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对80后的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8:11:12
游涵
【该文章阅读量:409次】【字号:大中小】
对现代人,特别是对80后、90后谈文革,他们可能根本无法体会那场浩劫的灾难,然而,文革对他们的影响,用一句老北京话来说,是一点儿没糟尽,只不过变了个相发出来。就像一个成人现在的种种状态,均与童年经历有关。
一、对学历的不安全感
现在的家长都逼着孩子上特长班、进好学校,目的当然是学历和文凭。为什么?因为这一代家长从文革经历过,自己的学历不高,或感受到因别人学历不高而造成的不良后果,他们可被那个后果吓破了胆——得不到提升、失业、下岗……哇噻!孩子可千万别赶上!于是,孩子就得拼命念书。
可看一看现在的大学生,找起工作来多像当年的高中毕业生,甚至还不如当年的职高生。这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过去大学生有铁饭碗,现在大学生论斤卖。为什么?一是太多,二是体制变了,人家不再以学历论能力,看的是能力和效益。这下,家长们又傻眼了,但这还好说,孩子们呢?被父母暗示了那么多年,以为一旦考上大学就进了保险箱,可一走入社会,处处都不保险。这不又是反差吗?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花了那么多精力挣学历,还真不如早点学一些实实在在的能力。
文革——学历——下岗——不安——学历——就业——孩子
二、家庭情感危机
当年的许多夫妻并不是因为感情而结合,而是因为成分。比如女方为右派,男方是贫农,为了保险,女方“屈尊”,被迫下嫁给男方,如此成立了家庭。可他们幸福吗?真的就认命了吗?我接触过的许多年长夫妻与这种背景有关,他们的情感“旧帐”在后天被翻出,于是,不是妻子瞧不起先生,就是先生看不上老婆,可他们有了孩子,因此,孩子便成为这种“债务关系”的寄托,或牺牲品——有的母亲因自己不甘心嫁给那个男人,便将全部的爱和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也就是说,她把本应该对先生的爱给了儿子,进而,完全按同先生相反的模式“定做”儿子,她最怕儿子成为第二个先生。
可儿子往往不领母亲的情,在他眼里,父母平等,一样尊重和亲近,这本是儿子的天性,但这与母亲的想法不合,便生出种种“操心”与“伤心”之事。
文革——成分——被迫——结合——失衡——弥补——孩子
三、与环境之间的心理失衡
有的“老三届”年轻时因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当年以为自己无比风光,却在几年后落得个一无所有。可没有人替他们负责,只能任年华付水流。因此,他们心态严重失衡,不同的性格导致他们走入几种极端:有的不服输,拼命挣名利,“功成名就”。可因当年的那个失衡的心态还在,为了找到所谓的公平,便开始“挖社会主义墙角”:腐败、贪污、内耗……
还有的人性格内向,比较自卑,所以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讨回公平,只能安于现状。可那个失衡照在,只不过发作在日常生活中。于是,他们在单位无所事事,经常为占个小便宜争风吃醋,在家里牢骚满腹,成天看不惯这、瞧不上那——总之,就是对现实不满,就是要通过占小便宜为自己找回点公道。
可他们的孩子都是独生子,也都是80后,他们从小便在父母这种暗示下成长,自然认为做人就应该像父母。于是,自私、失职、幼稚等名声均加在他们头上,其实,他们只不过是父母心态的兑现。
文革——老三届——青春——失衡——抱怨——占便宜——孩子
四、讨厌财富导致无序竞争
文革时期有句俗话:“宁可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句话为就是让人们“失去商品交换意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就是不要爱钱。这在当时的孩子们的顺口溜中就不难感觉:“小皮鞋,嘎嘎响,资产阶级臭思想!”
于是,这种环境教育下的一代人普遍没有商品交换意识,不知道商品规范。可当商品经济大潮来临时,一下子反应不过来,又不得与之共存。因此,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等行为充斥于市。这就相当于坐惯了班车上下班的人,突然有一天取缔了班车,要求所有人都要开车,如果买不起,就因无法上班而下岗,买得起,又因为没有学过交通法规和驾驶技术,而盲目开上车,后果只能是无视交通规则,乱开汽车,导致路面一片混乱——不是任意冲撞,就是随意超车,要么拼命超载,要么闯入禁行……
总之,资本市场无秩序可言,哪管对人体有无害处,哪管它是不是已经过期停产?只要能赚到钱,便不择手段。
文革——资产阶级——批判——恨钱——商品经济——无序竞争——市场混乱
还有人口问题、教育体制、潜规则等等,全是文革的后遗症。而落实到每个人,便是种种心理问题,又因此而产生家庭矛盾、企业内耗、互无诚信、不讲公德……
因此,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抨击现象,老实讲,没有一个人不想好好地过日子,没有人从开始就想败坏家庭,均因这种心理失衡。而人性中那种“找平衡”的本能,又让他们不自觉地从环境索取,又因从小没受到规范的教育,因此一切便显得十分盲目、混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这就像对待父母,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他们可能打骂过我们,因此给我们留下了种种后遗症,这从心理学的精神分析便不难推断出,从而也应该看到,他们那么做,完全是出于战争的遗疮,也是缘于那种不安全感。可心理学又告诉我们,如果一味地抱怨父母(推诿环境),不仅对自我的成长极为不利,而且也起不到任何作用。
因此,我们还是应该唤醒孔孟之道中的自省。这并不是说要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而是要通过回溯过去的感受,让自己的生命能量重新活络,疏通那些曾经被堵住的脉络:一方面,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另一方面,彻底断奶,长大成人,不再怨天尤人,通过向我们自己的灵魂(祖先智慧)学习,才能学会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原文地址:http://blog.people.com.cn/blog/c19/s163295,w1226825229972261
来源:人民网强国博客      来源日期:2008-11-28       本站发布时间:200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