不刻意地遵守逻辑。前面一段话我不知道合不合乎逻辑,但是,它至少合乎我的感觉。幽默应该是合乎感觉的,否则就是不幽默的。幽默所要做的就是利用逻辑来省缺未能表达的部分,省缺的是真实的,而不是虚伪的,只有这样才能和大家产生共鸣。幽默有时看似不合逻辑,但是,它可以让我们去感受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幽默就是利用不能脱离具体的抽象来带出新的具体。所以,幽默总是在无意识中利用逻辑,利用理论。

逻辑都是抽象的,抽象都是不能脱离具体而独自存在的。所以,逻辑存在于具体的现象之中,具体的理论之中。现象中的逻辑是客观的逻辑,不存在合不合逻辑的问题。理论中的逻辑是主观的逻辑,存在着合不合逻辑的问题。客观的逻辑来自真实的具体,主观的逻辑来自具体的假设。客观的逻辑是抽象的,主观的逻辑是具体的。

2-2、共力逻辑

物质始终处于相互作用之中,作用力始终等于反作用力,这种相等的力就是共力③。共力是外力对物质的内力有效作用部分,共力是外力和内力相互抵消的平衡力。合力为零时,共力就和单个方向的外力相等,共力与合力之和等于最大的外力。合力总能与另一合力形成共力。共力是物质质变的原因,合力是物质加速移动的原因。我们用手握住一个东西,需要的是共力,而不是合力。合力只会把东西推走,不会把握住东西。物质加速移动是为了形成共力。共力是划分物质层次的标准。

任何事物的改变都需要内因和外因,需要根据和条件。内因最多只能是合力,没有外因的帮助,是无法形成共力的,是无法改变事物的。内因是根据是内力,外因是条件是外力。作为根据的内力是共力中的主动力,条件是共力中的被动力。

一事物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质变的时候,它必然也同时受到另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外力的作用。这就是共力逻辑。在这里,另一外力可以是合力。

种子的生命力是内力,土壤、水、空气和阳光等都属于外力的范畴。从种子到成熟的生命,离不开种子的生命力,离不开土壤、水、空气和阳光。种子的生命力是主动力,是种子生长的根据,没有生命力的种子是死的种子,是无法生长,无法改变自己的。土壤、水、空气和阳光是种子生长的条件,它们和种子的生命力合在一起形成种子生长的共力。我们判断种子是生是死,是否有生命力,就看种子在有土壤、水、空气和阳光的条件下能不能生长(质变过程)。这里的逻辑关系属于空间逻辑,因为一对共力仅仅只能存在于同一空间中,在这里存在于层次空间中。

2-3、理论中的逻辑

理论必须合乎逻辑。为什么呢?因为理论论述的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关系。复杂的是众多简单的集合体。如果其中一个简单的部分是错误的,那么,整个复杂的集合体就是错误的。逻辑是简单的,或者是因为我们对较复杂的逻辑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复杂了我们的头脑,让复杂的逻辑简单了。所以,理论中的复杂论证有了众多简单逻辑的参与也会变得比较简单。

理论中的逻辑没有逻辑错误并不能够说明理论就是正确的,还必须有感性材料的真实。理论中的逻辑只是框架,如果和土壤这一感性材料缺乏真实而足够的接触,那么,楼房的框架再结实它也会倾倒。在这里,理论中的逻辑结构就是楼房框架的受力结构,理论中的感性材料就是支撑楼房的土壤。

2-4、语言

理论的建立需要通用的语言,因为语言是沟通各种认识的桥梁。语言可以唤起我们特定的感官,比方说,别人喊你的名字,你对你的名字敏感;你的孩子喊你爸爸或妈妈,你对这种喊声敏感;感人的诗句可以唤起我们内心深藏的情感。语言的这种唤起功能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有的人说话为什么那么吸引人,因为他们的语言具有强烈的唤起功能。被唤起的东西牵动人的神经越多,越能说明语言的感人;被唤起的东西藏得越深,越能说明语言的深刻;被唤起的东西越轻松越有喷薄而出②的感觉,越能说明语言的幽默。

我们的日常语言并不总是合乎逻辑。如果日常语言中没有出现结构性的逻辑矛盾,只是在细节上有逻辑问题,那么,这种逻辑问题就不容易被我们所查觉。比如,“入海口”和“出海口”我们在理解上其实是一个意思。

三、理论的分类分析

理论可按深度、广度和认识的先后三种方式分类。

3-1、按深度分类

理论的深度反映的是理论的抽象度。越是抽象的东西,与之关联的东西就越多。也就是说,越是抽象的东西,越是存在于更多的具体中。越是抽象的东西,从抽象到具体的层级就越多。也就是说,越是抽象的东西,按抽象的不同程度,所分的层次越多。

理论按深度可分为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其实大家都是这么说的,只是认识的深度不同。

思想的深刻度就是理论的深度。为什么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思想的深刻度能够反映理论创新的程度?因为思想的深刻度就是思想的抽象度。思想的抽象程度越高,越能牵扯出更多的具体。这些被牵扯出来的具体就是创造力的继续。抽象必须存在于具体之中,所以,抽象是不能独自存在的,更不能被创造。但是,抽象的理论也是具体的存在。具体的东西,包括抽象的理论是可以被创造的。所以,理论创新就是创造。应用理论和技术发明等为理论创新的继续,是在抽象的理论被创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所以,基础理论比应用理论重要。但是,应用理论和技术发明所创造出来的具体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关系紧密,而基础理论却没有这种紧密关系,甚至没有明显的关系。所以,现实中很多人并不认可基础理论的价值。

3-2、按广度分类

理论的广度反映理论所涵盖的范畴。不同深度的理论所涵盖的范畴可以是一样的。所以,广度和深度是相互垂直的。基础理论往往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极大的。一般来讲,有深度的东西就有广度,而有广度的东西不一定有深度。

质变量变是物质的基本性质。我们的理论就是为了研究物质是怎样质变量变的。所以,理论第一分类层级就是质变理论和量变理论。质变理论是研究事物性质的理论,是对事物怎样质变的分析;量变理论是研究纯空间性质的理论,是对抽象出来的事物空间性质的量变分析。量变理论就是数学。物质的质变量变是不可分离的,有质变就有量变,所以,研究质变理论的时候,都可以量变理论即数学为工具。数学我是外行,数学内部的广度分类还是请数学家去解决比较好。哲学是质变理论中最抽象的理论,所以,哲学覆盖质变理论的所有范畴,拥有最大的深度和最大的广度。如果把深度变浅一点,那按广度就可以分为自然科学、思维科学和社会科学。如果把深度再变浅一点,那我就无法按广度准确划分各理论的“势力”范围了。因为我研究的是哲学,而最基础的理论——哲学只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三大应用基础理论“接壤”。

3-3、按认识的先后分类

我们所认为的简单和复杂往往是相对简单和相对复杂。其实抽象的东西是简单的,具体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复杂。因为抽象是具体的组成部分。相对简单相对的是我们的认识。其实,我们所认为的很多很简单东西内涵很大,很复杂的东西内涵很小,外延很大。相对简单的东西和我们的认识之间距离很“短”,绝对简单和绝对的无之间距离很“短”。我们以温度来打比方,相对简单就是气温与最适合我们的温度之间的温差,有温差说明气温较最适合我们的温度高或底,温差越大,感觉就越不好;绝对简单就是绝对温度,是气温与绝对零度的温差。所以,我们喜欢相对简单。

记得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学的是“上中下、人口手”。我们的手虽然很复杂很灵活,比起机械手起来复杂灵活多了,但是,我们对它的认识却是很直观的。绝对的复杂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对它有较多的感性认识就可以了。感性认识越多就越是相对简单。我们还可以道路来打比方,以地图上容易找到的主干道为绝对简单,以我们各自家门口的小道为相对简单,很显然,绝对简单的东西沟通的地方更多,相对简单的东西经常被我们所感觉到。

按认识的先后分类,我们可以把理论分为前理论和后理论。我们首先认识的是家门口的小道;如果我们还想增长一点见识,那就去次干道上看看;最后,在我们快长大的时候,父母才放心让我们独自去感受主干道上的车水马龙。主干道对应的是基础理论,充满了危险,充满了挑战,独自进入很容易让我们迷失方向。哲学就是这样的基础理论,它可能让人脱离现实、一无所获,可能让人豁然开朗、视野开阔。主干道有什么用处呢?它是沟通众多次干道和小道的工具。我们是这样认识世界的:我从家门口的小道出发,经过次干道,来到主干道。我的目的并不是在主干道歇脚,而且那里没有可以歇脚的地方。我还必须经过另一次干道,找到另一条小道。那里是我朋友的家,他新买的房,以前没去过。在这里,出发的小道是前理论,它的后理论是次干道,次干道的后理论是主干道,作为基础理论的主干道是另一应用基础理论的前理论,作为(远离出发地的)次干道的应用基础理论是应用理论的前理论。

相邻的前理论和后理论之间的跨度为理论跨度。理论跨度必须合适,否则前后理论不连贯。在本文“1-3、实践”中,“实践不能完全依靠理论,还必须依靠感觉和经验。”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对后理论的学习:对后理论的把握不能完全依靠前理论,还必须依靠感觉和经验。感觉和经验就是人的悟性和经历。不同的人对前理论和后理论的跨度要求不同,因为不同的人的悟性和经历不同。

理论跨度可以存在于同一论文中,也可存在于同一理论体系中。在同一论文或同一理论体系中,靠前的部分理论跨度应该较小,靠后的部分应该较大。为什么呢?因为理论文章靠前的部分理论跨度较小,可以让人很容易地进入理论文章所论述的范畴之中。而在靠后的部分理论跨度较大,往往不会让人放弃对理论文章的学习和研究。因为人们在接触理论文章靠后的部分的时候,已经对该理论文章投入了一定的精力和感情,不大可能畏难而离去。而且,理论文章的理论跨度的逐渐加大,可以压缩文章的长度,节省大家的时间。有些悟性较高的人,往往会嫌一些理论文章过于冗长,会浪费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本文靠前的部分理论跨度较小,靠后的部分较大,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四、理论的局限

任何理论体系都存在局限,因为在发展的过程中,任何理论体系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否则,理论的发展就会停止。

4-1、局限的分类

理论本身的局限可分为:逻辑局限、范畴局限和论证局限。

理论的逻辑局限就是指理论本身存在着不合逻辑的地方,但是,理论的创建者和学习的人都限于自身的认识水平而未能发现。更多的逻辑局限存在于各种谬论中,正因为存在着逻辑局限,所以,总有一些人因限于自身的认识水平而对谬论深信不移。

理论的范畴局限就是指理论的适用范围有限。很多有用的理论都同时存在着逻辑局限和范畴局限,两者互为因果。当然,应用理论其应用性就决定了其具有范畴局限。如果理论存在着逻辑局限,那么,这里的逻辑局限和范畴局限不一定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理论存在逻辑局限和范畴局限并不能说明理论就没有价值,而只是说明它的价值是有限的。其实,任何理论都可能存在逻辑局限和范畴局限,因为我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有限的认识能力会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发现现有理论有限的逻辑局限和范畴局限。

4-2、理论的论证局限

我们都知道,学习理论知识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没有一定的基础,就无法掌握更多的理论。这里的基础是什么?是前理论和对理论所阐述问题的感性认识,两者缺一不可。我们可以把这两者分别称为理性基础和感性基础。理性基础是前理论,是我们对相对简单的东西的把握,它为我们的认识向相对复杂理论的延伸提供了出发点。感性基础是我们对具体的东西的把握,这样,就为我们从具体的东西经较为抽象的东西到更为抽象的东西提供了加速场地。你骑摩托车飞跃鸿沟是不是需要较长的加速场地?因为认识也需要惯性力。所以,我们学习理论知识,不仅仅需要掌握前理论,而且也需要对相应问题有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其实一篇好的论文,不仅仅在于对理论深度的把握,而且也在于对学习理论的人“加速场地”的扩展。通俗易懂的论文,它能调动人们的感性认识,扩展认识的“加速场地”。

理论的论证局限在哪里?有前理论的局限。一套理论体系,所瞄准的读者群是什么人?肯定是掌握了一定理论基础的人,因为这不是小学的教科书。如果读者群的理论水平较低,那么,理论论述的烦琐程度就会加强,否则,就会有让人看不懂的状况。但是,理论水平较高的人,就会嫌学习烦琐论述的理论浪费时间。所以,就存在众口难调的状况。有感性认识的局限。如果理论的创建者与学习理论的人所处的生活环境相差太大,那么,即使学习理论的人前理论水平很高,也很难正确掌握这一新理论。

4-3、感情的局限

任何东西,你一旦对它产生感情,那么,它就会消耗你大量的精力,从而或多或少地转移你在别的地方的感情和精力。

=我们好多人都是从没上学时起就知道拿钱买糖吃,所以,我们最容易产生感情的东西就是金钱。金钱很容易换来一些很肤浅的东西,很肤浅的东西往往是我们非特殊的主观愿望,所以,我们对金钱很容易产生感情。一个人如果对金钱产生了很深的感情,那么,只能说明这个人很肤浅。我们都希望自己对有深度的东西——比如理论研究产生感情,但是,对它产生感情很难。这也是我们的社会喜欢用金钱刺激人的上进心的原因。

/近一两年我基本上没有写文章,一是因结婚对老婆有了感情;一是因婚姻生活的压力,投入到了赚钱的生意中,一投入就对金钱的感情倍增。本来就对理论研究不多的感情被转移了。后来,婚姻出现了危机,生意出现了危机,我的感情重心又重新回到了理论研究中。

=理论界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对金钱有感情的人春风得意,对理论有感情的人危机四伏。因为理论界的量化机制迫使人的感情从理论向金钱转移。在有钱途的学者中,有一部分人已经对理论完全失去了感情,但是,大部分有钱途的学者,都对金钱有着很深的感情。学者的钱途并不能带来理论的前途。所以,包括理论研究在内的有深度的东西不应该利用人对金钱的感情来刺激人。

/记得三四年前,我在家上网时喜欢BT下载。那时,我喜欢看BT下载的进度,下载的东西我往往没怎么仔细看,总喜欢用快进的方式看下载的内容。不快点看不行,因为时间不够用,我要花很多时间在网上搜索BT下载资料,还有就是我的旧电脑只有20G的硬盘。我当时真笨,把手段当作目的了。原因很简单,我的感情重心转移到了看BT下载的进度中。但是,令人欣慰的是,这种没有深度的东西,我无法长时间地投入感情。

=人的感情是有局限的,感情的重心只能局限在一个地方。人不可能对金钱没有感情,但是,人的感情重心不应该停留在金钱上。金钱是我们实现理想的手段,不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目的。有时候,我们把大量的时间都消耗在用于争取实现目的的手段中,感情和价值从目的转移到了手段上。

=如果一个人,他对金钱没有足够的感情,却拥有稳定合法的高收入;他对爱情没有狂热的追求,却拥有稳定幸福的婚姻,那么,他就拥有了事业发展最理想的外部环境。

/我爱金钱,因为我的生活离不开它;我爱我的老婆,因为我们曾经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我想在这里告诉她:“我愿意和你一生一世在一起,永不分离。回来吧,我爱你!我愿意服从你的领导,但是,希望你支持我,让我有足够的时间精力追求我的理想。”

4-4、表达的局限

/想到这里,我哭了。这不是我刻意的表达,而是有很多没说出来的原因。任何一个人都有伤心的事。

理论的表达是有局限的,隐私是不便表达的,超现实的东西也是不便表达的,超认识的东西想表达也无法表达出来。

/人的灵感有可能来自人的隐私,这时候,你可能只把你的观点表达出来,不方便举例说明,用其它的事例说明可能很不方便,很不准确。我在这里说了些自己的隐私,不是我不能回避,而是刻意地说出来。因为我希望我的老婆能看到这篇文章,我想让她知道,我一直很爱她。我觉得这是个很特别的表达爱的方式,这比当面说一百次一千次“我爱你”好(个人观点,可能是错误的)。

超现实的东西有的是不便表达的,比如政治、伦理等影响稳定的东西,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那么,你的理论最好还是关在你的脑海里。超认识的东西你想表达都难。任何人都没有看见过完整的真实的自己,镜子里的自己只是个镜像而已,离真实还是相差很远。所以,我们的认识始终有一个本体无法被认识。这个本体就是超认识的东西。

4-5、发展中的理论

任何现实的理论都不能穷尽所有的问题,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发展是无限的,而我们的现实存在是有限的。所以,所有的现实存在都是有局限性的,这就决定了所有的现实存在的发展都是无限的。

/我在本文的写作中,产生了很多的灵感,想了很多的语句,但是,灵感的产生往往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床上,等到了网吧,大多全忘记了。忘记就忘记了吧,也许重新想到的东西更好些。3月12日,我买了笔记本,以后记笔记、记灵感就方便多了。但是,还是有局限,你总不能在干活的时候随身携带两三千块钱的笔记本吧。我觉得文章有多条线索更利于聚集文章所需要的灵感。所以,我就在本文中增加了三条线索:我和哲学、论幽默、论金钱。

/本文也是发展中的理论,我将来可能会把本文修改后作为发展中的理论体系——波动哲学的序言。本文现在的意义是重新拉开了我理论写作的序幕。

在实践中,所有的事实都在表明一个问题,没有任何理论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理论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所以,任何一套理论体系的建立不要受制于已有的理论体系,但是,应该尽量与已有的理论体系接轨。这样做不仅仅是尊重前人的劳动成果,更重要的是在尊重大家的思维习惯。当然,任何一套理论体系的建立都不应该成为后来者建立新的理论体系的绊脚石。

理论的发展不仅仅在于扩展理论适用的空间,而且在于拉近前理论和后理论的距离。前者是说理论的发展应该追求深度,后者是说理论应该尽可能的通俗。通俗的理论可以拉近人的感性与理性的距离。理论的深度是手段,通俗才是目的。理论只有实现了通俗化才利于实现它的价值。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需要实践的修正。我们实践是与具体互动,这种互动是真实的,从这真实的东西中抽象出来的东西就是理论。但是,我们的实践始终都是局部的实践,正是这种局限性使我们的理论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地修正。

/想写而没有写出来的东西很多,我想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我并不很在乎能不能写出令自己满意的东西,我更在乎的是拥有自我否定的能力,“我更在乎……”其实表明了我拥有自我否定的愿望。美好的愿望比能力更重要。本文是要重写的,因为有很多理论问题我想到了却没能表达出来,还有很多问题根本就没有想到。我相信,今天的理论比昨天的好,明天的理论会比今天更好。理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注释④:

①/*=:在自然段落的前面,表示本段落为我和哲学、论幽默、论金钱三篇文章中的某一段落。我还打算继续这样写文章。接下来我打算写这样两组论文:“论共力(论感觉、能量和能量的转化)”,“感性与理性(论创造、痛苦和幸福)”(以论文组发表时的题目为准)。

②喷薄而出:用百度搜索了一下,有近百万条,用在线词典却没有找到相关的解释。看来是很流行的新词,我只好亲自解释了:用于形容,在约束力相对较小,内力突然增大的情况下,所形容的东西象爆炸一样倾泄而出,给人一种快感。

③共力:是认识论的基础。通过对共力的研究,可以明白物质层次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的。我打算从今年开始写若干认识论方面的论文,本文是序幕,《论共力》将是第一篇重要论文。

④注释:与正文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大家在转贴的时候可以把这一部分去掉。

 

                 普进峰 1:38 2008-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