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峰v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1:29:25

圆觉经始传于唐代,唐宋明时均盛行宣讲。因汉译为孤本,文辞极优美流畅,有人以为是汉地高僧所作,然查无实据。据经中言,“是经百千万诸佛所说,三世如来之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归依,十二部经清净眼目”;“唯显如来决定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潜心研读,果是无上至境,真诠不谬。在我看来,不管它是否为中国人所著,都可与《六祖坛经》并列中国最重要的佛教经典,如日月神珠彻照光明,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峰!

      佛学思想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小乘到大乘,从净土到禅宗,虽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理论的分化、歧变还是很明显的,各派都从自己的角度对佛教的真理作了不同的阐述。在理一分殊,争奇斗艳的同时,融合种种佛学思想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的尝试也开始了。我以为《圆觉经》正是佛教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它对各个宗派都有清晰的了解,以一种罕见的包容性兼收并蓄;不同于其他佛经多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进行论说,它吸收、概括了小乘、大乘、唯识、禅宗等,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点从它严密、完整的行文结构也可以看出。

  在下感觉,只有唐代中国的宏恢气势才能产生出这样伟大的佛经!如果著作这部经书的确是中国人,我想他作为一位彻悟的觉者,可能与慧能同一时期,或在慧能稍后......当然,我对佛教史了解甚少,还望有心人细加考证

  有宋之后的中国哲学,基本是儒家的天下,理学作为主流思想渐渐沦为封建统治阶层的工具和附庸

 第一章

  文殊师利菩萨发问: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

  释义:文殊师利菩萨为末世众生求大乘者请问如来,若有人发心求佛道愿得解脱,怎样才能远离修行中的毛病,不落入邪恶错误的见解之中。

  佛答: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磐及波罗蜜,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佛有圆觉法门,能流出一切智慧、真如、涅磐,是彻底破除无明烦恼、修成佛道的必由之路。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如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实无华,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华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那什么是无明呢?一切众生不知从何时起,产生了种种的颠倒观念,好像迷路的人辨不清方向、错认东西南北一样,以为物质合成的这个肉体是自我身体,世界诸事因缘在脑中的幻象投影是自我心灵,犹如得了病的眼睛看到空荡荡的天上浮现花影,一个月亮成了两个。让我明确的告诉你:空中本来没有花,可有病的人非要相信它在那里,反而看不清真正的花。执著于身心的存在,在虚妄的事物与幻想中生死轮转,迷惑于世界的实相与自己的本性,就叫做无明。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

  然而所谓的无明,并非是一个实有的东西。如做梦的人,梦时他决不怀疑所见为真,醒来后方知万事为空。就好像病眼治愈花儿不见,不可以说花儿消失于何处。为什么?空中本来就没有花。一切众生本在无生无灭的真如境界,却迷失于虚幻假象,自见生灭,所以就有了生死轮转。而因地修圆觉者,知道所感知的一切都如水月空花,则不被幻境所转,也不见有自我身心受生入死——不是故意的告诉自己空无,本来就是如此。

  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知觉”本身,犹如虚空;可是所谓“虚空”,也是空花,是虚妄假相的一种。但也不可以说,没有这个能知的本性。有无俱遣,才能达到彻底的觉悟。为什么呢?此虚空之性本来无所动。无起无灭无知见,圆满随顺遍十方,所以随时随地不拘何处都可悟道见性。菩萨因此于大乘中能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也不会堕入邪见之中。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了达于无明,知彼如空花,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有人说能真正理解圆觉经第一章,后面的也就不必看了。唯佛如来能这样站在开悟的角度直截了当的昭示愚迷众生:你所感觉、知晓的一切,可能都是病眼中的空花,都是虚妄的假相幻影。世界的真相不一定如你所想,超越有无对立才能见到无生无灭无所动的真实本性。——当然,所谓的“真实本性”也是空花;如来说本性者,即非本性,是名本性。总而言之,要你打破一切由人世得来的知识与方法,直接进入不可思议之境。

第二章

  普贤菩萨发问: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

  普贤菩萨发出了他的疑问:世尊,请您为参加此会的诸位菩萨,及末世学习大乘教法的众生,得知如此圆觉清净境界后,如何修行?若是众生知道了一切如幻,则自我的身体心灵也是幻相,何必以幻修幻呢?若种种虚幻全部消灭,连心灵也没有了,又是谁在修行呢?为何又说修行如幻?如果众生本来不修行,那么在生死中轮回流转,沉沦于幻相的变化而从未了知这个如幻的境界,又如何令妄想之心得到解脱?希望您为末世众生讲一讲,该用什么方法,慢慢的有次序的修习,让诸众生永离幻相。

  佛言: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佛回答说: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相的变化,皆生于如来的圆觉妙心。就好像空中的花儿必须依托于虚空才出现,幻花虽消失,虚空还存在。众生的幻想之心,本来就虚妄无常而必归消灭。当所有的幻相尽灭,这个能觉知的心灵本体依然不动。在幻境中谈论觉悟,其实也是虚妄;若说另外有这么一个觉之本体,还是没有离开幻相。而若称根本没有“觉”,同样也是错误。所以幻相消灭就叫做本来不动。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灭尽,不入断灭。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于坚定的执持远离之心,连“心如幻”的想法,也当远离。“远离为幻”的想法,又当远离;“离远离幻”的思想,也都远离不要执著。直到没有什么可离,才除去了各种幻相。就好比古代的钻木取火,两块木头相互作用,火出来后木头燃尽,灰飞烟灭。用幻相来对付幻相,也是如此,当所有的幻相灭尽,却并不会进入完全死寂的断灭。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一旦知晓了“这是幻相”,就已离开幻境,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方法;离开幻相即达觉悟,也没有任何渐进的次序。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就能永远的离开种种虚幻。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华,依空而有相,空华若复灭,虚空本不动。幻从诸觉生,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常应远离幻,诸幻悉皆离,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这一章主要阐明,一切幻相之变化皆根于能觉知的心灵本体,并指出了远离种种幻化虚妄境界的具体方法。就是无所执著,不断的警醒,反复的保持远离之心——连保持远离之心的想法,也要舍弃。直到无所离的时候,也就是无所分别,最终消除了二元对立的境地,即达究竟。

 

- 作者: gxzs 访问统计:36 2005年08月25日, 星期四 18:13 加入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