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票房过3亿,凭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8:43:22

《非诚勿扰》票房过3亿,凭什么!

发表于 2009-01-07 17:16:49 类别:藍話

《非诚勿扰》票房过3亿,凭什么!

司马平邦

昨天晚上在世贸天街的一个多功能大厅,华谊兄弟为冯小刚的新电影《非诚勿扰》搞了一个票房庆功会,先上来揭开的票房记录是2,300多万,那是2008年最后一刻的票房,过不多久,站在台上的冯小刚打开另一个红色信封,里面有一张大纸条,正是到2009年1月5日之前的《非诚勿扰》的总票房:

302,790,119元人民币,3亿零200万有余。

估计今天已过3亿2千万了。

在中国电影史上票房过3亿的电影,我记忆中只有《满城尽带黄金甲》和《赤壁(上)》,不过经人提醒,《满城尽带黄金甲》3.4亿票房的纪录是谬传,实际只有2.8亿有余。

吴宇森的《赤壁(上)》在2008年中第一个杀进3亿票房的阵营,但它的制作费高达5个亿(上下集),而冯小刚的这部新电影《非诚勿扰》制作费用4300万,宣传费用1600万,总计6000万,却狂收了3亿人民币的票房,为什么呀?

《非诚勿扰》肯定是中国电影里少见的性能价值比如此有划算的电影了,它创3亿票房的时候,北京的电影院里还有《梅兰芳》和《叶问》以及几部国外电影在画,所以如果不是华谊兄弟提示,大家都不觉得,没有谁盯在它身上看票房,大家都觉得这就是一浪漫文艺片,轻喜剧,通常这样的电影有五六千万的票房就算烧高香了。

而我并不同意华谊兄弟官方说的本片只有6000万投入的说法,因为这种计算方式太中国式太计划经济了,这里根本没有算上冯小刚和葛优他们个人作为一种品牌和资本的投入,尤其是冯小刚,这部电影之后,他的个人总票房已经累积到近12亿人民币,超过了张艺谋成为中国大陆最卖座的电影导演。

张艺谋也是惟一一个可以和冯小冯较量的中国内地导演。

前几天看著名影评人曾子航的一篇影评,有一句说得极有道理,他说冯小刚是导演中几乎绝版的只赚不赔的人,他把范围扩大到好莱坞,我认真想了想,曾氏说得没错,这也是我肯定《非诚勿扰》的票房中亦有冯小刚个人的品牌资本的巨大贡献的原因。

十几年来一直在拍电影,一年一部,风雨无阻,每到年终,冯爷与葛爷的电影已经成了老百姓潜在的一种娱乐期待,就像每个春节晚会,大家都等在电视机前盼赵本山什么时候出现一样――据说有许多网友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进入我的博客看司马平邦又发表什么评论了,我觉得我们写博客的人,应学学冯小刚。

所以,我更能理解一个十几年如一日地给观众奉献电影的导演的难处,更能理解冯小刚和葛优的价值。

没人能说清观众每个年底“对冯小刚电影的期待”这件事究竟会值多少银子――但这正说明了中国电影的不成功,其实从冯小刚电影的一年一个捷报来看,中国电影的固定观众群落已经形成,冯小刚就是最大的发动者和受益者之一,但显然中国电影的管理机关还没注意到这个群落的既成事实,也不可能给冯小刚和陈凯歌或者张艺谋的观众进行明确而准确的划分,大家就蒙着拍电影吧。

一部轻松浪漫有爱情喜剧《非诚勿扰》就可以拿到和史诗巨片《赤壁(上)》一样的高票房,这已证明了中国电影市场还有多么多么大的潜力没有被挖掘出来,2008年中国电影的总票房已经是本世纪初的数倍,但这仍然是在绝大多数电影即使如《梅兰芳》和《桃花运》这样宣传功夫下得甚大的电影亏本的情况下创造的,据说中国电影的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也在以每年两成的比率上涨,这又给新票房纪录的创造留下充分的空间。

另外,《非诚勿扰》1/3的宣传费用比例或者也是它可以创造新票房纪录的另一个原因,现在许多电影在制片上花了足够的钱,但宣传上却舍不得投入,这种做法太土鳖了,电影的宣传策划费用相当于电子科技产品的研发费用,微软和华为这样的成功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都超过总投入的一成,而好莱坞电影如007系列木乃伊系列在宣传方面的投入之巨超乎想像,所有票房上有巨大回报是理所应当。

为了支撑这个观点,我还可以拿出今年一部小成本的商业电影《爱情呼叫转移2》为例,这部《爱情呼叫转移》的系列续集在宣传上投入上颇为大胆,而且把《爱呼2》的品牌似乎做得很扎实,所以达到赚钱是必然的,我也很期待明年会有《爱呼3》问世,更希望制片方派格太合学学华谊兄弟和冯小刚、葛优,要有种坚持的精神,真正把一个电影品牌做出来。

还据说,现在香港电影市场的萎缩已经不成样子,一部港片在本地若有1.000万票房就可以开香槟了,曾几《少林足球》和《无间道》创造的5.000万以上票房的辉煌已不复存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香港电影的完蛋在于内地向香港导演全面开放之后,许多知名导演热衷于挟其知名度忽悠内地土大款,拍出的电影既没有内地的样子,也丢了香港的样子(《叶问》的出色在于保留了香港电影的商业精华),曾经被奉为武侠片鼻祖的徐克先生拍的《女人不坏》像一出白痴说梦,他们或者从内地投资人那里得到了不少银子,但最后的电影名节也损耗殆尽,最后只能孤守残年。

不忠于电影的人,电影最后肯定不会忠于他。

冯小刚和葛优都是典型的草根派,好像也都没上过专门的电影学院,现在冯小刚是中国内地总票房最高的电影导演,葛优是中国内地票房最高的男主角,他们的成功对那些内地学院派影人来说也像揶揄的讽刺。

以前总听人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证据原来在这儿埋着呢。

所以,建议这些人都去看看《非诚勿扰》,多想想冯小刚这些年来从小导演奋斗到大导演的勤奋和执着,不要老躲在背后发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