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心理 Qzone精彩由你而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3:07:44

健康与心理

发表于:2008年12月19日 0时23分59秒来源:权限: 公开阅读(4)评论(0) 举报本文链接:http://user.qzone.qq.com/634345489/blog/1229617439 健康与心理
健 康 与 心 理
    随着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结束了“无病就是健康的旧健康观”,而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具备才是完全的健康。
  对于躯体疾病,人们不惜一切代价、想方设法四处求医,而对于整日烦燥不安、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攀比嫉妒、贡高我慢、牢骚满腹等“心理疾病”,似乎早已忘却了、习惯了、不足为奇了。然而,生病的心带给人们的痛苦往往更严重,孰不知,心病累积到一定程度将会导致躯体疾病。其致病机理可以用量变质变规律分析:量变(心理变化)是质变(生理变化)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地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使机体内的每个细胞进行重新的组合排列,有序和紊乱可以互相转化,即一个心胸狭窄、常怀恶念的人,所谓的好身体也会变坏;相反,一个心胸开朗、常怀善念、常行善事的人,身体却会逐渐变好。
  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让一个健康人处于舒适状态,并用语言暗示使之精神愉快,这时,此人的血压可下降2.66kPa,脉搏每分钟可减少8次,X光观察被试人胃部,会发现胃的体积缩小,工作能力随之提高。若用相反的试验条件来做,其结果与前者完全相反。
  八十年代,我国一位年轻的小提琴家,在一次国际比赛中获奖后,突然左手患了一种病,全身麻木,无名指不能活动。他的手指再不能使四根琴弦奏出美妙动听的旋律了。这位年轻人的心似坠入了深渊,痛苦至极。整整三年,四处求医,都不见效。後来,经过心理医生诊断,原来是心理因素所致。由于对自己今后能否保持世界一流演奏水平过度思虑和担心,心理上的紧张导致生理的失常。在心理医生的指点下,他解除了思想的紧张状态,心理放松,从头练起,三个月后又恢复了以往的水平。
  祖国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关系到正邪两个方面。“正”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其抗病能力(内因),“邪”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外因)。又《内经》中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论述。如一个人心理健康,则机体机能活动和抗病能力就正常,必定正气存内,虽遇各种致病因素,也不会引起疾病。即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若已患病,也不能经常想病,因为想病就病,想好就好。其机理是想是一种意念,意念有能量;想是心理作用,心理作用有功能、有信息,心理作用可以引起生理变化,能将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心理作用的阴信息,直观地转移为生理变化的阳信息。如望梅止渴;又如唐朝大画家王道之画八骏马图时,剩下最后一匹马怎么也画不好,于是他时刻把全部身心投入到画八骏马图上。一次其妻给他送饭时,在窗外意外地发现画室里有一匹马,而无王道之,他得知这个事实后,便改画观世音菩萨,又一次,其妻发现画室内只见观世音菩萨而不见王道之;再如我们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立即表现为精神紧饭、面色剧变,甚至全身发抖,不省人事等。正如《黄帝内经》说:“百病从心生。”古圣先贤说:“一切法从心想生。”
  综上所述,人的心理和生理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身体的健康状况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反过来,心理健康状况也对他的身体产生影响,而以心理为根本。
  时而听人说:“唉!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这叹声的实质问题又是什么呢?可谓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而且发展到打骂父母老师,发展到抢杀等犯法行为,从而扰乱社会风气。所以,保护心理健康不仅是无毒、特效、赢利之强身健体药,更是护国利民之良方。
  对于疾病的防治,祖国医学早就提出了扶正祛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等治疗原则。大学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而心理专家对于心理养生提出以下几点:
  第一,以善良为营养素。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身体的损益存亡。很多养生学家提醒人们要“慎微”,一切从小做起,对身体有益的事就做,不利则不做,身体虚弱的人,每惜一份精神便可多增一份生机。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第二,以宽容为调节阀。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学会宽容,就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等于给自己的心理上安装了调节阀,可以及时排泄掉愤怒、仇恨、委屈等不良情绪。
  第三,乐观是不老丹。常言到:“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面对逆境,如何才能乐观呢?只有平日有坦荡的言行,加之知足才能常乐。
  第四,淡泊是免疫剂。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清末张之洞的养生名联说:“无求便是安心法”;当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认为“人到无求品自高。”有了淡泊的心志,就不会在世欲中随波逐流、追名逐利;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志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将一切有损于身心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文/妙霞)

法兴居士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enlinsen
净心居士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enyixin1983
养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bu9k.html
佛法对心理问题的解决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bh36.html
五戒与心理疾病预防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082u.html
守住一颗平和安静的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ana1.html
从琐事烦恼中跳开去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ad9p.html
情绪管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9r4p.html
消除压力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9qz6.html
净化心灵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92q3.html
去除心病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92eu.html
星云法师:养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90fg.html
心理的病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8zkr.html
如何健康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8p3e.html
身心灵保健十守则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9pb8.html
心君泰然健康之本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aosh.html
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84fef40100b9an.html 本文标签: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里平衡。常鉴明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