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的舞台上,都是谁在吹泡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20:56
先来看一组数据的变化。
继国务院推出4万亿元刺激经济方案后,各地政府投资计划不断刷新。先有媒体报道各地保增长热情高涨,投资总额已逾6万亿元(《中国证券报》11月18日),11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新闻又刷新了各地政府投资计划的记录,各地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已经超过了10万亿元;短短几天之后,11月25日,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数字已经膨胀到18万亿,远远超过了中央提出的4万亿元。
从4万亿元到6万亿元,从6万亿元到10万亿元,再到最新记录18万元亿,没有人保证这个数字还会不会被继续刷新,这些数字的急剧增长不断刺激着坊间百姓的眼球。老百姓不是经济学者,他们并不见得能搞清楚政府投资计划的资金来源,只是张大嘴巴感叹“原来我们政府好有钱啊!”然后会稍带疑惑地表示,这18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呢?
当4万亿元增加到10万亿元的时候,就有媒体分析指出,由于政府模糊的新增投资计划延续了原有格局,“保增长刺激经济的紧迫性和经济结构调整之间出现了矛盾”。当10万亿元增加到18万亿元的时候,已经有舆论担忧各地政府豪言壮语的背后地方财政其实无力承担这么庞大的开支,“如果要实现地方政府18万亿元的投资,则必须放弃财政赤字可控性的要求;如果要保证财政赤字的可控性,则必须让地方政府食言。”
这个数字巨大的投资计划里到底有没有泡沫,现在只能从理论层面探讨分析。在“扩大内需,刺激经济”这个盘子里,地方政府端上的这道菜,已经让人有些眼花缭乱了。如果说这道菜是主菜的话,那些为“扩大内需刺激经济”专门针对国民个体的小菜,也同样让人应接不暇。
自从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后,提高个税起征点的讨论不绝于耳。11月26日《上海证券报》报道,专家表示提高个税起征点从效果上来讲,对拉动内需作用有限;从程序上来讲,短期内调整很不现实,个税起征点年内根本不会提高。可是在此之前,11月22日,《中国日报》引述北京大学经济学家周其仁的话说,全国人大已就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达成共识。提高个税起征点就像一个从公众头顶飘过的泡泡,昨天刚被专家吹起,今天又被另外一些专家戳破了。疑惑的只有公众,到底哪些专家的话才更具权威性?在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大舞台上,是不是所有的专家都可以随便想象信口开河?
这些天里色彩缤纷的信息还不止于此。22日,众多媒体都报道了国家发改委正在拟定国民收入倍增方案,该方案涉及生产性消费、生活性消费和服务性消费,只要能启动老百姓花钱,所有的方式都可以研究。对此受众感到疑惑,专家也表示在暂缓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境况下,大范围提升工资收入的可能性不大。疑团还未解开,国家发改委已经出面辟谣了,发改委新闻处24日下午回应称:“莫名其妙,我们都不知道这个方案是怎么回事”。那么当初发布这则新闻的媒体,是从哪里获悉“国民收入倍增方案”的?这个泡泡又是谁吹起来的呢?是媒体,还是国家发改委?一头雾水的只有受众。
回头再看国家“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宏观调控,根本上是为了迎击全球经济危机,并以此为契机深化经济改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国务院最初公布的扩大内需十项措施来看,更多地也是为了点燃信心。在此背景下,扩大内需刺激经济无疑需要提速,但它同样更需要冷静、理性、循序渐进。
可是,纵观近几日内和扩大内需有关的各种信息,前后矛盾、左右掐架,所有的疑惑都留给了受众。这个时侯,包括媒体在内的信息发布主体,是否都应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在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这个大盘子里,是我们太亢奋了还是太焦虑了?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