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夸大中国国力意何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11:05
[日]大前研一(国际著名管理学家)
编译 刘华
“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样的套话,最多只能再用3年,甚至只能再用两年。
准确衡量中国的“规模感”
去年,世界GDP排名前3位的国家是美国(13.8万亿美元)、日本(4.3万亿美元)和德国(3.3万亿美元),中国(3.2万亿美元)超过英国(2.8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四。由于中德之间差距很小,可以认为中国现在已经名列世界第三位。而中国与日本的差距为1.1万亿美元,中国如果今后每年增长10%,则3年之后,中国将超过停滞的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如果在那之前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则只需要两年,日本就会降至世界第三位。想到1989年时中国的GDP只相当于日本九州地区,就能切实感受到中国在最近20年期间奋起直追的速度,以及日本的停滞。
要制订新的成长战略,首先要准确衡量邻国中国的“规模感”,并正确应对这一问题。
举几个例子:首先来比较央行外汇储备额。2006年,中国的外汇储备额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至2007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为1.53万亿美元,日本在2008年2月底则为约1万亿美元,中国是日本的1.5倍。与日本一样,中国也拿这笔钱购买美国国债,其对美国的影响力超过了日本。如果中国把外汇储备变更为欧元,对美国而言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美国也在不断接近中国。
在粗钢产量上,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2007年,中国的粗钢产量为4.89亿吨,是世界第二位的日本产量(1.2亿吨)的4倍,并超过了排名第二到第八的国家的产量总和,占世界总产量的36.4%。
再举一个例子:中国每年建设的高速公路的长度正好是9000公里。也就是说,中国每年新建高速公路相当于日本全国高速公路的长度。
实际上中国人喜欢日本
无论是银行、移动通讯还是钢铁业者,中国公司如今已经能够轻易地买下日本公司。这样一说,很快会有人出来宣扬“中国威胁论”,但我想谈的并不是这个。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巨大的中国为日本发展服务,也就是“中国客户论”。
正如“客户”的字面意思所示,赴日中国游客正在快速增加。根据“国际观光振兴机构”的数据,2007年,访日中国游客的数量为94.34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约13.17万人。从中方数字来看,现在中国每年前往海外的旅游者达到3500万人次。前往人数最多的目的地是香港,达1300万人次;在下一阶段,这种“憧憬”的对象无疑将是日本。虽然有“反日”一说,但实际上中国人很喜欢日本。每年从11月开始,中国的电视台就大量播放到北海道旅行的广告节目,特别是对没有见过雪的上海等华南地区的人们,北海道就是“亚洲的瑞士”。
2007年,赴日本外国游客首次突破800万人,日本政府因其招徕游客的计划“欢迎到日本来!”取得成功而高兴,但却未想过仅是中国游客就会有1000万人。
中国遇挫 日本会衰落
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中国遇到挫折,其经济出现危机。那些宣扬“中国威胁论”的人们似乎期待中国经济在北京奥运会后减速。但如果那样,出乱子的会是日本,究其原因,如今钢铁、造船、运输和工程机械等日本的传统行业有所复苏,这好不容易维持了日本经济的增长,而其复苏的原因都是由于中国的需求。如果这些产业由于中国需求的结束又转而面向国内,日本很快会沦落到过去的那种衰落中去。
其他行业也是一样,如果中国经济放缓,中国企业转向海外销售,日本的产业在这一浪潮中坚持不了多久。所以,即使期待中国的失败,也不要指望日本借此复苏。
照此发展下去,25年以后,日本的GDP可能是中国的10%左右,回顾过去2000年的历史,日本国力的规模大概也就是中国10%的程度。所不同的只是明治维新以后的140年时间。也就是说,从历史角度而言,日本回到了正确的“相对关系”上,因此绝无悲观的必要。所谓“10%国家”,正如美国于加拿大,德国和瑞士,以及德国和丹麦那样的关系。加拿大、德国和瑞士,以及德国和丹麦并没有低三下四的感觉,而是带着自豪感与邻国相处,并利用相邻的大国。日本也必须以建立与中国的这种关系为前提,制订今后的国家战略。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日本《追求》周刊4月号 原题《用“中国客户论”而不是“中国威胁论”拯救日本》)