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里“牛”语(续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32:08
牛年里“牛”语(续二)

唐柳宗元在《牛赋》中赞其“陷泥蹶块,常在草野……利满天下”。宋李纲的诗句“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写出了牛的牺牲小“我”,成全大家的奉献精神。“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宋代梅尧臣《耕牛》)牛耕作在崎岖坎坷的山谷,异常炎热的天气,耕作时劳动的繁重艰辛“破领”。“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王安石《和圣俞农具诗》)牛不仅耕作勤劳,还有对众生贡献很多,而自己却一毛不取的无私奉献精神。牛不但辛勤耕耘,还有运输功能,使农人倍加喜欢它。唐朝元结的《将牛何处去》中写道:“相伴有田父,相欢惟牧童”,这里没有点出是牛主人还是牛与“田父”、“牧童”相伴相欢。唐朝陆龟蒙的《放牛》诗中写道:“荒坡断堑无端入,背上时时孤鸟立。”清代王恕的《牧牛词》中也写道:“牛蹄彳亍牛尾摇,背上闲闲立春鸟。”牛这样的庞然动物,竟允许小鸟在它的背上歇息,充分显示了牛性情的温和。这是何等温良、宽容和友爱的自然生灵啊!  

还有如“牧童归去横牛背,羌笛无腔信口吹”,“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等诗句中的牛则成了山野牧歌中一个特别响亮动听的音符。这样的佳词丽句在我国的诗海词苑中不胜枚举,可见牛之深得人心。如梅兰菊竹一样,国画艺术大师们也喜欢为牛传神写照。古代的且不说,当今的国画大师齐白石、潘天寿、李可染都是画牛的高手。齐白石画的是正在负重耕耘时的牛,见其勤;潘天寿笔下的牛多是辛勤劳作后在池塘泽畔憩息消暑时的水牛,见其乐;李可染笔墨淋漓挥洒出的牛多是光屁股的牧童放牧时的牛,见其趣。他们笔下的牛形神兼备,足见其观察入微,画艺精湛。如若没有爱牛之心,岂能为之?

牛的神话故事和传说也是一朵民间文学中的奇葩,神州大地上的牛故事牛传说犹如星汉灿烂,异彩纷呈。全国性的三大民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妇孺皆知,其凄婉故事感动着多少善男信女,影响着多少人,我们实在无法统计,至今人们还在为该故事的发源地而争论不休,足以可见其对人们的深刻影响。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中牛魔大王的故事,又是那么的栩栩如生,历久弥坚的吸引着无数的读者。老子成仙乘坐的座骑同样是牛,相传老子出函谷关时,骑坐的便是一骑青牛。战国时.田单使用“火牛阵”,破敌制胜,作为战例被写入史册。即使是在武林侠义中,与牛有关的故事也同样异彩纷呈。蠢笨如牛的郭靖不但有牛的稳健坚忍和善良老实,更有如牛般的坦诚胸怀和包容心态,所以能成为武学高手。

从古到今,从名人雅士到黎民百姓,对牛可谓人见人爱,有口皆碑,实在是牛家族的无尚荣耀。

发扬“孺子牛”精神,热忱服务,乐于奉献!

  发扬“老黄牛”精神,披肝沥胆,奋力耕耘!

  发扬“聪明牛”精神,善于动脑,智慧巧干!

  发扬“科学牛”精神,尊重科学,科学做事!

  发扬“团结牛”精神,通力合作,齐心协力!

  发扬“勤俭牛”精神,勤以进取,俭以戒奢!

  发扬“清醒牛”精神,不犯糊涂,不瞎折腾!

  发扬“时代牛”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