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德罗·帕拉莫》- 魔幻中的现实还是现实中的魔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00:20
《佩德罗·帕拉莫》- 魔幻中的现实还是现实中的魔幻? (2007-03-20 23:23:17)
分类:南美及中美洲拉丁语系电影

[如果你想了解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请先读一本名叫《佩德罗·帕拉莫》的小说。] 这是很多人的建议,对于资深的文学迷们而言,胡安·鲁尔福(Juan Rulfo)的大名早已无须多说,他在一九五五年创作的短篇小说《佩德罗·帕拉莫》虽然不到十万字,却成为点燃二十世纪拉美魔幻现实主义风暴的导火索,并深深影响到后来很多名作家及电影导演,而小说的原作者鲁尔福却远没有他们那么出名,甚至算是作品很少的拉美作家了。

但若是像我这样没空读小说的人,最好的办法还是去看电影吧,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也不长,更何况有些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也具备了不亚于原作的高水准。鲁尔福的《佩德罗·帕拉莫》就是如此,它曾三次被拍成电影,其中尤以六七年墨西哥电影大师卡洛斯·维罗(Carlos Velo)导演的初版最能体现鲁尔福的独特风格,并获得了当年嘎纳最佳影片提名,是墨西哥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不知道它是不是拉丁美洲第一部魔幻现实主义电影?)

影片从病重垂死的女人告诉身边的青年去科马托寻找亲生父亲的场景展开剧情。青年走在荒无人烟的墨西哥平原上,只看到连绵的山丘和硕大的仙人掌。一阵风沙过后远处突然出现一个赶着骡子的农夫。农夫告诉了青年通往科马托庄园的路。于是在黑夜中,青年接连遇见了三个神秘的人,第一个是穿着上流的老妇人,第二个是美丽的修女,第三个是年老的女仆,每个人都向青年讲述了那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而每个故事中对青年的父亲的描述都不一样。直到最后,青年在极度困惑和疲惫中逐渐觉察到他所遇到的并不是人而是死去的鬼魂。。。
',1)">
维罗的电影完全遵循原著的情节,没有做很大的改动,最大程度地体现出了小说中特有的魔幻写实风格,那种忘却了时空隔阂与生死界限的迷离感,基于墨西哥传统的文化根基,甚至是歌特式的恐惧和孤独。影片谜一般的氛围营造是也渐进的,开始你以为男主人公米盖尔遇见的是庄园里的居民,但当第一位老妇讲完自己的故事,伴随着一声犀利的尖啸划过黑暗,她突然踪影全无,这时你才会发现原来那是一只可怕的幽灵。。。然而我却分不清之前的一切究竟是他的梦还是的确发生过?影片在最后给了我一个毛骨悚然的答案,年老的女仆在墓地告诉他说只有死去的人才能看到它们,原来他早已在旅途中的某一刻离开了人世,而我从头到尾所看到的却是一个孤独的灵魂游荡在空旷的平原上,寻找着永远也不可能找到的真相。。。

幻觉与真实,死者与生者就这样被鲁尔福集中放置在一个永恒的地点 - 科马托。荒凉破败的庄园,阴森恐怖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漫天的风沙陪伴着那群被遗弃的亡灵,行走着,交谈着,孤独地存在着,时间仿佛已经停滞,而它们的回忆却延伸到遥远的历史与未来,在其中循环往复,如同一座迷宫。鲁尔福的确是讲故事的高手,他的情节设计早已超脱了你所能够想象的任何小说结构,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之间恣意地组合,似幻非幻,神出鬼没。我不知道应该相信谁的话,我只能任凭自己的思维在一个个看似散漫的梦中游走,直到最后体验到现实的残酷,原来佩德罗·帕拉莫早已死去,而凶手竟是男主人公一开始遇到的那个农夫!

影片最后的镜头是我迄今所看过最震撼人心的电影镜头之一,这应该归功于本片摄影加布里尔·菲格罗阿(Gabriel Figueroa)的出色技艺,其实他早在三十年代初就是爱森斯坦那部《墨西哥万岁》的摄影师,后来又与墨西哥名导费尔南德兹长期合作而成名。菲格罗阿的摄影风格细腻,构图优美,善于运用特写镜头去捕捉角色的情绪变化。在《佩德罗·帕拉莫》的最后一场戏中,菲格罗阿从不同角度拍摄农夫掏出怀中的尖刀刺向佩德罗·帕拉莫的动作,并把这些镜头和女仆惊恐的面部表情特写剪接成一组强有力的蒙太奇,然后是狂风大作,受伤的佩德罗站起身,踉跄着往前走了几步后摔到,摄影机由近及远,缓缓升高,以一个拉伸的全景镜头结束。可以说正是菲格罗阿这位拉美影史上最优秀的摄影大师把全片平静中蕴藏不安的气氛在最后一段戏中推向了顶点,堪称完美。

不过《佩德罗·帕拉莫》也并非一部完全依靠想象的电影。用超现实的手法去反映现实是它的特点,片中无论是房屋,服装还是生活环境都与上世纪初的墨西哥非常符合。鲁尔福在鬼魂们讲述的故事中细致入微地描写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后各阶层的生活和性情,这点在电影中也很明显。佩德罗·帕拉莫从富裕的庄园主沦落为一无所有,疯狂的苏珊娜最终陷入无尽的绝望和痛苦之中,还有奔走相告欢庆胜利的社会底层百姓,甚至那个丑陋疯颠的女人Dorotea la Cuarraca,他们无不是当时社会不同人群的典型代表,而且鲁尔福并不是简单的表现某个阶层的衰落,他只是在用冷静的目光去审视人们在那段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行为方式,以及支撑它们的各种内在因素,揭示出本国文化的特质,无论是讽刺讥诮还是同情怜悯,他都把最纯粹的墨西哥风情展现无余,然而在他的笔下,也许每一个角色在情感上或多或少都是革命的牺牲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