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张天翼:童话之静美(中国青年报 2007-10-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51:57
钩沉 张天翼:童话之静美 2007-10-17 本报记者 张伟     

    张天翼(1906~1985),湖南湘乡人,作家、儿童文学家。

    北大教授张颐武第一次接过《宝葫芦的秘密》时,书已被翻烂了,没有封皮,翻得卷了角。不过,这部童话还是一下子迷住了他。

    那是在“文革”刚结束的时候。前些日子,美国大片《变形金刚》上映,看着动画片长大的人们开始回忆童年,而相隔不久上映、由童话改编的动画片《宝葫芦的秘密》,却显得有些冷清。

    这部童话在当年,可远不是这般光景。报刊上总是用“引起轰动”这类字眼描绘它的成功。一位资深编辑谈起自己小时候读到它时的感觉,先是深深吸一口气,脸上憋一个努力的表情,然后一字一字地道:“天底下竟然有这么好看的故事。”

    读张天翼童话长大的那一代人,年纪最小的,大多也已过不惑之年。但许多人都对这样的句子印象深刻:

    “太阳躲到山后面睡觉去了。月亮带着星星出来向他们眨眼。”

    这是出自张天翼另一名篇《大林和小林》中的句子。而写出这个天真明亮句子的张天翼,说话声音沙哑,略带湖南口音,留在人们记忆里的,是“永远刻在他脸上的灿烂阳光般的笑容”。

    据女儿回忆,张天翼幽默乐观,时时能听见他爽朗的大笑,并且感染周围的人。创作《大林和小林》的时候,他20多岁,需要赡养家庭,不过却像一个大孩子,在和父亲的通信结尾,有时会出现“亲亲你”这样的话。

    甚至在他的许多批判性的文学创作里,也摆脱不了幽默的痕迹。他经常采用“不得颠儿”这样的译名,“让人不禁联想起他儿时的捣蛋行为”。

    而童话也变成张天翼生活的一部分。他的女儿小时候很淘气,于是,在他们每天晚饭后散步时,一个叫“小铁”的女孩儿在张天翼嘴里反复出现。“小铁”有不同的故事和各种“问题”,说给女儿听,很是寓教于乐。

    同样的情绪,通过他的童话,传染给了更多人。有人写文章感激他的想象力,自称“至今无法治愈”。也有人宣称张天翼确立了他朦胧的消费观念:当个富人真好,起码可以有绿巨人帮我拉火车。

    “张天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通过他的童话将想象力传染给读者。”童话作家郑渊洁感叹,而如今,一些家长和老师不遗余力地给孩子注射防止感染想象力的预防针,让他们的孩子不胡思乱想,精力集中地当一个平庸的人。

    作为一名既写正统文学,又写儿童文学的“两栖作家”,张天翼早期的作品往往灌注着许多社会寄托,“以孩子的口吻叙述出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平”。不过,他从1949年起放弃了对社会进行严苛批判的文学创作,专心写作儿童文学,作品开始洋溢着想象力,注重戏剧性和游戏感,充满趣味。

    张天翼觉得“为孩子写作是幸福的”,他认为,一部书就是一位“特别教师”,对儿童的影响很大。不过,他写的童话在影响过几代人之后,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有人注意到,当安徒生的诞辰受到国内媒体疯狂追逐的时候,紧随其后张天翼的诞辰,却遭遇了沉默。

    与他的童话一起离开人们记忆的,还有那种“静美”的风格。

    不独张天翼,在评论者王安礼看来,上几辈作家创作的童话作品,像叶圣陶的《稻草人》、洪汛涛的《神笔马良》等,都是节奏舒缓、语言优美、情感细腻、细节逼真,充满了人性美、人情美。

    而这种传统如今已断裂。王安礼直言,当下的儿童故事和动画,情节纷纷跟风写魔法、造魔幻,语言现代感强,故事紧张,引人入胜,节奏较快,情感外露,细节粗糙,缺少对真、善、美的讴歌,同时忽略了对儿童心灵的熏陶和感染,只靠飞来飞去、魔来魔去吸引眼球。

    结果,“童话本该具备的稚气、天真、浪漫、瑰丽、神奇、温婉、细腻等纯真静美的特色,全都荡然无存”。

    也有人发现了另一种断裂。当“儿童文学”被过多地灌输了教化功能和现实意义,类似张天翼作品中常见的令人“会心一笑”的东西,已经不见。结果,“儿童文学”,反而变成没有儿童喜欢的死板文字。

    以张天翼的名字命名的儿童文学奖年年颁发,但实际上,他的名字和作品已不为儿童所知。只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比如,会有某些读者在图书馆里穿行的时候,忽然在旧书丛中看到他的名字,感觉好像被熟人拍了一下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