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考验人的想象力:挂职,挂的葫芦还是丝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23:42
   相当考验人的想象力:挂职,挂的葫芦还是丝瓜
  2008-11-4
  作者:激情老道
  --------------------------------------------------------------------------------
  央视的俩位名人下去挂职了,一个张正,一个王志,张正挂大的,自治区主席助理;王志挂小的,丽江市副市长。
  “挂”作为一个动词时,比较好理解,一件物品,当它被悬空固定在某一物上时,称为挂。比如把手袋挂在墙体的钉子上,把衣服挂在衣帽架或衣帽钩上。然而,当设置了一个行政职务,又把某一特定人担任该职务称为“挂”时,那就相当考验人的想象力了。
  挂职在大陆其实已经实施多年,也就是说,大陆被“挂”过且正在“挂”中的人民公仆,数量相当的不少。如果参照物体被挂时所处的状态,我容量极其有限的大脑中,竟出现这么一幅不太友好的图象:在此96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上不着天、下不巴地地晃荡着很多的副县长、付市长、付区长、付局长,有点象进了种着丝瓜、葫芦类植物的棚架,抬头一看,满目的悬在空中的葫芦、丝瓜随风摆动,唯一的区别是葫芦、丝瓜只有大小之分,没有职务之别。
  挂职后面一般还有“锻炼”两字紧跟,这些葫芦和丝瓜是挂在那里经风雨、见世面的,足见在此之前,这些葫芦和丝瓜是种在大棚里的。本人一直很好奇的是,假如、万一、不幸,我们挂职一事,需要跟比中国更外的外人说起,我们的翻译、通事们,究竟能否把这些葫芦、丝瓜给人家讲明白,挂?老外耸耸肩,说:“一个人能象葫芦、丝瓜那样挂吗?为什么要挂在哪里‘锻炼’?”会不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的通事“通”了个把小时,外国人还是不通,弄不明白所挂的是葫芦还是丝瓜,通事气的七窍生烟、急火攻心,不顾外交礼节,用中国话大吼一声:蠢货,咱天朝之事,你们蛮夷之辈永远不会明白!
  挂当然不是白挂,一般情况下,挂完了预定的时间,你这丝瓜或葫芦没被风吹干、雨打烂,达到了领导在挂他之前意欲达到的目标,完成了交代的任务,就有实授某职的可能。
  很多时候,这葫芦或丝瓜是挂还是不挂,什么时候挂,怎么挂,应该是很有讲究的。比如有些是与领导关系好,自己要求下去挂的;有些是有组织意图,挂一挂镀镀金,另有任用的;有些是在领导眼前久了,有点讨人嫌,领导挂下去,好换新人的;有些是属于地方势力大,挂某人下去掺点沙子或刺探一下反应的。总之,挂下一个人去,没有表面上看的那么简单,鸭子划水,全是脚下功夫,对于挂下去的人来说,他是葫芦是丝瓜,外面没人知道。
  按老说法,官职是国家名器,一个挂字,就显出轻浮之态。对决策者来说,挂比实授好,有进退自如之效,但唯其得心应手、进退自如,才显得把一个人挂在某一行政职务上,实质是一种对纳税人不负责任的态度,当然,我们所谓纳税人,也相当于挂职的,有义务没权利,否则,这么多不明不白的葫芦、丝瓜也不至于挂得这么莫名其妙却又这么顺顺当当。
  丽江市人大常委全票通过王志担任所挂职务,呵呵,挂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