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大手笔买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20:34

◆每经记者 杨羚强 成蕾(实习生) 发自上海
“是否有渠道能联络几家大型国有企业?”本月以来,上海开发商谈得最热的话题便是“国资收楼”。
《每日经济新闻》调查发现,大型国企买楼,一般会优先选择同为国资背景的房企开发的项目,还对地理位置、价格有严格的要求。分析师认为,对大多数房企来说,国资并非“救星”。
国资频繁买楼
自11月以来,国有资本在上海房地产市场频频出手,屡屡成为市场的绝对购买主力。
11月25日~28日,陆家嘴签下浦东中星恬园180套住宅,日均成交面积达到5000余平方米,约占当日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的16%。
12月4日、5日、13日,有传言称张江集团收购了浦东金爵公寓200余套住宅,日均成交9000余平方米。
12月2日、3日、6日,张江名流公寓被收购,日均成交4000平方米,约占全市商品住宅日成交量12%。
上述这些传闻中与国资“有染”的楼盘,自11月25日到昨日的20余天里,共为上海楼市创造了9.8亿元的销售金额,是9月以来上海最大宗的商品住宅整体交易。
11月15日,中化集团、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地中海航运公司、上海地产集团、上海建工集团、上海国际港务集团等7家大型企业宣布投资70亿元,购买方兴地产在北外滩的写字楼项目。
用作人才公寓?
国资出手上海楼市,多以“人才公寓”、“购房自用”等为目的。
有消息称,浦东新区政府要求陆家嘴、张江、外高桥、金桥四大国有房地产开发集团,各自收购几十万平方米商品住宅,用作经济适用房、动迁配套房及人才公寓的房源。浦东新区国资委、金桥以及外高桥集团等对上述消息未作证实。
不过,陆家嘴和张江集团确实早就推动区域内的“人才公寓”兴建。陆家嘴集团计划在浦东兴建近1万套人才公寓。目前已有超过7000套人才公寓的建设筹备工作正在推进。
张江集团也明确表示,除了在园区内兴建住宅作为人才公寓,还将在张江高科技园区附近收购一些商品住宅,用作人才公寓出租。浦东新区也购买了一些商品住宅、二手房作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
国资难救房企
虽然国资出手大方,但是想要靠国企救开发商,却不大现实。
在宝山顾村开发商品住宅项目的某国资背景的房地产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透露,他们曾主动找到宝山区有关政府部门,希望后者能够出手整体购买,以缓解企业紧张的资金链。尽管房产商8000元/平方米的开价比周边住宅楼盘每平方米少了1000多元,但对方仍然喊“贵”。根据这些政府部门的预算,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最多不能超过6000元/平方米。
由于报价与心理价位差距太远,上述国资背景开发商只能放弃向政府兜售商品房的计划。
该负责人还说,他们也曾向宝钢、上汽等大型国企推荐过所开发的楼盘,希望后者能组织员工团购,但也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功。
“相比前期销售的住宅,开发商卖给国资背景的大型企业集团,通常价格需要便宜10%~15%。”佑威天天房展网研究中心副主任陆骑麟介绍,国有企业并非是开发商的“慈善家”,如果没有大幅度让利,是很难打动国企买楼的。
世联地产高级分析师孙宝华也认同上述观点。据孙宝华介绍,除上海外,长三角一带的其他城市,如南京等,也有政府入市购买商品房作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个案。但是政府部门的出价,往往比楼盘在售价格便宜得多。所以,对大部分开发商来说,政府和国资背景的大中型企业,并不是他们的“救星”。
专家视点
“9000亿”难救楼市
西南证券房地产行业研究员崔秀红曾表态,9000亿元保障性住房政策可能还要进行结构性调整,给了各地方政府更大操作空间,相信各地会将其中一部分经济适用房以购买存量商品房等方式来处理。
但世联地产高级分析师孙保华认为,这其中的大部分资金并不都会流入商品房市场。“东部发达地区,政府有足够的财力,会考虑用部分的资金购买普通商品房作为经济适用房;而在中西部地区,政府财力有限,大规模购买商品房的可能性很小,政府仍然会自建经济适用房。”
孙保华认为,即使有一部分保障性住宅的资金流向商品房市场,也难起到所谓的“托市”作用,因为这部分毕竟是有限的,要靠它来拯救整个楼市无疑是“杯水车薪”。
佑威天天房展网研究中心副主任陆骑麟给出的统计数据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自11月15日至本月16日,上海楼市新建商品住宅总成交金额为114.82亿元,而国有资金购买的商品住宅总金额为9.8亿元。这些资金或许能支撑某个板块一两个项目的成交量,但却解决不了上海商品住宅市场目前整体交易低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