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 陈竺:做好6项工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24:36

★ 秋语呢喃/编辑 ★

2009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召开
陈竺:做好6项工作


资料图片:卫生部部长 陈竺 (新华网 陈竞超 摄)简历
卫生部1月8日在京召开2009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卫生工作形势和任务,总结2008年卫生工作,全面部署2009年卫生工作,大力推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开创卫生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卫生部部长陈竺做了题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努力开创卫生改革发展的新局面》的工作报告。会议由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主持。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王国强、马晓伟、陈啸宏、邵明立、刘谦、尹力,中央纪委驻卫生部纪检组组长李熙等出席会议。
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会上对一年来的卫生工作做了回顾。他说,过去的一年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大事喜事多,急事难事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卫生系统包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中医药管理部门,把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增进人民健康作为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谋全局、求改革、促发展,为夺取抗击历史罕见特大自然灾害斗争的胜利、及时妥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保奥运会和残奥会成功举办,作出了突出贡献。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继续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有所缓解,群众健康水平继续提高。
他说,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看到在一些不足和差距,卫生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卫生需求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与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尚有不少差距。卫生部门要增加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明确改革思路,落实政策措施,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
陈竺指出,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和整体推进的一年,各方面对卫生改革发展充满期待、寄予厚望。做好2009年的卫生工作,有助于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有助于扩大需求,确保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凝聚力,坚定人民群众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2009年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卫生系统全面投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建设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改革为动力,加强食品安全质量监督,统筹做好各项卫生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代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相关委员会代表,总后勤部卫生部、武警总部后勤部卫生部有关代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副省级城市卫生厅局长出席了会议。
 
陈竺:2008年各项卫生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在1月8日召开的2009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卫生系统把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增进人民健康作为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谋全局、求改革、促发展,为夺取抗击历史罕见特大自然灾害斗争的胜利、及时妥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保奥运会和残奥会成功举办,作出了突出贡献,各项卫生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认真学习,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卫生改革发展。按照十七大的要求,中央部署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全国卫生系统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调研,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意见,解放思想,总结各地改革发展经验,大胆探索卫生科学发展之道。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全国卫生系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发展观对于指导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卫生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坚持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极端重要性。
二是全力以赴,战胜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应急带来的严峻挑战。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卫生部门迅速启动Ⅰ级卫生应急响应机制,在第一时间从全国各地紧急调派医疗队和药品血液等医疗物资支援灾区。抗震救灾期间,全国约10万名卫生人员参加抗震救灾医疗卫生防疫工作,战斗在第一线;累计救治受伤和患病人员约437万人次,开展手术近4万台次,累计住院伤员9万余人,向20个省(市、区)转送伤员1万余名,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卫生防疫和监督工作全面覆盖县、乡、村,经过广大卫生人员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卓绝的工作,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目前,灾区基本恢复了正常医疗卫生服务秩序,各地对口支援灾区医疗卫生的任务均得到认真落实。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迅速启动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应急响应。全力做好婴幼儿免费筛查诊断和患儿医疗救治工作。全国累计免费筛查2243万人,累计报告患儿近29.6万人,其中接受住院的约5.2万多人,经过精心救治,已有5.1万患儿痊愈出院。卫生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能,及时制定了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临时管理限量值,保障上市乳制品质量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
2008年,卫生部门迅速开展了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医疗卫生工作,及时控制了安徽阜阳等地区手足口病疫情,紧急开展了山东胶济线铁路特大交通事故的医疗救援工作。卫生部门还承担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医疗卫生保障和反兴奋剂的繁重任务。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各赛区城市均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成功抢救了一批国内外伤病员,为北京成功举办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是积极主动,努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8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一年。卫生部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组长单位之一,会同发展改革委等十五个部门,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共收到各方面提出的具体意见建议超过20万条。目前,修改后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改革实施方案》将于近期下发。
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国务院决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卫生部管理。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牵头建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卫生部增设了医疗服务监管司、药物政策与基本药物制度司,主要目的是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和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理顺地方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将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为由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业务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卫生部门的组织指导和监督。这项改革,在探索大部门体制改革、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与此同时,各项卫生改革取得新的进展。新农合覆盖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加新农合人口超过8.1亿,参合率达到91.5%,提前两年实现了中央提出的新农合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目标。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和农村卫生机构业务合作试点顺利推进,维护了乡镇卫生院公益性质,发挥了农村卫生机构的整体效益。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98%的市辖区和93%的县级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全国共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2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约2.2万个,社区卫生服务双重网底功能不断充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等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以政府为主导、以省为单位的药品网上集中采购工作全面推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稳妥推进。
四是开拓进取,食品药品监管和中医药工作取得新进展。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基本完成了药品集中审评、批准文号清查和注册现场核查工作,药品注册申报秩序进一步规范。实施了注射剂等高风险产品生产工艺和处方专项检查,对血液制品、疫苗、中药注射剂和第二类精神药品进行电子监管;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置了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和刺五加注射液等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完善派驻监督员、质量受权人、药品安全信用体系和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药品生产经营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启动了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制修订工作,推进了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实施取得了新进展。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更加重视和支持中医药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和文化“六位一体”协调发展。“三名三进”工程不断推进,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得到加强。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进展顺利,“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深入开展。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和中医重点研究室建设稳步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首届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大会和中国中医药发展成就展成功举办。
五是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各项卫生工作。公共卫生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继续改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卫生人才、法制、科技、教育等基础得到夯实,卫生对外交流合作全方位开展,“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研究进展顺利。
在1月8日召开的2009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社会公益性质,指明了我国卫生改革发展的方向。为尽快取得明显成效,国务院决定了今后三年要着力做好的五项重点工作。卫生系统一定要开好头、起好步,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要求,切实履行国务院“三定”方案规定的职责,着力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新农合制度已实现全面覆盖。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要转到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制度,加强基金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不断提高群众受益的保障水平上来。同时,各级卫生部门要密切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部门,做好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城乡医疗救助等有关工作。
二是加快建设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优质价廉的药品。要建立健全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管理机构,组建国家基本药物委员会,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并定期调整机制和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制订并颁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版)。要制订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政策及措施,明确规定不同规模、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药物配备率和使用率;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则上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加强基本药物生产和配送合同管理。要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和生产供应招投标管理办法,完善基本药物价格形成机制、使用报销政策和国家储备制度。要开展合理用药舆论宣传与教育引导工作,提高公众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和对基本药物的信赖度。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基本药物制度试点,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逐步推广。
三是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大力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第一,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县医院标准化建设,切实发挥县医院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中的龙头作用。自2009年开始,在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卫生院,平均每个县2-3所。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一个标准化的村卫生室。第二,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定向免费培养方式,为农村培养实用的卫生人才。扩大实施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招聘计划。加强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在岗培训。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制度。每所城市三级医院要与3所左右县医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西部人才培养项目”。落实好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资质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第三,改革农村基层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乡镇卫生院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按照扣除财政补助后的成本制定。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药品零差率销售。争取政府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妥善解决并逐步提高对乡村医生的补助,推动建立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第四,转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引导乡镇卫生院主要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转变服务方式,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绩效考核和绩效工资制度。五是积极推进县乡卫生机构纵向技术合作,总结经验,扩大和规范试点。
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第一,三年内新建或改造37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央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24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基本实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机构。第二,要完善社区卫生机构的功能,特别是要加强健康教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老年保健、慢病管理等预防保健服务功能。第三,加强社区卫生机构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强化城市医院对社区的支持和指导作用。第四,改革社区卫生机构的补偿机制。政府负责其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第五,转变社区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药品统一招标、统一配送和零差率销售。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严格人员准入资格条件,实行全员聘用,加强绩效评估考核,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第六,制订并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优先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开展城市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试点工作。
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工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促进健康公平的重要举措。要确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通过基层卫生机构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预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职业卫生、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要切实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强化边远、贫困和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的免疫规划工作,制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和考核评价办法。要进一步做好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和农村饮水卫生安全工程建设,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继续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区)、卫生村镇活动,推进建设健康城市(区、镇)试点工作,积极防治病媒生物,进一步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广泛深入开展。
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和监管。今后三年,将选择若干城市进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探索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措施,为全面改革公立医院奠定基础。第一,要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探索建立以医院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院长任职资格、岗位职责、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教育培训、激励约束和问责奖惩机制。第二,要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医用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住院医师培训、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补贴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公立医院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惠民服务和政府指定的其它公共服务经费,对传染病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中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在投入上予以倾斜。推进医药收入分开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解决,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报销范围。适当提高技术劳务性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医用耗材、部分大型诊疗设备偏高的收费标准。第三,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审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探索注册医师多地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加快推进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工作开展。第四,在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医院监管机构,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和医疗质量安全评价管理体系。全面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标准和规模,严格控制特需医疗服务比例。第五,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合理确定公立医院数量、规模和布局。加强对城市公立医院的规模、结构和布局的宏观调控,重点加强县医院和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区级医院能力建设。对部分公立医院,可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优化重组,包括迁建、整合、转型、改制。
在1月8日召开的2009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面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复杂多变的形势,中央作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重民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当前,做好卫生工作的意义尤为重大,任务尤为艰巨,必须全面分析把握形势,善于从变化中捕捉机遇,勇于开拓进取。卫生部门一定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各级干部的真抓实干,依靠广大卫生人员的辛勤工作,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合力支持,扎实做好各项卫生工作。
一是按照中央的要求,做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要进一步明确职责,理清思路,落实责任,以落实《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的综合协调机制入手,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稽查工作,建立先发制人的食品安全体系,系统而有序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二是继续加强卫生应急建设,做好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和恢复重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机制、体制、法制、预案体系和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抓紧编制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体系和发展规划,强化卫生应急工作的常态管理,建立长效应急机制。依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认真做好汶川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和恢复重建工作。
三是加强药品监管,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药品监管工作要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大力抓法制、抓源头、抓标准、抓监管,深化药品专项整治。要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推进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制修订,完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规范。要提高各项标准,继续加快实施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优先提高国家基本药物的标准,加快药典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高风险医疗器械标准。要严格源头监管和全过程监管,强化药品和医疗器械原辅料管理,严控过程质量,严查安全风险,严厉打击药品生产经营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要完善监管体系,稳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保持工作稳定性和连续性,积极推进地方政府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的落实。要加快投入,继续完善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体系。
进一步完善并出台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加强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注重中医与西医、中药与西药的统筹协调,努力做好中西医结合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以及重大、疑难疾病防治方面的作用。继续实施培养名医、创建名科、建设名院和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名三进”工程,积极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加大中医药科研和人才培养力度,集中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努力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继续实施中医“治未病”工程,探索建立和完善融预防、养生、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中医保健服务体系,继续深入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推进中医药科学普及和文化建设。
四是加强行风和反腐倡廉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把行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卫生系统反腐倡廉工作同步推进、相互促进。加强医德医风和反腐倡廉教育,深化公立医疗机构人事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医疗服务行为管理制度和规范,全面推进医德考评制度。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和患者就医环境。
五是加强卫生基础性工作,统筹兼顾做好其它各项工作。加强公共卫生监管,加强卫生立法、科技、教育、人才培训和新闻宣传等基础性工作。高度重视和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卫生舆论宣传工作。认真研究制订中长期卫生发展规划,启动“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制订准备工作。积极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性、区域性组织的活动。
六是着力提高做好卫生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卫生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卫生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各级卫生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当前,卫生工作头绪多、任务重。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一要管方向、管大事。各级卫生部门领导干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要想大事、谋大事、办大事,紧紧抓住改革中的关键,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在解决管理体制、以药补医机制等方面改革上取得突破。二要抓贯彻、抓落实。各地卫生部门干部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组织好各类改革试点,切实把医改措施和工作措施不折不扣地贯彻到基层。三要抓管理、抓监督。要从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的需要出发,针对突出问题,科学确定资金投入方向,选好项目,把资金用到刀刃上。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制定标准规范,遵守财经纪律,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合规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