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断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8:12:43
单是“爱”或“爱心”这样的词儿,也是现代式的,流行起来距今不过三十年。再早,特别是以“斗争”为主调的年代,“爱”和许多与“爱”颇为近缘的词语如“温情”、“调和”、“同情”等等,甚而两性之间的“爱情”,都是犯忌的,有“资产阶级”情调之嫌。在那年代,“斗”是普遍性的行为,“恨”是流行性的心理。   时过境迁,形势大变之后,人们开始呼唤爱,社会也流行起了爱的口号,这无疑是精神的大解放,素质的大提高,功德无量!接下来的问题便是:无论是社会还是社会成员,从斗得太频、恨得太久一下子转而去爱,是否习惯?是否适应?是否能爱得很真很自然?我的担忧,恰恰是在这一点上。
不必讳言,一开始流行起来的“爱”首先指的是性爱。有太多太多的小说、歌曲、口号,其中涉及的爱大多是男女之爱。一时间,还使爱祖国、爱人民(也包括爱父母、爱老师、爱朋友等等)大大降了温。而那些以性爱为主打的“爱”虽然像火一样熊熊燃烧起来,但那种火的质量和品位如何,并未引起应有的关注。致使后来连性爱本身,也朝着由高到低的取向惯性运动下去。不少的男女,不少的诗文,由爱情滑向色情,由粉色滑向黄色。与此相关的是:在种种人际关系中,各式各样的“爱心”都与“私心”越来越近。
其实,我们曾是对爱理解最深、注释最精的民族。只以思想家孔子为例,他将五德(仁、义、礼、智、信)中的“仁”定为德之首,而他将“仁”的首要标志定为爱他人,爱世人,即“仁者爱人”。也就是说,在一切的“爱”之中,最重要也品位最高的爱是仁爱。不仁,一切爱都可能沦为浅薄或虚假,包括性爱。
长幼之爱,尊卑之爱,官民之爱,师生之爱,朋友之爱,以及亲疏之爱,贫富之爱,贵贱之爱等等,若是都基于仁爱,就会被写成种种感人的赞歌。反之,一切“爱”都是这样那样的利益交换,相互占有,彼此借用,或仅仅出于团伙意识、帮派意识、自私之情而结成一体共害他人,这样的“爱”就等于两味伪劣之药配在一起,只能毒害他人和毒害自己。
对爱的呼唤或强调,赞美或抚摸,歌颂和咏叹,都值得肯定。若是将那些对爱的一切呼唤升格为对仁爱的呼唤,就更有可能实现“让世界充满爱”,并共同“走向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