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讨论的契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5 08:20:42
课堂讨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能否把握好课堂讨论的契机,直接影响着讨论的质量和效果。讨论的契机教师要把握好,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讨论,因为讨论不能代替独立思考,讨论要源于教学的需要。课堂讨论要及时捕捉契机,错过良机,就要影响讨论的效果。因此,让学生在学习中畅所欲言,展开讨论是体现学生主动性的重要方面。怎样开展课堂讨论呢?教师把握讨论的契机是开展课堂讨论的保证之一。课堂讨论的成效及作用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契机的捕捉、确定和深化。
一、   捕捉课堂讨论的契机。
课堂讨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能否把握好课堂讨论的时机,直接影响着讨论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讨论的时机必须选择在:
 1、在学生有不同见解时开展课堂讨论。
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以及认知水平的不一样,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想法,这是思维真实的表现。当学生认识发生偏差,见解产生分歧时。教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对一些普遍性问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甚至展开争辩。然后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统一见解。捕捉出有代表性的意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如学习“角的分类”时,教师出示不同的角,让学生先说说准备把它们按怎样的标准分类。有的学生说按角的个数来分;有的学生说可以按角的大小分;有的学生说可以按边的长短分。对于他们的见解,教师先不要马上否定或肯定,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按照上面三种的想法,边讨论边操作。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学生认为第一种的想法如果碰到有很多角时,这方法就行不通了。第二种想法,可以以直角为标准,看这些角中哪些角比直角大,哪些角比直角小,这种方法比较合理。第三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角的大小跟边的长度是没有关的。在讨论中,学生自己发现角的分类的正确方法,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
2、在学生解题出现错误时开展课堂讨论。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以及思维方法的不合理,在解答问题时经常会出现错误的方法,这正暴露出他们真实的情况:学习的内容没有掌握好。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讨论,并及时予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如学习较难的“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反叙应用题:红花有15朵,红花比黄花多7朵,黄花有多少朵?学生分析解答时会出现:15-7、15+7两种不同的算式。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组织学生讨论:“15-7、15+7哪个算式是对的,你们是怎么想的?”通过讨论,学生知道“红花比黄花多7朵”,就是红花多,可以把红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另一部分是比黄花多的7朵,从红花的15朵里去掉比黄花多的7朵,剩下的就是和黄花同样多的朵数,所以求黄花的朵数要用减法。而15+7,说明黄花的朵数多了,这和“红花比黄花多7朵”这一句话有矛盾。在讨论中错误的同学明白了错误的原因,而做对的同学的正确想法又一次得到了肯定,避免了错误的再次发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在学生提出问题时开展课堂讨论。
学生经常会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怀疑、困惑,从而促使他们提出问题。学生会提问题,这是主动求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点,教师要结合问题,抓住契机,让学生在集体讨论中解决问题。如学习“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学生先做408÷2,2除十位上的0商0,再出示例题324÷3,让学生试做。不一会儿,有的学生举手问:“3除十位上的2商是几?”有的问:“商是几位数?”有的问:“十位上的2要不要落下来?”第2、3个问题是已学过的内容,但它们是解决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基础知识,可组织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得出了:商是3位数,在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时,如果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这样学生自己解决难点,又能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提高了解题的能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创设课堂讨论的契机。
 课堂讨论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各个环节—认识、理解、应用是紧密结合。它可使数学教学的诸项目标准得到全面落实。因此教师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在知识的重点处、疑难处和关键处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1、在教学的重点处开展课堂讨论。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教学内容总存在主次之分,课堂上必须集中精力研究和解决主要问题。围绕教学重点组织讨论,往往能使学生形成深刻的体会,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认识更深刻。
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地牢固。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2、在学生理解的疑难处开展课堂讨论。
教学难点是纵横交错的——外关节点。小学生年龄小,对有些抽象的数学知识,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如果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性,形象性的教法,就能帮助学生完成认知目标。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如果在运用直观教学的同时,能组织课堂讨论,就能帮助学生完成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从而突破难点。如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时,数的组成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边摆边数11根小棒后再让学生讨论:左边的“1”和右边的“1”表示什么?把摆的东西和数结合起来,这对理解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是很有帮助。再添1根小棒思考:12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然后出示15,问:“你能摆出15根小棒吗?15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接着脱离小棒,让学生讨论:“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由于学生借助丰富的感性材料,已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讨论,就能比较容易的概括出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在知识的关键处开展课堂讨论。
数学教学中的新知,常是旧知的延伸或几块旧知的结合。这些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就是教学的关键。一些数学问题,要解决它有一些“突破口”,这些“突破口”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这些关键处,组织小组讨论,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使一些数学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三、深化课堂讨论的契机
1、         学生的精力处于“低谷”时。教育心理学理论证明,课堂开始后10分钟,学生思维还未进入最佳状态;最后15分钟,学生大脑疲劳,注意力易分散。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两段时间里积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注意学习活动的多样化,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提出蕴涵学生创新、思维空间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迅速简明回答问题,学生注意力会马上集中,很快转入兴奋状态,个个跃跃欲试,思维被迅速推向高潮。
2、         扩展深化时。某些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接受能力予以扩展和深化,如:在解决生活中问题中,“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老师让两个男生之间插入一个女生,一共可以插进多少个女生?”就可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一起排队来验证讨论的结果,拓宽视野,发展思维。
3、         巩固总结时。讨论是学与思的结合,即使教师讲解非常详尽清晰,也决不意味着学生全能接受。若对课堂讲授内容及时展开讨论,让学生一起回顾总结,互相交流体会,则可有效的使知识变成学生思维的产物。
总之,把握好课堂讨论的契机,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合作学习的作用,就能让学生以“学习的主人”身份积极思维,主动地输入、输出信息,在课堂上过“一种积极的沸腾的精神生活”,有助于学生形成交互式的立体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