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金融危机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2:01:54
金融危机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启示 作者:郭树清    发布时间:2009-01-31    点击数:356   

简单地将美国金融出的问题往中国身上套,这无疑是片面的,甚至是武断的。

这次全球“金融海啸”还没有平息,可以说是二战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危机中最厉害的一次,受其影响,全球实体经济也开始下滑,究竟会严重到何种程度,现在还难以预料,许多事情还没完全看清楚,应该说还不到作结论的时候。这场风波对我们中国经济也有很大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很可能还会进一步加重。这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并不限于经济运行,引起了思想上的巨大震动,动摇了人们长期信守的很多观念,甚至有人已经怀疑,过去我们的改革方向对不对?市场导向对不对?

今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往非常频繁而广泛,特殊性和普遍性都能看到了。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各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不一样,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目前不少的比较是简单地将美国金融出的问题往中国身上套,这无疑是片面的,甚至是武断的,因为两者完全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美国金融经济出了问题,我们必须吸取教训,尽最大努力去避免重复他们的错误。但是,不能一概否定,盲目自大,拒绝学习先进经验,应该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除了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同之外,还要特别注意中美两国之间的社会政治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不一样等因素。

美国的问题源于虚拟经济不良循环体,

中国的问题更多源于实体经济不良循环体

 

美国的经验表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可以分离得很远,甚至可以形成一个自我循环的货币经济体,但是最终不可能完全割断联系。马克思对这个问题阐述得很深刻,但是他无法预测会有那么多的衍生产品。美国的虚拟经济有两个特征值得特别关注,一是它确实形成了一个和实体经济没有多少联系的金融自我循环体,许多金融产品长期只在金融机构之间买卖交易,而且是一个不良循环体。特别是和住房按揭贷款相关的衍生产品,经过投资银行、评级机构、对冲基金等打包、分割,形成结构化、证券化产品,而且其风险和约束、收益和成本又不能平衡对称,许多机构实质上是只能负盈不能负亏,于是就形成了一个不良循环体。但是,这些都是以新产品、高技术、数学模型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有评级机构、权威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评估,甚至还有保险公司的保险。虽然常识早已提醒人们,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盈利水平远远超出实际经济的支撑能力,但是大家不愿相信。美国虚拟经济中的不良循环体,就像我们中国实体经济中的不良循环体,有很强的自发性和顽固性。后者是指低水平的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等产业有相当一部分是自我循环的,对社会消费的影响作用不大。中国经济目前之所以遇到罕见的困难,是因为我们既受到美国虚拟经济不良循环体发生断裂的影响,又受到了自身实体经济中不良循环体发生断裂的影响,而且后者的影响要大许多倍。

美国的问题是金融过度,中国的问题是金融欠缺

 

此次发生问题的衍生产品与过去传统的股权、期权、期货这些产品有区别,本来人们以为住房贷款这种资产不会太离谱,然而这次恰恰是住房按揭贷款这种标的物很真实的产品出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的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又是非常密切的。美国住房按揭贷款的余额到去年年底是12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90%以上;而中国去年年底是3万多亿人民币,相当于GDP的12—13%。在欧洲是40—50%。

这次金融危机百年不遇,因为华尔街倒闭的几家银行都是经历过大萧条存活下来的,在这个意义上确实非常严重。可是从另一个方面看,美国实体经济的产出2008年第三季度才下降了0.3—0.5%的水平,第三季度失业率比2007 年同期提高一个百分点,达到6.5%左右,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远不是过去的概念。过去要有一家华尔街的大银行倒闭那就不得了了,大萧条的时候美国国民生产下降了50%。现在预测美国的失业率,明年第四季度是7.8%或8.2%,而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经济滞涨时期美国失业率就曾经上到10%左右。所以说,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没有过去那么大。实体经济肯定还会继续受影响,11月份的裁员将有很多,投行的盈利模式很可能也将有所改变,但是发生大萧条那样的危机似乎不大可能了。

可见,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是变化的。实际上,在最发达的经济体中,金融的作用呈相对弱化的趋势。很多人都说美国的经济这次可能要垮台了,但实际上美国的经济实力仍然是世界第一。世界经济论坛最近发布的国家竞争力排名,中国提高了四位,从34位提高到30位,而美国还是排名第一。美国的制造业创造的增加值仍然第一,服务业第一,农业出口量第一。即使是金融出了这么多问题,倒闭了那么多大银行,现在美国有问题的银行170多家,但是实体经济受到的伤害还非常有限。即使就数量而言,出问题的银行也有限,因为美国的银行总数是7000多家,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仍在运行,商业票据市场仍在发挥功能,所以美国的经济实力仍然不可小视。

相比于美国,中国主要还是靠要素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靠一定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来推动经济增长。而美国已经主要是靠科技文化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要素投入对它的影响已经很小,引进技术、模仿别人的影响作用也比较小。美国的经济形态和我们明显不一样,对此要有清醒认识,应该进行严格的区分。

金融的主要职能是用来配置资金,并通过配置资金来配置物质资源。由于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对要素投入的依赖性已经很小,所以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作用就不如从前了。欧洲和美国的问题是“金融过度”(Over-bankin g),我们的问题是金融欠缺,服务不足。

美国宏观调控有的太多,中国市场和政府的调控都有缺陷

调节经济的“两只手”缺一不可,但是“两只手”的配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不同的经济形态条件下应该有所差别。分析这次金融危机的成因,有的学者说,主要是因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少,是由于自由的市场经济导致的。我个人以为,这个结论下得太早,宏观调控是美国人搞得最多也是最早的,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实际上最早是在美国付诸实践的。宏观调控美国做得最多,甚至在有些方面不是调控少而是调控太多了,比如这次的房贷危机,就是长期低利率造成的,而这种格局与美联储的政策关系极大。长期反周期,希望熨平这个周期,不要波动,一来周期就降低利率。现在他们还是采取这个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金融和经济的深层问题没解决,也很难解决,长期看很不乐观,因为造成危机的根源没有触动。

还有人说美国的收入分配不合理,差距太大,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但是,美国福利社会的总体水平一点都不比欧洲差,政府对收入分配、对整个经济过程利益分配的干预甚至更强。欧洲主要是在养老、医疗保险方面很强,政府收高额税款,在劳动、就业、养老、医疗等方面进行保护。美国在这些方面比欧洲可能要弱一点,但是美国有房利美和房地美,在住房上政府介入市场的程度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能力大得难以想象。所以美国可以实现住房贷款余额12万亿美元。房利美是1 932年大萧条的时候建立的,直接介入推动住房发展。给每个美国人提供体面的住房,这是政府的目标。从上世纪中期它开始不断扩大,而且前期与市场契合得非常好,使收入很低的人也可以拥有自己的住房。大家一开始就清楚,房利美和房地美是准政府机构,因为董事会有三分之一是总统直接任命的,财政部和联储还有特别的支持政策。房利美和房地美不直接针对个人客户而是对放贷款的机构提供担保和再融资,通过这种方式来支持更多家庭买房,推动住房市场发展和建筑业的持久繁荣。问题在于,后来它们扩张得越来越快,逐渐偏离了为中低收入居民解决首套住房的目标,觉得自己是万能的,可以给更多的人提供商业性服务住房,而且两家公司还上了市。一个公共政策的服务机构变成了追求盈利和股价上涨的私人公司,二者之间势必会发生冲突,这就出问题了。美国人成天谈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但是对这种明显不合理的事情却可以熟视无睹。

对比我们来说,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控的力量还比较弱,其次是政府的调控有缺陷,无论是制度保障还是公共服务都如此。我们这“两只手”都不强。不能从美国的危机中得出结论说中国的市场已经发育成熟,市场机制运用过度。对中国来说,可能更突出的矛盾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还不到位,还存在不少市场结构扭曲,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加快改革。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利用这个时机要推出很多改革,包括成品油价格、燃油税,都是在理顺市场关系。政府的宏观管理,包括收入分配调节、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都需要加强,这正是我们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

 

美国的市场成熟度高,我们的市场灵活性差

 

市场仍然处于发展,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非常严重的问题,但是市场发展总的趋势是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很复杂,可以说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否认这里面有华尔街的贪婪,有各种各样的阴谋和欺诈,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也要看到,这里也确实有科学的管理和探索,有先进技术的创新,有符合市场和客户要求的产品开发,有对新经验的非常严肃的分析和研究,总之,是一个混合体,我们不能简单地说都是坏事,这不符合事实。美国的市场监管问题不少,特别是我们看到有的方面长期监管缺位或监管不足,新产品的风险和约束不对称,可能的损失与收益不平衡,特别是场外交易不受监管,这是不行的。但是美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经验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仍然要看到,美国的市场总体成熟度比我们高得多,商品市场自不用说,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的成熟度也都比我们高得多。举例来说,美国的土地市场,产权流动非常自由,但是用途规划非常严格。劳动力市场,除非法移民外,一般说来劳动保护比较好,就业体系运行自如,流动比率比较高,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大公司和小公司、一般的就业方式和特殊就业方式之间有区别对待,很灵活。另外,美国公司,包括大公司,危机时期调整的能力比较强,而在我们这里就很难调整,我们的灵活性比较差,当然农民工是例外。从总体上说,我们有一个有利条件,经济高速增长,不需要动不动就裁员,但市场的灵活性差,调整能力比较弱。我们最缺乏的是经常性的优胜劣汰机制,以及周期性的“创造性破坏”机制。

 

美国占据了价值链最高端,我们还没有代表时代特征的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与实物资本、货币资本的关系非常密切,但是比较起来,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具有更强大的支配能力,尤其是对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更根本性的促进作用。美国经济为什么强大?美元的地位为什么那么巩固?在危机中我们看到美元不是贬值而是升值,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有很多人说美国对国际货币体系不负责任,依靠的是军事、霸权的力量,我看不是,主要还是经济的原因。美国经济在这个时代的主导是科技和文化创新,它主导世界,从理念、概念到规则。美国的跨国公司在多数机电行业都居于垄断地位,像大型计算机,过去还能看到欧洲、日本的品牌,现在几乎看不到,清一色的是美国品牌。而且很有意思,这些设备可能不是美国生产的,可能是在日本、欧洲,甚至就是在亚洲生产的,但是设计、开发、关键的程序或部件都是美国的,在增加值这个链条上价值最高的环节都是美国的。所以说,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不平衡不是美国的大问题。中国的贸易顺差是很大,但是这个顺差的背后很多都是外资公司创造的,其中有很多是美国公司创造的。如果把美国的经济放在全球来看,美国的经济还是占绝对主导地位。发生危机之后,与大家的预料相反,美元反倒走强了。美元为什么升值呢?出现问题的时候,美国的海外公司都要把钱汇回去,要结账的,另外,其它国家的资金也找不到更好的出路,比较而言,美国市场反倒是最安全的。

还有人说美国滥发货币,我们也有必要澄清一下。看一看美国的M2,2006年大概是7万亿美元左右,相当于其 GDP的一半稍多。而我们的M2到2007年末是40.3万亿元人民币,是当年GDP的1.6倍。日本和很多国家的广义货币供应也超过了GDP,而美国只占GDP的一半多一点,这也反证了美国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效率很高。当然美国的金融资产数量庞大,全球第一,美国确实利用了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从而使其它国家被动地服从其无限制的融资需求。如果我们说美元在滥发,也完全可以成立。但问题是它又怎么能够滥发?在全球拥有比较多顺差的国家,像中国、东盟、中东、俄罗斯等,外汇储备都很多,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储备一年增加四五千亿。相反,逆差很大的国家,像法国、英国、意大利,都是发达国家。日本和德国是顺差,但这两者恰恰是发达国家中产业结构比较落后的,制造业比重高,服务业比重低,只会做东西,加工业、制造业发达,并没有更多代表时代特征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正是我们改革的最有利时机

经济和金融的安全与稳定必须有新的理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金融安全与稳定与过去的概念不一样,我们既要有边界,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也要看到,我们之所以能够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的影响小一些,是因为改革开放增强了我们的抵抗力,增强了我们的经济金融实力。同时我们和其它国家利益相关的方面越来越多,这本身对我们的安全就是一个保障。邓小平同志很早就说过,改革开放就要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一个很大的安全保障,经济和金融方面都是一样。

我们一方面要重视硬实力的建设,同时也要重视软实力的建设,两者之间有密切关系,软实力的建设会促进硬实力的建设。我们也有很好的经验,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强调文化、教育、价值观、法律、规则等方面的建设,保持中国特色,发挥我们传统文化的长处等等。软实力的建设和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在这些方面我们还需要有很多探索和改革,比如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播的方式,政府的运作方式,国家形象的维护,这都需要很多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有比较成熟的体制来保障,这方面我们还差得很远,这也是未来的改革要深入的一个领域。

在当前的形势下要特别强调用深化改革的方式来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模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现在是困难时期,也可以说是经济下行时期,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危机时期。但总体来说,我们受的影响还不是特别大,我们需要采取一些临时措施来增加国内需求,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利用这个时机把改革和调整迈出更大的步伐,这是一个很有利的时机。在这样的时候,从历史上来看,也是我们改革的最有利时机。比如1993、1994年改革的步子那么大,当时也是国内经济过热,突出了很多问题,价格涨得很高,最后下决心改革。现在也出现了很多突出问题,要着力进行改革,重点应该是以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基本社会保障为突破口。收入分配不公也好、消费不足也好,总的根源是城乡二元制度安排、人口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因此最主要的还是促进城市化,这样才能缩小城乡差别,统筹工农业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如果能够建立起来,也能够使全国人民的消费水平、生活水平、幸福感指数大大提高。同时我们还要把户口的问题、把农民工家庭长期两地分居的问题、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都解决,虽然不能一步解决,但是得到实质性推进。只有这样,才能让全国人民真正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还有很多县、乡、村,从工业化和就业程度来说已经发生了变化,应该作为城市、作为镇来管理,赋予它们更相适应的行政地位,也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和消费需求。此外还有社区建设和各种社会中介机构发展,都是我们的薄弱环节。总之,扩大内需归根结底要靠扩大最终需求,就是消费和投资,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靠深化改革,否则就可能只增加中间需求或货币供应,那就会形成流动性陷阱,扩大内需的目的就实现不了,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增长也难以保证。

                                        来源:中国改革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