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闳文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7:30:25
作者:张闳文章目录
  • 致命的呼吸
  • 荒芜化的上海文化生态
  • 张艺谋的“黑色8分钟”
  • 苏珊·桑塔格画像
  • 搬起萨特砸自己的脚
  • 现代国家的声音神话及其没落(特别推荐)
  • “超级女声”与集体迷狂症
  • 变更中的“大众文化”,方法论的“文化理论”,在场的“文化批评”
  • 丽娃河上的文化幽灵
  • “蹉跎”了文学岁月 赔偿了九万“孽债”
  • 2005年末的文化事件
  • “馒头悲剧”正在成为现实
  • 扎西达娃、西藏与文学地理学
  • 中山狼的谵语——评《狼图腾》及其他
  • 拱廊街,或资本主义的空间寓言
  • 2006年的阅读嬉戏
  • 博尔赫斯和他在东方的盲目镜像
  • 《黑暗中的声音》导言
  • 淡蓝色的药片,或生与死
  • 曼古埃尔的镜中奇遇记
  • 空中城市与“可实现的乌托邦”
  • 忧郁的结构——为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百岁诞辰而作
  • 科幻小说——科技理性的乌托邦叙事
张闳 文章列表 共有文章:23篇

致命的呼吸

  “智慧不是人人都有的特质”
  ——苏珊·桑塔格画像

  在我所见到的有关苏珊·桑塔格材料中,最吸引我的是一张照片。这是我所见到的她的唯一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上的苏珊·桑塔格看上去显得很年轻,大约三十岁出头吧。她的衣着是典型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风格的——简练、随便、注重个性。衬衫最上面的两粒纽扣没有扣上,衣襟微敞,衣领竖立,一副前卫派知识女性形象。她有一头蓬勃的长发,脸部线条明快,五官轮廓分明。最有特点的是那显得很有力的下巴,多少带有几分男性化的特征,而她那带着微笑的、柔和流畅的嘴部曲线,…详细...

荒芜化的上海文化生态

  一,优胜劣汰还是劣胜优汰?

  日前,上海市作家协会理事会举行换届选举,著名作家余秋雨落选(同时落选的还有其他两位作家)。这是一条饶有兴味的消息。它向人们透露了至少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名扬四海,人气超旺的余作家在其他作家心目中的地位,并非像他自己和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二是一位作家在上海文学界的生存,未必都是看“实绩”的。

  余作家恐怕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老家——上海,居然成了他的“滑铁卢”。上海,不仅是余秋雨的发迹之地,而且可以说,上海到处都记录着余秋雨的辉煌。且不说书店里总是在最显…详细...

张艺谋的“黑色8分钟”

  短短8分钟。相当于5000米的中长跑。但张艺谋这次在奥运会上的成绩似乎确实不那么尽如人意。酝酿了那么长时间,事先预热和铺垫了那么多,还进行了严格的保密,到头来呈现给人们的却仍旧是那些预料之中的货色,难免给人一种装神弄鬼的感觉。虽然只是短短8分钟,确实破绽百出。看来,没有了“兵马俑”的灵感,不依靠“人海战术”,张导演就显得捉襟见肘,无所适从。人们依旧又看见了那熟悉的“张氏行头”:短得令人尴尬的旗袍,刚柔并不相济的拳术,过分招摇的京剧武生……最后还有那些个――天哪,终于还是在劫难逃!――著名的令人晕…详细...

苏珊·桑塔格画像

  "智慧不是人人都有的特质"

  --苏珊·桑塔格画像

  在我所见到的有关苏珊·桑塔格材料中,最吸引我的是一张照片。这是我所见到的她的唯一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上的苏珊·桑塔格看上去显得很年轻,大约三十岁出头吧。她的衣着是典型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风格的--简练、随便、注重个性。衬衫最上面的两粒纽扣没有扣上,衣襟微敞,衣领竖立,一副前卫派知识女性形象。她有一头蓬勃的长发,脸部线条明快,五官轮廓分明。最有特点的是那显得很有力的下巴,多少带有几分男性化的特征,而她那带着微笑的、柔和流畅的嘴部…详细...

搬起萨特砸自己的脚

  最早知道“萨特”这个名字,大约是在萨特去世后不久。当时的《参考消息》第三版上有一小块报道,大意是说法国哲学家、文学家和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去世了,他写过很多作品,包括剧本《苍蝇》。由于并不知道死者究竟是何方神圣,当读到这条消息的时候,吸引我的并不是“萨特”,而是“苍蝇”。一个伟大作家,竟以写小小苍蝇而闻名,如果不是这只苍蝇特别了不起的话,那就肯定是这位作家了不起。事实上确实如此。布莱克,戈尔丁,乃至周作人,他们都是了不起的咏苍蝇的艺术家。从艺术的角度看,那些苍蝇是那么的完美,而且它们对自己…详细...

现代国家的声音神话及其没落(特别推荐)

  无线电广播:现代国家的声音发生器

  现代媒体与现代国家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一个文明人的服装与身体之间的关系。没有服装的包裹和掩饰,人的身体虽未必会因之消亡,但无疑很难被视作“文明人”。现代媒体的出现,并未改变国家的主权形态,但却改变了国家意志的存在方式。

  古代国家君王的权力意志是通过对国土和臣民的身体的支配而得以实现的,君王的外表、服饰、居住建筑等权力要素,均有严格的规定。但这些权力却很难以声音形态存在。当然,声音也能彰显君王的威权,如以武士喝道或鸣锣开道,来提示君王的位置和增加君…详细...

“超级女声”与集体迷狂症

  “超级女声”是一种特殊的娱乐消费节目。它并非一般的歌唱表演节目,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歌手选拔竞赛。虽然从表面上它仍然沿袭了一般表演类节目或歌手选拔赛的基本模式、规则和意图,但它仍然不是艺术比赛。它的真实意图乃在娱乐。或者可以说,它是一种以歌手比赛方式出现的大众娱乐节目。当表演者越是严肃认真地进行表演的时候,她的荒诞可笑也就表演得越充分,其娱乐性也就越强。而评委通过在艺术上的评判,对表演者出丑的关键部位加以提示,以便让观众能够更充分地消费“丑陋”。

  如此一来,选手的拙劣表演和当场“出丑”…详细...

变更中的“大众文化”,方法论的“文化理论”,在场的“文化批评”

  大众文化

  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的出现是近几年的事。尽管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也有过所谓“文化热”之类的现象,但这并不能称之为文化研究或文化批评。申明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众文化在中国社会迅速勃兴,成为世纪之交中国文化最为清晰的“变更线”。文化研究和文化批评正与这一大众文化的兴起密切相关。

  然而,所谓“大众文化”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也不仅仅是一般性地与精英文化相对立的民间草根文化。“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所指涉的是现代市民社会自…详细...

丽娃河上的文化幽灵

  第一章:记忆的后门

  后门文化

  我的记忆属于后门。

  回忆需要从后门——而不是前门——开始。大学的后门就是大学记忆的策源地,那里隐藏着一个大学的精神秘密。我甚至坚信,一所好的大学首先得有一个好的后门。

  上个世纪的80年代至90年代的华师大就有这么一个神奇后门。围绕着它所形成的一种奇特的“后门文化”,是我们理解华东师大这所令人怀念的学校的魅力所在。它与前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今天的华东师大有一个器宇轩昂的前门,宏大,高耸,而且堂皇。这正符合它所要向人们昭示的一切:它提醒着学校的…详细...

“蹉跎”了文学岁月 赔偿了九万“孽债”

  从“文抄公”一词可以看出,文人抄袭现象古已有之。但“文贼四起”之风,好像是近年来才愈演愈烈的。老也抄、少也抄;官也抄、民也抄;师也抄、生也抄,甚至师生合伙抄。而且,抄袭者不断挑战法律和道德的底线,手段之恶劣,气焰之嚣张,实乃前所未有。

  人们把文人抄袭比作偷儿盗窃,但从道义上看,文人抄袭实际上比一般盗窃还要恶劣。偷儿盗窃,有不少是因为走投无路,才出此下策。而当下文人好像还没有困顿至此境地者。至于作协主席,大学教授、博导这一类的角色,他们显然是属于上流社会的有头有脸的人物,许多人的高位本…详细...

2005年末的文化事件

  “红学家”将《红楼梦》做成木乃伊,他们自己则装扮成红学的“守墓人”,任何试图靠近的人,一律受到严格的盘查,除非持有“红学会员”的特别通行证。依靠学术垄断,“红学家”们掌握了《红楼梦》研究的学术“行规”。他们不愿意他们精心看守的木乃伊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担心它会被“风化”,自己失去了饭碗。学院学者们貌似在作“正常的学术研究”,却更像是《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两个骗子一样,成天忙忙碌碌,实际上是在编织谎言。垄断的必然是腐朽的。无论是市场、权力、还是学术,都是如此。

  刘心武本靠说书糊口,却突然…详细...

“馒头悲剧”正在成为现实

  电影《无极》中有一个主要故事情节:北公爵无欢在少年时期被人抢走了一个馒头,便结怨在心。怨恨毁了无欢的生活,使他心理扭曲,自己得不到欢乐。长大之后,他有权有势了,便要欺压弱者,奴役他人,为自己的复仇计划当奴隶,导致二十年后的一场复仇血案。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电影公映后,许多观众感到不解,觉得这一情节荒唐——不就是一个馒头么,如何能够激起如此深仇大恨?然而,如今看来,这是实在是再真实不过的了。互联网上流传的由《无极》改编而成的视频作品《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所激起的风波甚至超过了电影《无…详细...

扎西达娃、西藏与文学地理学

  1985年,扎西达娃在小说《系在皮绳扣上的魂》的一开头这样写道:

  现在很少能听见那首唱得很迟钝、淳朴的秘鲁民歌《山鹰》。我在自己的录音带里保存了下来。每次播放出来,我眼前便看见高原的山谷。乱石缝里窜出的羊群。山脚下被分割成小块的田地。稀疏的庄稼。溪水边的水磨房。石头砌成的低矮的农舍。负重的山民。系在牛颈上的铜铃。寂寞的小旋风。耀眼的阳光。

  这些景致并非在秘鲁安第斯山脉下的中部高原,而是在西藏南部的帕布乃冈山区。我记不清是梦中见过还是亲身去过。记不清了。我去过的地方太多。直到后来某一…详细...

中山狼的谵语——评《狼图腾》及其他

  “文化食腐者”的精神盛宴

  在当今中国的“动物庄园”里,新近增添了若干新居民。在猪马牛羊鸡鸭鹅之外,又来了几匹比较凶猛的畜生,使得这座看上去太平和谐的“动物庄园”多了几分野性的喧嚣。一本《狼图腾》的风行以及跟风的《藏獒》等等,报告了这一重要消息。

  以动物为主角的文学作品并不罕见。无论是上古神话还是世俗社会的童话,动物们登堂入室也是常有的事。现代文学中,作家们也往往借动物来比喻人性的某个方面或人的某种品格。但动物形象成为“图腾”的倒不多见。狼,而且图腾,看起来非同小可。

  如果…详细...

拱廊街,或资本主义的空间寓言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巴黎一直是西方城市之母。这个可以被不断复制的原文,在欧罗巴大地上留下了多个副本。自19世纪中期以来,它变成维也纳、柏林、布鲁塞尔、彼得堡……而在更晚一些时候,在它的东方的殖民地上,变成了上海或西贡。

  巴黎的秘密激起了无数艺术家的探究冲动。而19世纪的巴黎,足以令任何一位艺术家为之倾倒。从维克多•雨果到夏尔•波德莱尔,这些伟大的作家都试图以自己的方式,解读巴黎的精神暗码。在巴尔扎克野心勃勃的“人间喜剧”写作计划中,就有一部分被称之为“巴黎生活场景”。因…详细...

2006年的阅读嬉戏

  阅读是这样一种吊诡的游戏:它既是通途,又是障碍;既是解放,又是囚禁。当我们置身于阅读当中时,就开始深陷于这一悖谬之境。我们试图通过书籍和知识构筑一条通往自我意志解放的路径,然而,那些越来越多的书籍同时也在我们面前,在我们的书柜里、书桌上,乃至头脑中,堆砌起一道又一道坚固的墙垣。它是那样的脆弱轻薄,被清风随意翻卷,被蒙童随手撕碎,被时光消蚀得泛黄发脆,在火焰中转瞬间化为一撮灰烬。然而,它又是那么的坚硬沉重。那些字、词、语句所围筑起来的纸的城堡,比任何石头的城堡还要坚固。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详细...

博尔赫斯和他在东方的盲目镜像

  我依靠一面镜子和一部百科全书的结合,发现了乌克巴尔。

  ——《特隆·乌克巴尔,奥尔比斯·特蒂乌斯》

  先锋作家的独门暗器

  在1980年代末期的某一天,一位先锋小说家在演讲时,被问到他的小说与博尔赫斯之间的关联。这位小说家显出茫然的样子,说:博尔赫斯?他是什么人?我没听说过。问者语塞。

  事实上,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年轻一代先锋小说家对博尔赫斯可谓了如指掌。在当时的一本名叫《外国现代派文学作品选》的文集中,即收有博尔赫斯的作品。混杂在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依斯、庞德、纪德、艾…详细...

《黑暗中的声音》导言

[img]865[/img]
  一、《野草》的诞生

  作为杂感家和小说家的鲁迅,首先是以一个“呐喊者”的形象出现于他的读者面前的。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就取名为《呐喊》。他本人也常以“呐喊几声”这样的话来指称自己的写作活动,特别是小说和杂文的写作。在鲁迅的这些部分的写作中,“呐喊者”与其“听众”之间表现出一种紧张而又复杂的关系。在这里,“听众”即是全体国民,他们置身于一座密闭的“铁屋子”之中,因窒闷而麻木,昏睡不醒。他们对“呐喊者”的呼叫声充耳不闻。而作为“呐喊者”的鲁迅,则企图用自己振聋发聩的声音将他的“…详细...

淡蓝色的药片,或生与死

  诗神与死神的对话

  1934年,诗人曼德尔施坦姆被捕了。他的朋友帕斯捷尔纳克为了营救他,便通过布哈林向斯大林求情。斯大林暂时地饶恕了曼德尔施塔姆,并亲自给诗人帕斯捷尔纳克打电话,告诉他这件事。当时,他们俩还在电话里聊了起来——

  斯大林:如果我是诗人,朋友落难,我肯定越墙去救。……他是不是写诗的好手?

  帕斯捷尔纳克:是,可问题不在这儿。

  斯大林:在哪儿呢?

  帕斯捷尔纳克:我想跟您见见面,聊聊。

  斯大林:好的。我也想跟你好好聊聊。

  帕斯捷尔纳克:你想跟我聊什…详细...

曼古埃尔的镜中奇遇记

[img]895[/img]

  博尔赫斯曾经把宇宙想象为一个图书馆,一个无所不包而又井然有序的六面体空间,当然,其间的秩序也可以是随机的和充满偶然性的。阅读的偶然性则在于我们可以随意打开任何一本书,展开不同的书中世界,每一本书都体现了宇宙无所不在的秩序。我们打开一本书,同时也是在打开这无限宇宙的某一细小部分。法国诗人马拉美则干脆把世界想象为一本书,世间万事万物,无不是这本书中形形色色的字符。它们以为某种可知的或不可知的规则,构成世界的句子和段落。那些伟大的事件,毫无疑问,是其间的重要章节。至于我们,则…详细... 1 2 页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