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房运动” 一场平民与高房价的堂吉诃德式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6:00:23
“不买房运动” 一场平民与高房价的堂吉诃德式战争

邹涛在深圳2006春季房产交易会上请购房者签名,提倡“理智买房”。
 
一场博弈,一场由民间发起的“不买房运动”与持续走高的房价之间的博弈,正在深圳诡异上演。
5月5日,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发布了深圳市一季度房地产市场的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深圳关内商品住宅价格平均为10313.89元/平方米,同比上涨35.46%,涨幅惊人。这也是深圳关内房价首次冲破万元大关。
而就在五一长假期间,由深圳市民邹涛发起的“三年不买房运动”渐入高潮。这场运动正以连它的发起人都未能预见的速度,从深圳迅速波及全国。
民间呼声已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据邹涛说,5月9日,长假后的第二个工作日,他将与深圳市国土局相关领导举行首次对话。
这场来自草根的民间运动,将会对地方政府的房价调控政策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张迟来的“檄文”
4月27日,苦心酝酿之后,邹涛在奥一网论坛发表了《深圳市民邹涛关于发起“不买房行动”致全社会的公开信》。
这是一张迟来的“檄文”。
2005年年底,在一个沙龙活动上,有市民向邹涛提议,应该对当时迅速上窜、让民众无所适从的房价问题发表一封公开信,质疑一下。这个提议被邹涛记在心上,却并未立即实施。“因为当时市政府正连续出台调控措施,我想应该缓一缓,等候调控的结果。”邹涛说。
等候的结果却是2006年一季度,深圳商品住宅价格的飞涨。据深圳市国土房产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深圳关内的房价已突破1万元/平方米。
于是,邹涛公开信破空而出。
在公开信中,邹涛严厉抨击了近期深圳上涨的房价。他写道,如果人们现在买房,将要“承担终身的债务”,“一辈子将为房子累死累活”,人们“将没有幸福感”可言。他反问:“难道我们注定要做一辈子的房奴?”
他呼吁,不要再坐视不理虚高的房价,要付诸行动。“我再一次强烈呼吁并号召广大市民,深圳楼价一日不降到市民可以接受的程度,我们就坚决不买房;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在近三年之内不要买房,您要做的,只需要持币观望,等待就可以。”
他疾呼:“为了不做房奴,为了一辈子不要再背负沉重的债务,更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请大家和我一起行动起来。”
第二天,邹涛在奥一网特地开辟了一个“不买房行动”的博客,并介绍了3种参与“不买房行动”的方式:在博客签名,致电邹涛本人,或发电子邮件。
公开信引发的热烈反响出乎邹涛的意料。不到六个小时,该文的点击量就达到了1717次,并以“网络速度”被转贴在各大网站。
一个女士在电话里告诉邹涛,她以邮件和电话的方式,至少转发和通知了200人。而另一市民在短信中说:“把你的公开信在网上转发了N遍,脖子都酸了……”
以“不买房行动”为名的几个QQ群被自发地建立起来。网民在上面积极发言,分析房价上涨的原因,痛诉自己买房的经历,并就如何更有效地实现“不买房行动”的目标而出谋划策。
而一个“不想做房奴,三年别买房”的网页也迅速制作出来,标榜“昔日楼市上的弱者群体正在试图走向联合”,上面写满了全国各地网友的签名、支持,以及对高房价表示愤怒的留言。
邹涛的市话通和手机几乎没有一刻停歇。待机时间达2-3天的市话通,不到两小时电量就会耗尽。邹涛不得不把充电器插上,边充电边接听。
邹涛每接一个电话,都会表示感谢,然后询问对方“你们那里的房价怎么样?”大多数人在电话里向邹涛表示支持,并提供建议。邹涛说,很多人在电话里谈起现在的房价几乎是“痛心疾首”。“大家没有任何陌生感,因为我们的心意早就贴在一起。”
尽管支持来自全国,但邹涛的想法是把“不买房行动”局限在深圳,他认为这便于集聚力量更易控制。因此,他的电子邮箱及笔记本上记载着的密密麻麻的名字以及联系方式,大都是来自深圳的响应者。
4月30日,在活动发起两天之内,邹涛登记的活动参与人数已达4000人。“这比我当初预计的要好得多,原计划是10天后才能达到这个数字。”5月8日,邹涛公布了最新的数据———16317人,其中深圳地区11264人。
“总理,请救救房奴”
5月3日,深圳房交会开幕。这是一个以促进房地产买卖为目的的展会,但邹涛决定把这里当作“不买房行动”从网络延伸到现实中的第一个阵地。
下午1点半,邹涛怀揣着十盒“不买房行动”的名片,进入房交会现场。名片是一个私营企业主为邹涛专门设计并免费赠送的,上面印有“不买房行动”的简介、邹涛的博客地址和联系方式。邹涛给路过的人散发名片,请求他们在“不买房行动”登记表上报名。
“多一个人支持就多一份希望。”邹涛对每个驻足的人不断重复这句话。
在房交会上鼓动民众不要买房,邹涛的出现显得格格不入。为了以防万一,邹涛联系了两个正在采访此事的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前往现场,“出了问题好歹有个纪录”。但主办方并没有为难邹涛。
他还将公开信递交到参展的开发商代表手中。
按照邹涛的最初设计,这是“不买房行动”的第三个步骤。
在发出不买房倡议的公开信之后,邹涛的第二个行动,是给房地产开发商们也写了一封公开信。在这封公开信里,邹涛指责房地产是“一个暴利行业”,并追问“有哪个开放商敢公布房地产开发的成本?”
这封公开信指明要北京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以及万科董事长王石接收。
而就在几天前,某些地产大佬们还发出了一些言论。冯仑认为,一些人成为房奴是“活该”,而北京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仍固守他著名的观点“商品房的供应只应该面向中高收入者”。
在5月3日的房交会现场,邹涛还将一份写给政府部门的公开信交到深圳市国土局局长张士明手中。邹涛提醒深圳市国土部门,新近出台的《关于稳定房价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如果没有具体的落实措施,将有可能导致市场供求的紧张,反而成为新一轮房价上涨的催化剂。
在这封信中,邹涛向市政府提出了具体要求:尽快落实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在“居者有其屋”方面承担起政府的责任。
邹涛还召集志愿人士,共同撰写“致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同志的公开信”———《中国公民邹涛关于规范深圳房地产市场的民意调研报告》。根据其博客5月8日下午的公布,这份报告已递交给深圳市主管房地产的副市长吕锐锋。
邹涛意识到“不买房行动”在组织力量方面的薄弱,他觉得有必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而网络是最好的平台。他在博客上号召大家自愿站出来,为创建“中国购房联盟网”作贡献。这个网站的定位是“理性购房,不做房奴。以网为盟,团结一致,形成合力,买到性价比最佳的房子”。
邹涛目前设想的最宏大的想法,是给国务院总理写信。
邹涛说,这几天他收到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邮件、留言,这些来自城市最底层的声音让他“心情异常沉重”,他要让总理看到“最真实的中国房地产的现状”,“这个国家千千万万房奴的疾苦”。他表示,会通过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甚至亲往北京等方式,送呈总理,文章的题目就叫《总理,请救救“房奴”》。
被挑动的那根敏感神经
让邹涛意想不到的是,不买房运动已经冲出了深圳,烧到了全国。
“我们要做的只是把口袋里的钱往后花3个月,房地产商自然会考虑我们的问题。”这是广州网民陈家洛的声音,他号召广州市民在五一黄金周期间不看房、不买房。
同样的呼声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北京、上海、杭州等高房价城市成为网上言论直指的目标。而根据4月下旬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合作的一项调查显示,79.1%的人支持“不买房运动”。
“不买房运动”显然触及了隐藏在社会深处的某根敏感神经。
“我从来没有感受过这么多人因为大家的共同利益而这么团结。”邹涛说,民众不能决定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而房地产企业有自己的经济逻辑,消费者没有办法,只好“用脚投票”。
他相信,不买房运动有强大的民意基础,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认为,“政府在解决居民住房问题上肯定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然而,对此次民间自发的不买房行动,深圳地产界的一些人士并不掩饰其不屑。一地产研究人士称,深圳的房地产市场本质是供求紧张问题,“这种呼吁在情绪方面的发泄重于实际价值”。
更有开发商说,这些参与不买房行动的人不是他们的目标客户,因为他们根本买不起房子。
而据邹涛的分析,情况显然不是这样。他从报名的人所填报的资料中发现,积极参与此次行动的主要有两类人,一是40多岁的人,他们关注国计民生,言论通常比较理性;一类是工作3-5年的年轻人,有一定的积蓄,正是成家置业的时候。
“不管怎么样,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响应,说明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邹涛说,“这次行动已经成功了一半。”
·相关·
“公民”邹涛
邹涛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市民”意识,以及公益感。
在《致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同志的公开信》中,邹涛这样介绍自己———性别:男。出生年月:1974年4月。深圳市民。资深民间公益志愿者。“深圳市停车场涨价收费听证会”消费者代表、“深圳市数字电视收费听证会”消费者代表、“深圳市新版购房合同听证会”消费者代表。
记者看到,这些听证代表的红色聘书整齐而醒目地摆放在邹涛办公室的橱窗,聘书下面是高尔夫球杆样品。
很少有人能想到,一直以平民斗士形象出现的邹涛,其职业是经营一家从事高尔夫球品牌推广的公司。
“炒作自己,牟取利益?”对这种质疑邹涛不屑一顾:“我从来不向外界透露我的日常工作。”他每次出场的身份,都是“公民邹涛”或“资深民间公益志愿者邹涛”。
理论上,那些富有的发展商是他的目标客户,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公益行为。他说:“肯定是要得罪人,问题是得罪大部分的人,还是得罪小部分的人。”
邹涛说,如果还有人质疑他发起不买房运动的动机,会令他非常伤心。“如今在网上批评的人、骂的人很多,但很少有人愿意主动站出来,付诸行动。”
他深知不买房运动蕴含的风险。事关民生,事态可能会轻易地被某种群体性情绪挟裹。他为网上偶尔出现的一些过激言论深感忧虑。因此,当有人提议与他一起前往房交会现场散发传单时,他婉言拒绝。“这是我个人的行为,我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